浴血斗争的北京(平)共产党

浴血斗争的北京(平)共产党

作为近现代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区,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发祥地之一。北京地方党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中共中央领导下,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斗争。

星星之火 红色开端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命运多舛的中国社会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陈独秀、李大钊等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一、《新青年》与五四运动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时,杂志更名为《新青年》。次年1月,应蔡元培之邀,陈独秀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编辑部亦迁到北京。其同仁编辑共有八位,按轮值次序分别是: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陶孟和、沈尹默、胡适、高一涵、李大钊,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封面

1916年6月,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晨钟报》并担任总编辑。1918年12月22日,李大钊与陈独秀发起的《每周评论》正式创刊,与《新青年》互为补充。当时传播新思想的主要书刊还有《民彝》《新潮》《少年中国》《言治》《乐群》等。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直接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年5月5-6日,为营救被北洋政府逮捕的许德珩等32名学生,北京各大中学校学生在陈独秀、李大钊等领导下,走上街头参加罢课游行,实行全市总罢课。6月2日,北京大学学生刘仁静、张国焘等人以售卖国货为由,到东安市场进行爱国宣传演讲,遭到警察拘捕、审讯。

北大学生给张国焘等被捕同学的慰问信(北京市档案馆藏)

为了将五四运动进一步引向深入,6月9日,“五四运动总司令”陈独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11日晚,他身着“白帽西服”,在新世界游艺场顶楼散发传单时被捕入狱。

陈独秀被捕立刻引起全国极大震动,社会各界、各大报刊、社会团体、学者名流及政界人士强烈谴责北洋政府,呼吁营救陈独秀。7月14日,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号发表署名“泽东”的《陈独秀之被捕与营救》:“陈君之被逮,绝不能损及陈君的毫末,并且留着大大一个纪念于新思潮,使他越发光辉远大……”

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京师警察厅于9月16日作出释放陈独秀的裁决。9月17日,在监狱拘禁近百天的陈独秀终于出狱,重新集中精力编辑贻误多日的《新青年》。正如他6月8日在《每周评论》发表的《研究室与监狱》所述:“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诗作《欢迎独秀出狱》,他在诗中写道“你今出狱了,我们很欢喜!他们的强权和威力,终竟战不胜真理”。尽管是出狱了,陈独秀的行踪仍旧受到警察署的严密监视。1920年2月,陈独秀经李大钊等人协助离京赴上海,获得了人身自由。2月14日,陈独秀致信京师警察总监吴炳湘,“夏间备承优遇,至为感佩”,将三个多月的牢狱生活轻描淡写一笔掠过,文笔犀利诙谐,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陈独秀致吴炳湘的信函(北京市档案馆藏)

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从这里传播

北京大学既是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也是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初阵地。1918年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

1919年3月23日,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邓中夏等人在北京大学发起成立平民教育讲演团,团员发展到六七十人,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为宗旨,定期到市民和工人、农民中进行宣讲。

1919年,李大钊在其主编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之后在第六卷第六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下)。文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在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也标志着李大钊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1919年7月1日,李大钊等人筹建的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旨在“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这个学会是五四时期出现的社团中历时最长、成员分布最广的一个。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成立“以研究关于马克思派的著述为目的”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有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张国焘等,主要活动是搜集马克思学说的德、英、法、日各种文字的图书资料加以编译,组织讨论会、讲演会、纪念会和专题研究等。成立之初,研究会在北京大学第二院设立了存放马克思主义书籍的小型图书室“亢慕义斋”。“亢慕义”是德文译音,意为共产主义。

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谈政治》,开始批判资本主义,转向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0月起,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开设“唯物史观研究”、“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课程并举办“现代政治”等讲座,通过大学讲坛公开而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传播革命火种。

1921年11月17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登启事,公开宣布成立。1922年2月19日,研究会在北大二院大讲堂组织第一次公开讲演会,李大钊做《马克思经济学说》专题报告。截至同年2月,研究会会员已增加到63人,北京各大专院校都成立了这样的组织。

1921年11月《发起马克斯学说研究会启事》(北京市档案馆藏)

光辉起点 热血先驱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一批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出现,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已经具备,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1920年2月,在护送陈独秀离京赴沪途中,李大钊和他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即“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一、成立北京共产党组织

1920年春,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1893-1953)来到北京,与李大钊多次会谈。李大钊还介绍维经斯基等一行去上海与陈独秀会见,自己则在北京积极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

同年10月,李大钊与张申府、张国焘在沙滩红楼北京大学图书馆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改称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北京党组织早期成员有: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张太雷等。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北京支部派张国焘、刘仁静出席会议,张国焘在中共一大作《北京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921年下半年,北京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成立,李大钊任书记,直属中共中央领导。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先后建立四个支部,分别是:以北京大学党员为主的东城支部,书记邓中夏;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党员为主的西城支部,书记缪伯英;以中法大学党员为主的西山支部,书记萧明;以长辛店工人为主的长辛店机车厂支部,书记史文斌。

