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文化

“创意经济时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模式

报告人:张京成 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简 介:工业是强国之本,文化是民族之魂。我国在推进工业化的探索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彰显工业文化力量的优秀企业,也留下了一大批承载工业文化的物质财富。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作的专题辅导报告,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创意经济时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模式,提高全民工业文化素养,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播放:20975
发布时间:2019-12-12 09:29
  • 工业文化在工业化进程中衍生、积淀和升华,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社会行为及价值取向,是工业进步最直接、最根本的思想源泉。工业遗产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是特定时代生产力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知识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模式主要有博物馆模式、景观公园改造模式和创意园区开发模式等。[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 工业遗产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记忆遗产、档案遗产,是浓缩了近现代以来工业文化的璀璨史。工业遗产保护的博物馆模式是以博物馆的形式对工业遗产进行原址现状保护及博物馆陈列展示的一种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再利用模式。此模式一般会根据工业遗产原有产业及产品性质设立各种门类的工业技术博物馆、厂史展示馆、企业纪念馆或专题博物馆等,记录、收藏并展示工业资料和遗产相关文献和实物资料。如英国铁桥峡博物馆、德国鲁尔区博物馆、中国工业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等。[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 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公共娱乐休憩空间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工业遗产保护的景观公园改造模式是将城市工业遗产废弃用地作为郊野公园,强调保护与再生,在尽可能保留工业建筑及场地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转化、对比、镶嵌等多种方式重构,构建一些游乐设施和基础文化设施,形成适合现代人休闲与放松的公共休闲空间。如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广州中山岐江公园等。[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 工业遗产见证了人类社会衍生的生活场景,承载了工业时代的历史、艺术、技术或科学价值,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依托工业遗产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既能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又能促进文化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当代人的“怀旧”心理和文化消费需求,同时,还有利于形成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工业遗产保护的创意园区开发模式已经成为城市更新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北京798艺术区、上海8号桥创意产业园区、北京首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张京成 图片01

    张京成 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点此浏览完整报告

    点此浏览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从渔猎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形成了大量遗产,特别是在工业化时代,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址、工业遗迹、工业设备,等等。随着城市的升级改造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厂房、设备等退出了城市空间,这就需要我们考虑如何去保护和利用这些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是在人类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它属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同时,工业遗产不同于普通的文化遗产,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技术价值。通过工业遗产,我们能够看到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技术进步对工业的推动作用。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我们迎来了创意经济时代。产业结构的提升间接导致大量的工业遗产闲置。保护工业遗产,使其在旧城改造中发挥新的作用,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今天,我将通过对国内外一些案例的分析来介绍几种工业遗产保护模式。

    一、工业遗产保护的博物馆模式

    我们先看一些国际上的案例。工业博物馆的模式是国际上保护工业遗产的一种基本手段。这些工业博物馆多数已经成为当地甚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培训、教育和旅游基地,它的保护标的更多是指向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即技术价值。比如,英国的铁桥峡谷博物馆群。铁桥峡谷位于英国什罗普郡,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祥地,16世纪晚期开始开发,以煤炭工业为支柱产业,19世纪下半叶开始衰落。20世纪60年代,英国政府开始对其进行遗产保护,恢复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和建造主题博物馆。1986年11月,铁桥峡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因工业而闻名的世界遗产。铁桥峡谷以铁桥和鼓风炉最为著名,是采矿区、铸造厂、工厂、车间和仓库的罕见汇集区,密布着由巷道、轨道、坡路、运河和铁路编织成的古老运输网络。目前,铁桥峡谷已经形成占地10平方公里,由7个工业纪念地和博物馆、285个保护性工业建筑整合而成的旅游目的地。铁桥峡谷工业遗产旅游的成功开发带动了英国其他地区和日本、北美等国开发此项产业。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是资源型城市成功改造转型的经典案例。鲁尔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以及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它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20世纪50、60年代以后,由于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鲁尔工业区大批煤矿和钢铁企业关闭。从1989年开始,德国政府出台复兴改造计划,改造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面积保留原址厂房和设施,并赋予它们新的功能,改造与新增作品小到雕塑装置,大到建筑群、城市公园和水系治理。目前,鲁尔工业区的工业遗产旅游由19个工业遗产景点、6个国家级工业技术和社会史博物馆、12个典型的工业聚落以及9个利用废弃工业设施改造而成的瞭望塔组成。

    美国的工业遗产保护同样不乏工业博物馆的模式,比如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博物馆坐落于国际金融中心芝加哥市南部海德公园社区,是西半球最大的科学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博物馆之一。

