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哪吒与北京城

刘伯温、哪吒与北京城

经典民间传说,本就是结合不同时代的文化趣味和社会心理,在一代代国人心口相传中流传至今。近日一个黑眼圈、鳄鱼牙的小顽童,成为了热议话题,他就是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在众多哪吒传说中,有一个与北京有着密切关系:刘伯温建造哪吒城。

1.故事:刘伯温、姚广孝同绘八臂哪吒城

刘伯温建造哪吒城故事有不同版本,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金受申先生编写的《北京的传说》中所述。故事梗概如下:

明永乐皇帝登基后,以北京为都城,派工部主理都城的营造工程。众官大为恐慌,赶忙上奏,说北京这块地方,原是个苦海幽州,底下的孽龙非常厉害,臣子是降服不了的,请皇上另派军师们去吧!皇帝一想,这话也有道理,没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能知神、下能知鬼的能人,是不能修建北京城的,于是派能“降龙伏虎”的大军师刘伯温、二军师姚广孝领了圣旨,去修建北京城。

刘伯温、姚广孝到了北京以后就天天出去踏勘地形,琢磨怎么修建才能让龙捣不了乱。俩人约定各自想各自的主意,各人画各人的城图,十天后见面,比比到底谁的本事大。老北京因此有个传说——刘伯温、姚广孝脊梁对脊梁画了北京城。

这期间,两个人的耳朵里都听见一句话:“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像个孩子的声音,清清楚楚地说个没完。刘大军师琢磨不透,姚二军师也琢磨不透。到了第三天,两个军师又各自出去看地形。不管刘大军师走到哪里,总看见一个穿红袄短裤的小孩子。他走得慢,那小孩子也走得慢;他走得快,那小孩子也走得快,刘伯温纳闷儿这个小孩子是干什么的。二军师也见过这样打扮的一个小孩子,也奇怪这个小孩子是哪里来的。刘、姚二人耳朵里又听见这句话:“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

到了第四天,二人又都碰见那小孩子啦,只是红袄不是昨天那件红袄了,很像一件荷叶边的披肩,肩膀两边有浮镶着的软绸子边,风一吹真像是有几条臂膀似的。刘伯温看了心里一动,这不是八臂哪吒吗?赶紧就追。那小孩子跑得很快,刘伯温只听见风中飘来一句:“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姚广孝这一天遇到了同样的情形,同样这么一个小孩子,同样这么句话。他也恍然大悟,这一定是八臂哪吒啦!

认出了八臂哪吒,刘伯温心想:“哪吒要我照他的样子画城图,那一定是能降服得住苦海幽州的龙啦,好!我看你姚广孝怎么办!我看你姚广孝画不出城图来,怎么配当军师爷!”姚广孝也是这么想来着:“看你这个大军师,‘大’字得搬搬家!”第十天正午,城中一个大空场摆下两张桌子、两把椅子,椅子背对椅子背。刘伯温来了,姚广孝也来了,两个人落了座,拿起笔来唰唰唰地画。太阳刚往西转,两个人的城图就都画完了,姚广孝拿起大军师画的城图来看,刘伯温拿起二军师画的城图来看,俩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两张城图一样,都是“八臂哪吒城”!

姚广孝请大军师给讲讲,怎么叫八臂哪吒城?刘伯温说:“这正南中间的一座门,叫正阳门,是哪吒的脑袋;正阳门里的两眼井,就是哪吒的眼睛;正阳门东边的崇文门、东便门,城东边的朝阳门、东直门,是哪吒这半边身子的四臂;正阳门西边的宣武门、西便门,城西边的阜成门、西直门,是哪吒那半边身子的四臂;城北边的安定门、德胜门是哪吒的两只脚。”“八臂哪吒城”画出来了,大军师、二军师谁也没夺了头功。

2.元大都设计者刘秉忠被“掉包”

