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

举起梦想的重量

谭玉娇

每次比赛试举前,我都会放声大喊。这不仅是给自己的鼓劲,更是我16年举重生涯向残缺命运发出的声声呐喊。

7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我的右腿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13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残联的运动员选拔,一位教练径直走过来问我:“姑娘,你想练举重吗?”举重?作为一个6年没有上过体育课的孩子,我想尝试,我想要跟别人一样甚至更好。可是,我能行吗?

刚开始训练,手掌上磨出一个个血泡,吃饭时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住,前胸后背疼得大气也不敢喘。有时趴在桌子前写作业,眼泪就会默默地往下掉。

经过6年磨砺,19岁那年,我开始踏上国际赛场。在印度的班加罗尔,我第一次注视着五星红旗因为我冉冉升起,耳畔响起雄壮的国歌。第一次,我内心的呐喊,化成了一声轻轻的、喜悦的呼喊。

2012年伦敦残奥会,22岁的我第一次有机会向奥运冠军发起冲击。无奈的是,在长达一年多的高强度、封闭式备战中,我的肩膀疼得越来越厉害。针灸、理疗、拔罐、按摩、热敷、吃药、抹药,能想到的治疗方法,我都尝试了。多少次,当举起那根熟悉的杠铃杆,我感到肌肉撕裂般的疼痛。最终,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伦敦残奥会上收获了一枚银牌。那枚凝结了我无数努力、克服了巨大伤痛才赢得的银牌,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它却是最珍贵的。

新的奥运周期,我在磨砺中继续成长。2016年9月11日,里约会议中心2号馆,嘹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赛场,我手握那枚金灿灿的奖牌,对着飘扬在前方的五星红旗,用尽力气喊出:“我做到了,我做到了!”是的,我做到了,我的奥运冠军梦实现了!

如今,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备战东京残奥会的我,早已不是当初只为证明自己而举重的小姑娘。16年成长,16年奋进,我举起的不仅是自己的人生和梦想,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国家荣耀!我的青春闪耀着炽热的光芒,那是伟大祖国培养我,赋予我抗争命运、实现梦想、举重若轻的力量!

(“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演讲稿摘登,作者为北京体育大学残奥冠军班大学生)

云端里的大国重器

王开强

我是中国建筑的一名研发人员,来自湖北武汉。10年前,公司总工程师张琨告诉我:“我们要像生产汽车一样,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建造大楼。500米、800米,甚至1000米,在云层之上,我们的工厂照样开工!”

这样的“工厂”,有数千吨重,配备上百台装备,包含数百名作业人员。它要如何沿着大楼“爬”几百米甚至上千米,如何应对高空摆动、狂风、雷击以及地震,并且持续工作数万小时?最开始,建造这个“空中造楼机”,没人敢试,甚至没人敢想。

10年间,经过上百次的设计、试验,我们发现,通过构造创新,一块3厘米厚的混凝土可承载几十辆汽车的重量。由此发明的“微凸支点”帮助“造楼机”牢牢地“抱紧”大楼,快速爬升,稳稳地屹立于云端之上。

2015年的一个冬夜,在北京的“中国尊”建设工地,2500吨的“空中造楼机”持续顶升30多个小时依然没能就位。我独自爬下平台排查支点情况,昏暗中,发现一个满身油污的小伙,蜷缩在一个狭小角落。

“你怎么还没走?”

“这个支点我负责,不能走,我的对讲机没电了,如果有需要,您就大声喊我,我一直都在!”

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技术攻关、开拓前行的背后,是无数建设者的坚守。择一事,则精益求精,专一心,则无怨无悔!最终,“空中造楼机”成功登顶“中国尊”。

2017年,我们赴海外投标,业主最初并不看好我们,而当我们拿出以“空中造楼机”为依托的全新技术方案后,一位德国设计师感叹:“中国的建造技术竟如此先进!”自主研发的“空中造楼机”已成为“中国建造”的闪亮名片。

我们自主研发三代“空中造楼机”,打造了数十座地标性建筑。今后,我们必将始终牢记“建造报国”的初心使命,用核心科技代言“中国建造”,以大国重器助力民族复兴。

(“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演讲稿摘登,作者为中建三局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纪委书记、技术中心副主任)

赴汤蹈火 英雄无畏

郑海洋

去年的一天,处置完一起群众被困的警情,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准备休息时,一个战友把我叫住了。“海洋班长,你成‘网红’了!”他拿起手机给我看,原来是几天前我在暴雨中怀抱婴儿的照片被传到网上了。躺在床上没有了倦意,我回想起7月16日那一天。

去年7月,密云地区突降暴雨,导致路面坍塌、桥梁被毁,山上的碎石不时掉落。我们接到警情,张家坟村有多名游客被困,指挥部命令我们立即出发救援。

救援过程中,我发现了一名怀抱婴儿的母亲。可能是受暴雨山洪的惊吓,她的神情有些呆滞。我接过她怀里熟睡的婴儿,向安全地带进发。路途中,我小心翼翼地走过碎石泥潭,生怕动作过大惊动小婴儿。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不管承受多少风吹雨打,也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怀抱。这是我在消防部队的4年里学到的担当与责任。

18岁那年,怀着憧憬,我来到了消防队。转眼间4年过去了,我参加过数百起灭火救援,但让我记忆最深的不是浓烟烈火的大场面,而是一次开门的瞬间。那是我第一次出警,我们快速着装登车,45秒内车辆出库。坐在车里,我非常激动——终于可以一展身手了!到了现场,才知道是一位大妈把钥匙落在家里了,我的心情瞬间有些失落。战友们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架梯子、做保护,不到5分钟就把钥匙拿出来了,大妈连声道谢。

归队后,我对班长发牢骚,这哪是消防员呀,不是当“开锁匠”,就是当“蜘蛛侠”,什么时候才能“赴汤蹈火”一回?班长对我说:“救援不分大小,人民消防为人民,我们要做到有警必出,在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冲在最前面,这就是我们的职业使命。”

作为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的一员,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们这支队伍的关怀和期望,我将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赤诚。

(“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演讲稿摘登,作者为北京市密云区消防救援支队溪翁庄中队特勤一班班长)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