二、领导北方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李大钊领导北方党组织和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深入厂矿、铁路开展一系列罢工斗争。

1920年5月1日,李大钊在北京大学主持举行了北京学生、工人的第一次纪念五一劳动节大会并发表讲话,印发《五月一日北京劳工宣言》。这是我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纪念自己的节日。《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在这一天出版了《劳动纪念号》。《新青年》也出版了《劳动纪念号》,李大钊发表《五一may day 运动史》一文,系统介绍了五一劳动节的来历,号召知识分子到劳工中去做发动群众的工作。会后,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何孟雄等8人,分乘两辆汽车在前门一带游行,沿途散发《五月一日劳工纪念》传单被捕。

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后,十分注重在铁路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12月初,共产党北京支部决定派邓中夏、张太雷等人去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1921年元旦,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正式开学,为之后的长辛店工人运动打下了基础。1921年5月1日,在共产党北京支部的组织下,1000多名工人集会,宣布成立长辛店工人俱乐部,这是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最早的工会组织,李大钊曾前往长辛店视察和指导工作。1922年8月,党组织通过俱乐部领导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取得了胜利。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全线工人为抗议军阀吴佩孚强行禁止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举行大罢工。李大钊是这次大罢工的领导者之一。2月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对罢工工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1922年10月,在何孟雄、罗章龙等人领导下,京绥铁路车务工人为索取欠薪举行罢工。10月26日,京绥铁路车务同人会代表第三次与铁路当局交涉时提出七项复工要求,遭到反对,全路1500多名车务工人毅然举行了以张家口为中心的大罢工。随后张家口铁路机务、机修等全体工人也积极响应,实行总同盟罢工,参加罢工的总人数达到13000人。

京绥铁路车务同人会要求(北京市档案馆藏)

三、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京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地区活动的中心,北方各地党组织的先后建立,在宣传动员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壮大起来。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的五卅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迅速席卷全国。李大钊领导北京各界进行了声援五卅运动的示威游行。同年10月,为反对帝国主义把持的关税会议,中共北方区委领导发起关税自主运动,提出关税自主的口号。

1926年3月18日,为抗议日本军舰入侵大沽口并炮击中国军队,在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北京各界民众在天安门前举行一万余人的反帝示威大会。会后,当数千人的请愿团到达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时,卫队向群众开枪,致使死亡47人,受伤199人,酿成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鲁迅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中所提到的刘和珍、杨德群都可以在这份名单中找到。

“三一八”惨案死伤人员名单(北京市档案馆藏)

北方地区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直接威胁着反动军阀的统治。他们极度恐慌,疯狂破坏革命,到处抓捕共产党人。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捕,4月28日英勇就义,中共北方区委和北京地方党组织遭到极大损失。9月,中共中央派王荷波(1882—1927)任北方局书记,10月18日,由于叛徒出卖在北京被捕。11月11日深夜,王荷波与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王尽臣等18人被秘密枪杀于安定门外箭楼西侧。11月上旬,党中央委派马骏(1895-1928)到北京,任中共北京临时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恢复与重建中共北京市委,12月3日不幸被捕,1928年2月15日被反动军阀杀害,年仅33岁。

1927年至1935年,中共北京(平)党组织先后遭到过16次大的破坏,地下党员人数从1928年1月的430人,锐减到1934年10月的10余人,但始终没有被摧毁,始终在严酷环境中坚持斗争。

抗日救亡 浴血奋战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北平党组织在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同时,高举起抗日救亡旗帜。1931年9月28日,在北平学联组织下,北平200多个团体代表及20万市民在太和殿前举行抗日救国市民大会。同年12月,中共北平地下党领导爱国学生冲破政府阻挠,南下示威,要求国民党政府对日宣战,很多学生从此真正觉悟起来,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7月24日,中国共产党北平市委会发出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热河宣言。

1935年六七月间,新中共北平市工作委员会组建后,党组织积极恢复和发展党团组织及党的外围团体。同年12月9日,中共北平临时工委团结、动员爱国学生和教授,举行了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完整。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一万多人再次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之后,平津学生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民众中宣传抗日救国。一二·九运动激起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情,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年初,中共中央北方局迁来北平,刘少奇、彭真同志直接指导北平地下党的工作。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蓄意挑起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共北平地下组织始终站在抗日斗争第一线,一方面组织北平各界抗敌后援会,发动群众支援二十九军抗日;一方面与郊区抗日根据地军民相互配合,浴血奋战直至最终胜利。

卢沟桥事变后,党组织在昌平以北地区领导建立人民抗日武装——国民抗日军,这是平郊最早的抗日武装。8月22日,国民抗日军奇袭了位于德胜门外的北平河北省第二监狱,解救出许多共产党员,缴获一批武器,充实了抗日武装力量。