    除了政府主导的工业博物馆外,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也建立了企业自己的工业博物馆,将工业博览会与商务旅游结合起来,向客户展示公司的历史文化和科技成果,同时增加盈利项目,拓展盈利空间。比如德国慕尼黑宝马总部大楼“四缸大厦”。

    美国西雅图波音飞机组装车间,实际上也是一座工业博物馆。就像到纽约必登帝国大厦,到旧金山必走金门大桥一样,到西雅图,人们就会想到参观波音飞机组装车间;到底特律,就会去参观福特汽车流水线;到亚特兰大,就会去看看可口可乐博物馆以及CNN总部。

    在日本,以工业为主题的企业博物馆也成为不少城市的旅游景点,比如名古屋丰田汽车博物馆。

    我们再看一些国内的案例。基于国外工业博物馆模式的特点和成功经验,我国也开始在工业遗产保护上引用了工业博物馆的模式,中国工业博物馆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沈阳有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是中国乃至东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工业中心城市,中国工业博物馆就坐落于沈阳市铁西区,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现有通史馆、机床馆、铸造馆、冶金馆、重装馆、汽车馆、机电馆、香港馆、车模馆、铁西馆等展馆,是省市区政府联建的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博物馆。博物馆的展物中含有多项“工业之最”,如世界最大口径铸管(直径2.2米)、最大超高压断路器壳体(铝合金铸件,重2吨)、最大立车横梁铸件(重115吨)、最薄铸件(厚0.38毫米)等,含有多项“中国第一”,如中国第一个铸造浇注机械手、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管模、第一根超高压管的样管、第一台万能钻床、第一台立式八轴机床、第一台精密丝杠车床、第一台五轴联动机床等。

    由企业主导的工业博物馆,比如青岛啤酒博物馆,位于青岛市登州路56号青岛啤酒厂内,展出面积6000多平方米,以青岛啤酒的百年历程及工艺流程为主线,浓缩了中国啤酒工业及青岛啤酒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世界视野、民族特色、穿透历史、融汇生活的文化理念,是一座国内首家、世界一流的啤酒博物馆。

    通过国内外案例,我们看到工业博物馆模式能够较好地体现工业遗产的技术价值,有利于提高民众保护工业遗产的意识,是保护工业遗产核心价值的经典手段。工业博物馆与普通博物馆的文物展示存在着差异。普通博物馆是对城市的记忆或者发展作为展示的主题,对城市历史的某个剖面进行脉络性地归纳。这必将会受限于博物馆的空间与展品的有机联系,很难表现多元的城市记忆和特色,导致城市的性格不鲜明。

    工业博物馆是将工业生产的建筑和场所、生产工艺过程、机器设备等作为展示的主题,是一个时期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或者物质的见证,具有较高的工业考古价值。通常采取整体保留的方式,在工业遗产的原址上建立博物馆或者展览馆,主体依托昔日的工业活动空间或者场所,注重保留工业活动原有的工业条件和区域环境,把对城市记忆的展示和表现锁定在大工业的视角解读,突破既定的展览空间。在微观上,可使工业文物在博物馆中得以方便、生动地展示,弥补普通科技类博物馆在传递技术细节中的失落环节;在宏观上,又可以从多个侧面对工业文明的风貌进行原真再现,反映劳工文化、地方历史和产业发展的变迁,凸显城市形象。

    工业博物馆对工业遗产的品相要求较高。第一,内涵上要在工业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性或者重要性,有着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包括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知名度,以及在本行业的特殊地位等;第二,外部具备保存较为完好的工业建筑和场所,尽可能保持或者再现其原始风貌;第三,内部具有能够完整呈现工业生产流程的机器设备,能够凸显其与科学技术进步的联系,再现昔日工业规模生产的场景。第四,在物质遗产的基础上,要适度地还原能够代表时代和城市记忆的非物质工业遗产。比如,生产场面、管理流程以及与生产相关的场所(食堂)等。第五,在运营模式上,要有条件地紧扣工业遗产的技术价值,利用趣味性强、知名度高的生产线为公众提供互动式、体验式服务,加深公众对当时科学技术及后续演变过程的理解。作为公众认识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工业博物馆的展示效果要能够让参观者体验身临其境、时空倒流的真实感,激发公众对工业遗产保护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增进人们对工业历史与现实的认识和深度思考。

    工业遗产保护的博物馆模式与目前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具有良好的匹配性,能够产生极强的后发优势。国内外诸多实践也证明,工业博物馆正在从单纯工业遗产保护模式转向工业旅游开发等配套模式。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