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这场硬仗,我们有信心”

“打赢这场硬仗,我们有信心”

——一线干部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编者按

在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就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肯定成绩、分析形势、提出要求,极大鼓舞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奋斗热情,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

“打赢这场硬仗,我们有信心”——一线干部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先拜巴扎镇服装产业园,麦提托合提·艾克木(右)向内地技师学习先进的制衣工艺。新华社发

作为基层代表,云南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新疆和田地委书记杨发森、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广西大化县委书记杨龙文、贵州赫章县委书记刘建平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在座谈会上发言。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之后,这些基层干部有什么深刻体会,对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有何深入思考、全新谋划?光明视野特邀请他们撰文畅谈。

  坚决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作者:纳云德(中共云南怒江州委书记)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我们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打赢怒江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怒江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经过多年攻坚,怒江州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26.78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4.43万人,贫困村从249个下降到80个,独龙族、普米族整族脱贫。目前,经动态监测,全州贫困发生率已降至2.49%。不过,全州仍有3个县市未摘帽,还剩80个贫困村、4.43万贫困人口未脱贫,傈僳族、怒族尚未实现整族脱贫,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打赢这场硬仗,我们有信心”——一线干部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纳云德

打赢怒江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实现与全国一道如期脱贫、全面小康的目标,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我们将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对全州80个贫困村中贫困人口超过500人、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57个重点村和19个千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施挂牌作战,明确38名厅级干部作战到村到点,聚焦住房、收入、控辍保学三个难点,狠抓工作落实,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

首先,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采取建产业基地、抓劳务输出、办扶贫车间等措施,实现每户搬迁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组建扶贫“暖心团”,确保搬迁群众融得进、稳得住、能发展。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培养脱贫能手、乡村能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其次,立足怒江资源优势,实施产业就业增收行动,推进蔬菜、中药材、生猪等高原特色种养业和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万亩草果、百万亩核桃提质增效,着力构建“一产业、一基地、一融合”的产业体系,拓宽贫困群众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

最后,坚持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并重,实施“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大力推进生态扶贫。选聘3万名生态护林员,带动3万户贫困家庭实现稳定增收;组建182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推进怒江、澜沧江两岸30万亩生态修复治理,带动易地扶贫搬迁后无力外出务工群众实现收益,确保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同步推进。

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硬仗,我们有信心。怒江全州上下将进一步树立必胜信念,顽强奋斗,坚决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决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边疆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日子,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牢记嘱托战深贫 攻坚克难夺全胜

作者:刘建平(中共贵州赫章县委书记)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使我更加坚定了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回望历史,心潮澎湃。我们这个被绝对贫困压了几千年的穷地方,终于就要撕掉贫穷的标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就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实现。赫章县历史悠久,可乐遗址印证了这里是夜郎古国的中心地带。赫章属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贵州的深度贫困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2019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2.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26%。

“打赢这场硬仗,我们有信心”——一线干部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刘建平

梳理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新发展理念。赫章耕地面积狭小,几乎没有大的坝子,仅有的田土也多是坡耕地,农业生产条件很差。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决关停了一批小煤矿、小矿山,大力发展核桃种植和深加工等绿色产业,不仅获得丰硕收益,还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在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过程中,结合赫章县实际,在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全力推进产业和就业,通过党支部引领的“村社一体”合作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短平快的65万亩蔬菜、3000万棒食用菌、14万亩中药材和64万头生猪、762万羽蛋鸡等特色优势产业,确保剩余贫困群众3697户15045人通过发展产业脱贫,并带动8.78万户35.2万群众稳定增收。同时,通过推广线上线下引导就业服务,与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地区的党委政府、企业点对点对接,积极利用本地规上企业、重大项目等途径,解决返乡未外出和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二是扎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全力推进3个县城安置点和11个乡(镇)12个集镇安置点的9747户51156人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安置点教育、医疗等配套基础设施,全力解决搬迁群众就学就医问题。对剩余1322名有劳动能力暂未就业的群众,我们正积极引进服装、制鞋、针织、发制品和挂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立安置点扶贫车间,切实解决其就业问题。

三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加大挂牌督战力度,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进行全排全查、补齐短板弱项,确保6月底前达到脱贫标准。加大驻村干部帮扶力度,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加大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力度,坚决巩固好脱贫退出成效,有效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

目前,赫章上下已经迅速掀起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我们一定要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决心和信心,决战贫困,决胜全面小康,坚决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建设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作出探索。