北郊区署关于北平河北第二监狱被捣毁的报告(北京市档案馆藏)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明确提出发动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按照“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方针,1938年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宋时轮、邓华支队挺进平西,在党组织配合下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这是八路军在平郊开辟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也是八路军向平北、冀东发展的前进基地。同年7月6日,在中共冀热边特委领导下,冀东人民举行抗日武装大起义,到8月中旬各县参加起义者达20余万人。八路军第四纵队和在起义中产生的冀东抗日联军,先后攻克了许多重要集镇和若干县城,给冀东敌伪政权以沉重打击。

1939年2月,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在平西成立,由萧克任司令员,成立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平西、平北、冀东地区的抗日武装部队。

1939年春,曾参与组织一二·九学生运动的“虎将”、北平中国大学毕业生白乙化,率领抗日先锋队从内蒙来到平西,与冀东大暴动的抗日联军合并,组成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并担任副司令员。1940年1月,抗日联军改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该团以北平各大中学爱国学生为骨干,是共产党领导下著名的“知识分子团”。4月,白乙化奉命挺进平北,开辟了平北丰滦密抗日根据地,协助地方建立了丰滦密联合县。1941年2月4日,白乙化在密云马营西山指挥战斗时,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中头部,以身殉国,年仅29岁。

晋察冀中央局(分局)城市工作委员会(城工部)通过在北平与抗日根据地之间建立起的秘密交通线,对平津城市地下党工作实行异地领导。活跃在交通线上的交通员们护送来往人员,传递指示、情报,运送物资,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3年,年仅19岁的曹火星在房山霞云岭堂上村创作出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平西根据地广泛流传, 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战斗积极性。

古都新生 宏图初绘

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根据形势的发展,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批准成立中共北平市委。刘仁任市委书记,武光为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周小舟为宣传部长,甘春雷为军事部长。

刘仁同志工作笔记本(北京市档案馆藏)

一、领导第二战线斗争

中共北平地下党广泛发动群众,把分散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开展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斗争,逐步形成以学生运动为主体的第二条战线,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重要贡献。

1946年12月24日,美国兵在东单广场强奸北京大学女生案件激起北平广大学生义愤。12月30日,近万名各校学生在北平地下党领导下,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抗议美军暴行。1947年5月20日,北平爆发大规模反饥饿反内战游行示威,各校游行队伍高举旗帜从北京大学出发,从沙滩方向行进至东四牌楼,后转向南,往灯市口、东单、王府井方向走去。沿途游行队伍中的歌声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口号声不绝于耳。1948年7月5日,东北学生5000多人赴北平市参议会请愿,遭到警察、宪兵的阻拦,学生们愤而将参议会的门匾改为“北平土豪劣绅会”,以示抗议。当天下午,国民党军队枪杀学生10余人,制造了“七五”惨案。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的领导下,1948年10月,北平电信工人发动了“饿工”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有力配合了全国解放的形势。

二、成立中共北平市委

随着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快速推进,国民党政权的覆灭指日可待,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提上议事日程。1948年12月13日,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中央军委电报,任命彭真为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叶剑英为第一副书记、市军管会主任兼市长。12月17日,中共北平市委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布市委正式成立,确定了入城后的中心工作。之后,相继组建市军管会、市政府机构,做好了进城前的准备工作。

中共北平市委党内通告(第一号)(北京市档案馆藏)

三、和平解放北平

为保护千年古都,1948年12月17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中央军委关于保护北平工业及重要文化古迹的电报。中共华北局城工部致信北京大学博物学系副教授兼历史博物馆馆长韩寿萱,宣传解放军城市政策。12月下旬,解放军代表造访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梁思成,请他标出北平重要文物古迹和古建筑,以防炮击时误伤。

为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与傅作义方面进行了三次谈判。第一次在1948年12月中旬,傅作义派崔载之为代表同李炳泉一起,到蓟县八里庄与解放军代表刘亚楼进行谈判。第二次是1949年1月上旬,傅作义派周北峰、张东荪到蓟县八里庄,同平津前线司令部领导人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进行谈判,双方草签《会谈纪要》。第三次谈判是1月中旬,傅作义派邓宝珊、周北峰作为全权代表,到通县西五里桥,与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进行谈判。1月19日,解放军代表与傅作义代表达成《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草案。

1月22日,傅作义在《北平和平解决协议书》上签字并发表广播讲话。1月31日,国民党军队全部开出城外听候改编,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式。2月12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20万人参加庆祝北平解放大会。

1949年2月4日至5日,中共北平地下党3000余人在国会街北京大学四院礼堂(今新华社院内)召开庆祝北平解放大会,公开中共党员身份。

在地下党员的队伍里,有一些身份特殊的共产党员,为北平解放做出重要贡献。阎又文(1914—1962),长期潜伏在敌人营垒内,为党中央提供了大量敌军部署与作战计划的情报。傅冬菊(1924—2007),傅作义长女,为北平和平谈判做出积极贡献。

北平解放后,中共北平市委迅速转变斗争策略和工作方式,依靠和带领人民群众改造社会、除旧布新,使古都发生了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