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依法治教是基础,现代治校是根本

尊师重教,依法治教是基础,现代治校是根本

今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等5部门共同发布《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明确了8种“校闹”行为,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说:“因为‘校闹’的存在,学校承担了不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压力,导致一些学校不敢正常开展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不敢正常批评教育学生,干扰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了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必须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来说,“校闹”确实已经成为不得不治理的严重干扰学校办学的大问题,而在高等教育领域,与基础教育“校闹”类似的,是有的不认真学习的大学生,在上课时或与教师的平时交流(主要通过QQ群)中,找教师的“问题”,然后向校方举报,这令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选择上课时照本宣科,对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不愿严格要求。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中旬,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郑文锋遭学生举报,称他“四大发明不是实质创新”的说法错误。7月16日,校方发表声明,认定郑文锋有师德失范行为,并停止其教学工作,取消研究生招生资格,期限为24个月。此事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舆论普遍认为,把学术观念之争混淆为师德问题,会让大学教师不敢再进行探讨式教学、交互式教学,而离开批判和质疑,也就不可能有创新。

基础教育的“校闹”与大学生的“举报”,发生机制是一样的。就是学校治理没有坚持依法治教,并缺乏现代治理结构。拿“校闹”来说,是在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时,教育部门、学校担心安全事故会影响当地教育声誉,而掩盖事故,不是有什么责任就承担什么责任,这迫使有的家长只有选择闹,而当事情被闹大,引发舆情后,为息事宁人,有关部门就快速处理,即便学校没有责任,也要追责。这就是不闹不赔,大闹大赔。久而久之,一出事故就闹,成为家长维权的基本方式。这是由“舆情治理”导致的问题。

把大学生的举报(包括网络发帖)也作为舆情,一旦教师上课、与学生交流引发舆情,大学校方不论教师对错,都会处理教师,这也是“舆情治理”,虽然大学有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但是这些机构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没有就学生的举报进行全面调查,并依据教育与学术原则,界定教师的责任。当举报教师就可以“治”教师时,那些不满教师严格要求的学生,就会把举报作为“治”教师的手段。毫无疑问,当大学师生关系变异为举报者与被举报者的关系,是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的。

维护学校办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依法治教,并推进学校的现代治理。尊师重教,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法律与制度加以落实与保障。我国一直把依法治教作为基本的教育发展战略,但是不可否认,在具体办学过程中,有的地方依法治教让位于行政治校,如何处理校园安全事故、如何处理被举报的教师,要看行政领导的意见。这让办学者、教育者、受教育者本来应该明晰的法律权责变得模糊。去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支持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这需要认真落实。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