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党建

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与方略

报告人:王振民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简 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宣言书。清华大学法学院王振民教授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中外比较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三个方面,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与方略进行了系统论述。
总播放:70660
发布时间:2020-03-02 13:29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文稿][课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为全面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清华大学法学院王振民教授从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经验教训、近现代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成果这两个参照系进行了详细比较与解析。[文稿][课件]

  •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关键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具体来看: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有强大的领导力;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要知民情、懂民心、贴民意,以民为本,取信于民;坚持依法治国,必须要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坚持科学治理,要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良好的治理。[文稿][课件]

     

    1583206381(1)_副本

    王振民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会议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为了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行了全面深化改革。

    古往今来,人们在寻找长治久安的制度体系、治理体系等方面都付出过巨大努力,这是数千年来人类坚持不懈的追求。无论是古代的封建政权,还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权都在追求,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不敢说哪个制度、哪个治理体系真正破解了这个千古难题。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一直在探索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案。1947年,黄炎培到延安考察,谈到“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称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接着他又讲道,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同志就在考虑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也做了很多艰难探索。1980年,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我们党对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都有涉及。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也就是说,我们党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

    2013年7月,习近平同志再访西柏坡时说“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同志指出:“每次来西柏坡,我想得最多的是,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两个务必’,主要基于哪些考虑?”习近平同志指出,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是经过了深入思考的。这里面,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能否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也是对我们党的政治智慧、执政能力以及我们的责任担当的考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思考一个百年大党如何永葆青春活力,如何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和长治久安这一重大的课题。习近平同志鲜明深刻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巩固政权更不容易;只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出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就出不了大问题,我们就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可见,中国共产党从新中国成立前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忘记这一重大课题,这是一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也是必须要破解的千古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重要意义就是要破解这一根本性问题。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