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区块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积极推进区块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积极推进区块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拓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也将助力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取得领先优势,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

1.区块链正在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由各节点参与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它并不是一款具体的产品,可以理解为一种公共记账的机制(技术方案)。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一组互联网上的公共账本,由网络中所有的用户共同在账本上记账与核账,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而之所以名字叫“区块链”,是因为它使用了一串由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都包含了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所有交易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并产生下一个区块。

完备可追溯、去中心化和去信用化是区块链技术的三大特点,这让其在金融业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并成了金融科技(Fintech)的核心技术。随着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加密货币不断地被市场热炒,区块链技术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尽管比特币等虚拟加密货币与区块链绑定在一起同时诞生,是目前区块链技术最知名的应用。但必须指出的是,虚拟加密货币并非区块链的唯一应用,区块链的本质是为了去中心化,这正是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目前,互联网的出现从本质上解决了信息去中心化问题,但却无法实现交易的去中心化。例如,人们现如今可以在互联网上共享自己的生活信息、知识和资料等,但却不敢在互联网上直接与陌生人交易。现有互联网中的金融体系,多是由中央银行或者有很强信用能力的第三方提供的支付系统,其实质仍然是依靠中心化的方案来实现交易。在纷繁复杂的全球体系中,要凭空建立一个全球性的信用共识体系,极其困难,因为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千差万别,要实现不同国家的企业和政府完全互信,这几乎做不到——区块链技术就试图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打破中心化体系的信用枷锁,实现全球节点间的信用与货币互联。因此,从改进市场组织管理架构的角度看,区块链技术应用乃是大势所趋。当前,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政府与金融机构正“热火朝天”地参与其中,大型区块链金融组织相继成立,力争通过占领区块链技术先机,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2.区块链技术应用仍有待成熟

尽管区块链实现了堪称“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但就大范围的商业应用而言,区块链技术仍有待成熟。当前在区块链应用中面临的问题或者说区块链的缺点,主要集中在技术落地时的硬件方面的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交易速度。区块链技术的交易速度与区块副本的数量显著负相关,区块节点越多,交易速度越慢。目前,比特币每秒最多只能执行7笔交易,即使是技术相对领先的Hyper Ledger方案,每秒也只能执行200到300笔交易,这与目前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等中心化体系每秒数万笔的运算处理速度相差较远。

第二,节点维护激励。维持区块链网络的稳定运营,需要一定量的节点来保持网络接入。然而,节点的运行是有一定成本的,这就需要有合理的激励机制来吸引更多的节点参与,以确保交易被记录和维护。目前,这种激励机制尚未形成,节点的参与更多是靠自愿或随机性,并未形成一个有序的规则。

第三,达成数据共识的成本。在开放网络环境下,要维持区块链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就必须保证全球多个节点同时参与记账,但多个节点的数据共享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高耗能的过程。目前,比特币提供的“挖矿”方案计算成本极高,由此带来的实际能耗甚至超过单个国家的用电量,每年的经济成本高达数亿美元,导致其很难被广泛使用。

区块链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前景

区块链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近年来,区块链应用已经从第一代的比特币,进化到了第二代的支付清算、证券交易、医疗、物流、政务服务等各个领域。目前我国经济环境中的信用成本较高,社会信用环境较弱,区块链技术恰恰很好地提供了一个“低信用成本”的平台,这对于降低我国经济社会整体信用成本、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利用区块链技术促进城市间在信息、资金、人才、征信等方面更大规模的互联互通,保障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有序高效流动”。因此,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应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重心放到其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创新,以此带动实体经济的生产效率提升。目前来看,各国主要是在支付清算、证券交易、医疗和物流等领域进行区块链布局。

在支付清算领域,由于区块链可摒弃中转银行的角色,实现点到点快速且成本低廉的支付,因此在支付清算尤其是跨境支付行业有着显著的优势。通过区块链平台,不但可绕过中转银行,减少中转费用,还因区块链安全、透明、低风险的特性,提高了跨境汇款的安全性与清算速度,大大加快了资金的利用率。未来,银行与银行之间也可以不再通过第三方,而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点对点的支付方式。据麦肯锡测算,区块链技术在B2B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中的应用,将可使每笔交易的成本从约26美元下降到15美元,其中约75%为中转银行的网络费用支付,25%为合规、差错调查以及外汇汇兑成本,成效非常可观。