刘伯温、姚广孝画“八臂哪吒城”的故事是真是假?著名历史学家陈学霖教授从学术研究角度对这一传说进行过严谨考证,其专著《刘伯温与哪吒城》一书中指出,这一流传至现代的传说故事,可以追溯到元大都城建造的异闻,大概到晚清、民国后定型。明清以来野史记载刘伯温的奇踪异行不可胜数,然而并没有他修建北京城之说。这类故事很可能是出于京师娴熟掌故、善于口头创作的民间艺术家的编纂虚构,经过说书、演艺、唱曲等媒介的渲染增饰传播大众,进而在报刊、小说等通俗读物散布,后来为学者、专家采录整理,作为研究民俗传说的资料。

建造北京城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元大都的建设。当刘秉忠奉忽必烈之命兴建大都城时,他以宋代汴京为蓝图,按照《周礼·考工记》所载的形制,在金中都东北角营造新的都城。这位城市设计专家不但是儒、道、释“三位一体”的政治家,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喜爱玩弄迷信,把军政机要的决定,用神秘诡奇方式表现,来争取蒙古大汗的信任。于是刘秉忠的高超才智技艺和扑朔迷离的态度,不期然地被好事者附会。元末明初的私家杂著,便载录有他建造大都城时所发生的玄怪事情。如张昱《张光弼诗集》卷三《辇下曲》载:“大都周遭十一门,草苫土筑那吒(即哪吒)城。谶言若以砖石裹,长似天王衣甲兵。”另《农田余话》卷上记载:“(大都)城系刘太保定制,凡十一门,作那吒(即哪吒)神三头六臂两足。世祖庚申(1260年)即位,至国亡于戊申(1368年)己酉(1369年)之间,经一百一十年也。”讲的是刘秉忠设计的这十一处城门,不仅代表了哪吒的三头六臂两足,而且预示着元祚只有110年寿命。这不但表露了民间的英雄崇拜观念,而且将流行传说加以渲染,宣传鼓动反抗元朝统治。

元朝覆亡以后,明太祖以南京为京城,改大都为北平府,燕都因此沉寂一时,但到永乐时迁都,北京又恢复盛况。虽然政治形势转变,但因民俗传统深厚,大都“那吒城”传说在明代继续流传。弘治正德年间,杨子器所撰元宫词六首,其中《咏世祖》中说:“那吒城里起楼台,万朵宫花次第开。见说南朝好儿女,远随帝玺渡江来。”不但反映明人对元朝掌故十分熟悉,而且说明此一传闻在当时依然盛行,都城确有“哪吒城”之谓,不过这个传说故事此时与刘伯温并无关系。清代的北京城基本上是沿承前朝,所以这个说法继续流行。

到清末的时候,随着民族主义逐渐高涨,刘伯温被塑造成盖世神算的军师、逆知未来的大预言家,哪吒城的设计者在坊间也从刘秉忠“流传”为刘伯温。最早关于刘伯温修建哪吒城的记载,出自光绪年间法国人樊国梁《北京:历史和记述》的记载,书中说刘伯温于1524至1564年间仿照南京的城垣在北京建筑外城。实际上北京外城是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修筑,距刘伯温去世(洪武八年,1375年)已近两百年,这些工程与刘伯温完全无涉。这很可能是樊国梁道听途说,将这一说法进行了忠实记录。

刘伯温建造“哪吒城”的故事,在《华纳神话传说》之《北京城建造的传说》中开始成熟,书中说朱棣为皇子时英姿俊伟,为皇后所猜忌,因此谗说使他出管燕地,晋封燕王。临行之际,刘伯温赠与“锦囊”,暗示朱棣建造“哪吒城”摆脱困厄。这一故事没有提到刘伯温与姚广孝两人的竞赛,内容不够传神热闹,不久便被更复杂的故事取代。

