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对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文艺与时代关系密切,究竟该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

文艺要把握时代脉搏。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的本质是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尽管音乐、舞蹈、绘画、文学、戏剧、影视等各类文艺形式反映生活的手段、方式、方法不同,但文艺的主题和题材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现实。现实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的滋养和哺育,文艺之花就会枯萎和凋谢。社会生活不是凝固静止的,而是奔流不息、暗流涌动的长江大河,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剧烈变化。因此,文艺要能够反映出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变化。文艺紧跟时代步伐,就是文艺工作者要“触摸”“把脉”“体悟”时代社会生活,洞察幽微,见微知著。文艺创作要反映社会生活的错综复杂、丰富多彩,要随着现实的变化而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文艺工作者要丰富地体验生活,敏锐地感受生活,深刻地认识生活,艺术地再现和记录生活,为时代发展变化“拍照、录音、画像、造型、谱曲、铸魂”。

文艺要聆听时代声音。文艺反映生活不是简单的现实摹写,而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在“表现自我”的同时,描述“心灵化”的社会生活。因此,文艺作品深深地打上了文艺家思想情感的烙印,体现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在文艺创作中,艺术家的“自我表现”不是“自说自话”,而是要通过文艺表达实现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思想情感的交流。好的文艺作品,既能够体现出艺术家的个性与风格,同时还要能够引起审美主体的“情感共鸣”。人民是艺术作品的读者、听众或者观众,所以文艺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文艺工作者既不能躲在“象牙塔”中,远离生活搞创作,也不能满足于“嘲风雪,弄花草”,沉湎于个人的“卿卿我我,恩恩怨怨”,沉浸在个人世界,而是要走向广阔的社会舞台,胸怀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要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为人民歌唱,为人民抒怀,反映时代中人民的心声、呼声。

文艺要为时代立传。“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为时代立传”就是记录时代,描绘时代,刻画时代,艺术地再现时代发生的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重要事件。文艺反映时代的重大事件不同于史书的“秉笔直书”,而是可以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艺术地再现时代的重大事件,达到“艺术的真实”。“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文学是为反映时代、记叙时代事件而创作的,“时”与“事”密不可分,时代的阶段性特征体现于具体的事件当中。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有许多奋斗者的故事,需要文艺的记录和表现,如“两弹一星”“扶贫攻坚”“载人航天”的故事等等。在讲好“中国故事”,描述时代重大事件中,文艺工作者要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地展现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文艺要为时代画像。时代是人的活动,人是时代的主人。人的精神风貌、心理活动、所作所为体现了时代特征。为时代画像就是要塑造和宣传那些对时代产生重要影响的杰出人物、英雄人物或者具有高尚品质的平凡人物。人民是历史的“剧作者”,也是历史的“剧中人”,文艺要表现人民、讴歌人民。塑造和刻画典型人物形象,是文艺表现生活的基本方法。古往今来,许多文艺精品能够千古流传,就是因为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时代风貌。同时,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一些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事迹和精神也值得去挖掘、表现。文艺要塑造时代中的各类先进人物,组成艺术形象的长廊,从而深刻地揭示时代的风云变化,为时代画像。

文艺要为时代明德。文艺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承担着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的重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历史使命,也有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进入新时代,人们崇尚廉洁、自律、奋斗、担当的精神品质。文艺承担着“载道”“明德”的任务。文艺紧跟时代步伐就是要通过艺术的形式,感化和教育人,使时代美德、时代精神扎根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要礼赞和讴歌时代精神,彰明时代的价值观念和时代美德;要发挥艺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通过艺术手段,触动人们的灵魂,为时代铸魂。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