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919年11月:为有牺牲多壮志

【2019-11】1919年11月:为有牺牲多壮志

《牺牲》

1919年11月9日,李大钊撰写了一篇以《牺牲》为题的精短散文,后来用“孤松”这一笔名发表在1919年《新生活》杂志第12期上。文中写道:“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文章虽然只有短短的96个字,但直抒胸臆,道出了李大钊高尚的牺牲观。“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因此,“壮烈的牺牲”也是“高尚的生活”。何谓“高尚的生活”,李大钊给出了答案——“为发展生命”。但这个“生命”不是生理意义上的生命,而是信仰的生命、事业的生命,也就是初心与使命。

后来,李大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高尚的牺牲观。1927年4月,他被京师警察厅逮捕后,面对奉系军阀的威逼利诱,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坚贞不屈。他利用狱方让其“交代”的机会,在《狱中自述》中回顾自己革命的一生,表达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伟大抱负:“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4月28日下午,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李大钊“首登绞刑台”“神色未变,从容就死” 。这种从容与镇定,就源自他的牺牲观,或曰生死观。

李大钊牺牲7年后的1934年,老舍先生创作了也名为《牺牲》的短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毛博士,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回国后在大学当教授,满口所谓的“美国精神”,觉得美国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他抱怨中国没有电影看,抱怨爱女人牺牲太大,抱怨中国人脏得很、中国澡堂子脏得很。“牺牲太大了”成了他的口头禅,唉声叹气成了他的生活常态。这是个典型的民族虚无主义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终,新婚3个月的妻子跑了,他也精神失常了。

虽然两篇文学作品的名字都为《牺牲》,但所言牺牲的内涵却不同。李大钊的牺牲是大我的牺牲,而毛博士的“牺牲”是自私自利的小我的“牺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说得极是。

台江爱国血

五四运动后,中华大地抵制日货运动高潮不断。日本政府为了阻止中国人民的爱国反帝运动,处心积虑地策划了台江事件,又称福州惨案。

1919年11月12日,日本驻闽领事馆捏造:日商货物被截,日人受到威胁。11月16日傍晚18时,日本领事馆纠集福州日本居留民团的六七十人,组成所谓的“敢死队”,由领事馆警察署长江口善海率领,在台江大桥头一带持械寻衅,砸抢商店、餐馆,故意与人发生冲突,致死1人,并伤及多人。中国警民奋起抗敌,当场抓获江口善海等凶犯,并缴获刀枪等凶器。然而,软弱的福建当局却将凶犯送交日本领事馆。事后日方贼喊捉贼,反诬事件为中国学生截夺日商货物而引起冲突,日军兵舰借机进入闽江口炫耀武力。八闽大地的民众纷纷起而声援。福州省立二中学生李宗韬“愤而引刀立断三指,以血沥书‘提倡国货,坚持到底;积力同心,誓雪国耻’,呼吁人民群众斗争到底”。

台江事件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举国上下掀起了一个反帝爱国斗争的新浪潮。11月29日,北京学生3万余人在天安门广场集会并示威游行,旗帜上写着“血可流福州不可失”,沿途高呼“力救福建”“宁死不屈”等口号,并散发传单70多万张。李大钊发表文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指出所谓的“中日亲善”,就是“日本人的商品,和中国人的金钱亲善。日本人的铁棍手枪,和中国人的头颅血肉亲善。日本的侵略主义,和中国的土地亲善。日本的军舰,和中国的福建亲善”。上海召开3万余人参加的国民大会,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天津学生千余人游行演讲,并公举周恩来等5名代表,前往省长公署,要求致电北京政府向日方交涉。南京学生冒着漫天大雪,举行游行演说。杭州、镇江、济南、开封等地也举行了数千人至数万人参加的国民大会,声援“闽案”斗争。

花轿里自杀的新娘

长沙发生了一件轰动性事件——21岁的新娘赵五贞在花轿中自杀了。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长沙南阳街开眼镜店的赵海楼,把自己知书达理的姑娘赵五贞,许配给长沙橘子园品古斋的少老板吴凤林当继室。五贞不愿意当填房,又嫌吴凤林年老貌丑,不同意这门亲事。可是赵海楼以婚期已定为说辞,强行完婚。1919年11月14日,本来应该是大喜的日子,五贞却长吁短叹,挥涕告辞进了花轿。当花轿行至一家南货店门前,轿夫发现轿内流出了滴滴鲜血,知道发生了意外,赶紧向吴家狂奔。媒人掀开轿帘一看,但见五贞仰面而卧,喉管割痕寸余,血如泉涌。原来她用藏在绑腿里的剃刀割喉了。送到湘雅医院门前时,五贞气绝身亡。

这件事引发长沙教育界、新闻界和青年学生的大讨论。毛泽东就此事先后在湖南《大公报》《女界钟》上发表10篇文章,即《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赵女士的人格问题》《婚姻问题警告男女青年》《改革婚制的一个先决问题》《“社会万恶”与赵女士》等。他认为赵五贞的自杀,是由于“三面铁网”即社会、母家、夫家围着,“无论如何求生,没有生法。生的对面是死,于是乎赵女士死了。” “这事件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黑暗,意想的不能独立,恋爱不能自由”。他“希望有讨论热心的人,对于一个殉自由殉恋爱的女青年,从各种观点出发,替他(她)呼一声‘冤枉’”。

毛泽东高度评价了赵五贞“不自由,毋宁死”的可贵精神,指出她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全了自己的人格:“血一般的刀上面,染上怪红的鲜血,柑子园尘秽街中被血洒满,顿化成了庄严的天衢,赵女士的人格也随之涌现出来,顿然光焰万丈。”于是,他“愿率天(下)人齐声高呼‘赵女士万岁!’”

赵五贞的自杀“非自杀”。虽然算不得牺牲,但也属于对“夺其希望”的吃人社会的一种抗争。

(作者:刘岳,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