金受申先生所录《北京的传说》中“八臂哪吒城”的故事梗概如前所述,一般都说刘伯温、姚广孝二人所画“哪吒城”不谋而合,不过也有故事说姚广孝所画的图有一角缺了一块。相传,当他们两人脊梁相对构思绘图之时,眼前突然出现哪吒的模样,于是立刻照着画。但姚广孝画到最后时吹来一股风,把哪吒的衣襟吹起一块,他也就随手画了下来。于是,姚广孝的哪吒城图在西北角便斜了一下。刘伯温说不对,城是不能斜一块的。两人争执不下,只好持图去见朱棣。朱棣一看是“八臂哪吒城”,高兴地说:“你们不愧是我的军师。刘伯温画的很方正,应当大军师。姚广孝画的斜了一块,还是当二军师。”刘伯温接着问修城时以谁画的为准。朱棣说:“东城照你画的修,西城照姚广孝画的修。”姚广孝画斜了的一笔,刚好是德胜门往西到西直门这一块,北京城西北城墙是斜的,正好缺了一个角。这一版本与北京城形态更加吻合,可能出现的时代更晚近一些。

3.“京师需要神祇守护”

元大都十一门的设计,实际是在《周礼·考工记》礼制制度上的修订。为宣扬政权的正统地位,元大都的营建尽最大可能向《周礼》规定的礼制靠拢。其中《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也就是按照礼制,都城应有十二门。实际营建中,或是出于风水考虑,北面仅开安贞、健德两门,形成东、西、南各三门,北面两门,共十一门的格局。这十一座城门,与哪吒三头六臂两足身躯对应,成为明代北京建城传说的主要根据。那哪吒究竟何方神圣,有何法力,为什么北京城形态要附会于他呢?

所谓哪吒(那吒、哪叱),是佛教四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的第三子。毗沙门又名多闻天王,主守北方,有子五人,都是健勇的灵怪,以护持佛法、守护国王国界、殄灭内奸外敌、降伏恶魔著称,而以次子独健、三子哪吒最知名。唐宋之际,出于英雄崇拜观念,将道教神祇、唐初名将李靖与流行中国的释氏四大天王之一的毗沙门相化合,塑造出“毗沙门天王李靖”,又称“托塔李天王”,其第三子,便在中土成为小说演义、民间信仰中常见的降伏恶魔的神将——哪吒三太子。

自唐宋以来,随着民间崇拜、平民社会的兴起,哪吒已成为重要天神,具有降服恶魔、随军护城和降龙除旱等法力。因此传说称刘秉忠设定大都十一城门,象征哪吒的身躯便不难理解。哪吒既能守护国王百僚,殄灭叛逆邪魔,又曾侍从托塔天王领兵援城,正是保护京师最理想的神灵。况且,他又有降龙祈雨的法力,而大都水资源匮乏,亟须这样的天神坐镇除难。

元朝倾覆以后,时移世易,刘秉忠的历史地位大大下降,不过大都建城传说发生的基本元素——借重哪吒护城和伏龙治水,到明代依然存在。永乐以后,北京城以新面目出现,因此刘秉忠设计“哪吒城”的传说,不免与时势脱节。因为京师仍需要神祇守护和降龙治水,“哪吒城”传说客观上仍有很强的号召力,只是需要增添与时代吻合的新因子,才能维持和争取民众的崇信。

这个传说一开始就以一个神化的历史人物——刘秉忠为先导,说他有神智奇谋征召哪吒为护城天神,若要强化发扬这一旧说,便很自然地要从更换历史人物着手。刘伯温不但与他同姓,而且也是辅国功臣,两人都擅长天文历算、阴阳五行之术,才智与学艺相埒,因此很容易被联想到一起。甚至演义小说中将刘伯温虚传为刘秉忠的孙儿,让刘伯温与刘秉忠建立起血缘关系,由是刘秉忠设计大都“哪吒城”的传说转移到刘伯温身上,似乎也并非不可理解。

清末民初之时,北京庙会场所说书、卖艺者众多,哪吒与军师刘伯温的故事广为流传。民国初年流行北京的民间说唱俗曲,与刘伯温相关的有十余阕,其中就有《刘伯温制造北京城》。现今流传的刘伯温建造哪吒城的故事,即多采集自庙会老艺人的说唱,由此可见这些传说的出现和传播,与迎合大众娱乐心理有密切关系。不过,北京城作为季风气候区的古代名城,历史上饱受水旱困扰——或天旱缺雨,水源不足;或淫雨不止,积水成灾,这一自然环境要素也是“哪吒城”传说产生和流传不衰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