在证券交易领域,可以说,证券交易市场是非常适合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领域。传统的证券交易需要经过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这四大机构协调工作,才能完成股票交易,效率低、成本高。引入区块链后,就可独立地完成一条龙式服务。尤其对于私人股权交易而言,其只需要一个可靠的系统来记录股权归属并进行股权交易,不需要具备很强的交易处理能力,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正好符合这样的需求。目前,美国纳斯达克与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均在私人股权交易领域开始试水区块链应用。纳斯达克在2015年10月正式推出了它的区块链平台Nasdaq Linq。通过Nasdaq Linq进行股权交易的用户们将享有一种“数字化”的所有权。Linq给予一个让人容易看懂的历史发行记录,让用户们的记录更容易地进行审核,并在发行治理和所有权转让方面赋予他们更多的权限。今后,在性能问题解决之后,股票等交易频率更高的金融资产可能将迁移到这类公开的平台上进行交易。

在医疗领域,区块链在认证和隐私保护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包括病历在内的很多用户资料极具私密性,这就需要很高的安全措施进行信息保护。然而,当前中心化管理的信息系统在各类网络攻击下常常力不从心,容易出现大规模数据泄漏问题。即便是国际上安全技术成熟、采用封闭系统的公司,也曾出现过多次数据泄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区块链高度安全的加密算法与分布式存储认证体系,正适合解决这一问题。比如,目前荷兰飞利浦医疗和Tieron公司就展开了合作,通过区块链技术来完成病历资料的认证与隐私保护。通过设立复杂可编程的权限保护,所有数据都无法随意阅读和篡改。即便区块链系统中部分区块遭到攻击,也不会造成任何问题。

在物流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记录货物从发出到接受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通过创建共识网络,能直接定位到快递中间环节的问题所在,也能确保信息的可追踪性,从而避免快递爆仓丢包、误领错领等问题的发生,还可以有效促进物流实名制的落实。快递交接需要双方私钥签名,每个快递员或快递点都有自己的私钥,是否签收或交付只需要查下区块链即可。最终用户没有收到快递就没有签收,快递员无法伪造签名,这无疑会极大地提高物流的投递效率与准确性。

加强规范管理以保障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和规范”“探索建立适应区块链技术机制的安全保障体系”“把依法治网落实到区块链管理中,推动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因此,应加快制定区块链的相关法律法规,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合适的监管框架之内,严格规范虚拟货币的发行,加强金融等行业的市场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产生。相关监管部门需要联合商议区块链技术引发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监管,维护公众利益,确保社会稳定。同时,依托这些部门之间的监管协调,尽可能地在系统参与者的利益与更广泛的社会利益之间达成平衡,避免固化的管理架构阻碍相关的技术创新。鉴于当前地下虚拟货币交易的全球性蔓延趋势,我国有关部门应同一些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加快制定本国的监管行为准则,为各国建立相协调的监管政策提供依据。同时,在监管方面实现全球协同,共同打击非法加密货币交易和犯罪行为。在监管手段上,可以通过建立区块链网络风险评估模型,对虚拟货币风险进行有效的衡量,提高监管体制对相关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由于区块链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技术准则,各机构均基于不同协议和需求来开发各种自成体系的应用。为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和规范,我国应当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对接国际化标准的开源机构和社区组织,加强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交流,不断提升我国区块链标准体系的国际话语权。必须时刻关注行业的最新动向,围绕我国优势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逐步完善区块链技术应用和标准体系。积极培育国内区块技术开发人才,组织国际区块链技术研讨会,在这一行业中发出中国技术的声音。鼓励政府、高校、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等合作成立相关研发实验室,开发与区块链相关的应用程序,建立我国的自主区块链技术联盟,以此加快行业技术创新的步伐。

(作者:渠慎宁,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