  巩固成果防返贫 坚决打赢攻坚战 

作者:蔡松涛(中共河南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

兰考处在黄河最后一道弯,历史上多次遭遇洪水泛滥、决堤,风沙、内涝、盐碱灾害严重,经济发展一直缓慢,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贫苦。1962年,焦裕禄同志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战天斗地、治理“三害”,世世代代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改变,但去除穷根的夙愿一直还没实现。

“打赢这场硬仗,我们有信心”——一线干部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蔡松涛

2002年兰考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县贫困人口23275户77350人,贫困发生率10.2%。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兰考视察,并作出“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的指示,为兰考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

几年来,兰考干部群众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以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苦干实干,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大幅提升,2017年2月在全国第一批率先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27%。摘帽后,我们持续攻坚,巩固成果。

一是抓实党建扛牢责任,咬定目标不松劲,把传承焦裕禄精神融入扶贫实践中,持续强化扶贫力量。建立机关党支部和农村党支部“支部连支部,干部联到户”的帮扶机制。坚持领导带头,县级干部连续三年开展“百日驻村”以上率下,在一线干部中评选出4批170名“扶贫标兵”提拔重用,树立鲜明导向,村级层面评选出221个“四面红旗”村,给荣誉奖待遇,让村干部干活儿有奔头。

二是提升产业扩大就业稳定增收可持续。产业发展是稳脱贫的治本之策。我们立足兰考实际,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培育壮大了品牌家居、绿色畜牧、循环经济三个主导产业。构建了“龙头企业做两端,农民兄弟干中间,普惠金融惠全链”的产业带贫模式,重点发展贫困群众易融入、较稳定、盈利好的兰考蜜瓜、优质红薯、民族乐器等特色扶贫产业,使建档立卡户都有两项以上的产业支撑。2019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2346元,比摘帽时的5421元增长6925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3000多元增长到现在的13139元。张庄村贫困户闫春光,通过帮扶开办了养鸡场,年收入达到29万元,不仅实现脱贫,还继续办起农副产品加工厂,成为致富带头人。

三是多措并举强化监管,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持续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在重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同时,提高综合保障能力,确保全县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应保尽保,806户兜底户真正兜得住、兜得稳。建立贫困监测数据系统,结合专项巡察,形成贫困监测预警机制,将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957户边缘户全部纳入动态监测,发现收入下降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2019年以来全县实现零返贫。

通过几年的脱贫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实现全面打赢打好攻坚战目标,必须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拼搏奋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在“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掀起贫困歼灭战

作者:杨龙文(中共广西大化县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我们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一直关心关注我们的脱贫工作进展。能够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向总书记汇报我们的脱贫工作进展,让我备受鼓舞。

大化县是国定贫困县、片区县、库区县,是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挂牌督战县。全县自然条件恶劣,石山面积占全县面积的90.1%,石漠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大多都是从石头缝里开掘出的东一块西一块的望天地。2015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2.25万户10.44万人,92个贫困村中,贫困发生率20%以上的有48个。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到大化县七百弄山区考察后认为:七百弄一带是世界上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打赢这场硬仗,我们有信心”——一线干部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杨龙文

作为极度贫困县,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举全县之力克难攻坚,在“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掀起了一场贫困歼灭战,并取得决定性进展:2016年至2019年,全县实现68个贫困村出列、1.88万户8.71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5.80%下降至4.28%。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自治区层面挂牌督战10个贫困村,大化占了8个,贫困程度不言而喻。为了啃下极度贫困的“硬骨头”,我们建立健全“战区调度、乡镇落实、村屯突击”三级作战体系;选派16名县处级领导担任乡镇党委第一书记,推动乡镇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和工作“三落实”;在16个乡镇和24个贫困村推行挂牌督战措施,围绕脱贫总体目标,每周汇总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4年来,大化县发展了特色养殖等一批富民产业,建设了9769个水柜和325个集中供水工程,修建了2300公里村屯道路,完成了6457户贫困户危房改造,搬迁了2.98万贫困人口。

发展产业、实现就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4年来,我们以“美食驱动战略”为抓手,撬动七百弄鸡、肉牛、肉羊等扶贫产业发展,推动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拉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实现了贫困群众产业覆盖和就业创业扶持“双促进”,带动一批贫困群众走上了市场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突袭,面对极度贫困中的坚中坚、难中难,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县城农民工创业园、电子商务城、特色旅游景区及就业扶贫车间等,全力帮助5300名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引导9200名搬迁群众外出务工,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户每户有1人以上实现稳定就业。

极贫攻坚,重任在肩;决战决胜,不辱使命。我们将保持政治定力,坚持精准精细,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