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政德教育的目标及途径

新时代政德教育的目标及途径

政德,即为政之德,既指以德作为治国的原则,也指为官者应具有的德性。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把新时代干部政德教育的目标确定为:“引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追求高尚情操、坚守道德底线、远离低级趣味、引领时代新风”。学习、领会和把握新时代政德教育的目标内涵,探索实现政德教育目标的途径,对于提高干部政德素养,建设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1585882489570

一、新时代政德目标确立的必要性

确立政德教育目标是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需要。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任务,就是要切实把党建设好、管理好,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日益多元的今天,部分党员干部出现理想信念动摇、党性原则丧失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内政治生态,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加强从政道德建设,对于实施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确立政德教育目标是培养领导干部“道德定力”,构筑“不想腐”堤坝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反腐败形势变化做出了判断:“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要增强领导干部“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要“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各级干部:“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往往会成为‘围猎’的对象。”领导干部只有加强自律,才能抵制各种诱惑,防止被“围猎”。领导干部加强自律的关键是“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这四个方面的定力共同构筑了“不想腐”堤坝的重要内容。其中,道德定力就是政德修养,是构筑“不想腐”的堤坝的基石。

确立政德教育目标是继承中国共产党“德治”传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早在延安时期,《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以及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中央党校高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无产阶级政治道德的核心,被看作是衡量党员干部价值的最高标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提出了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提出了立政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政德建设目标,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二、新时代政德教育的目标

所谓政德,就是从事政事的领导干部在政治生活、公共管理以及个人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领导干部群体应当具备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党员干部的政德既要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的要求,也包含行使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责所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还包括领导干部个体的人格和品德修养。政德教育就是对党员干部进行道德教育,把道德规范内化为党员干部的心理结构,固化为党员干部的道德定力和人格。

政德教育目标是通过政德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是一种预期的干部教育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就为新时代政德建设确立了明确的标准。

明大德。所谓大德,就是政治生活中关涉根本原则和根本方向方面的道德要求,是由政党的性质、宗旨和价值追求所规定的。具体地说,大德就是政治品质,指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与政治忠诚。领导干部“明大德”,就是要强化对党组织的政治忠诚,不断锤炼党性,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坚定的立场和信念取得了胜利,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今天,面对新时代、新征程,领导干部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和动摇,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党员干部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守公德。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作为政德的公德是指领导干部在从事公共管理活动中的德行,更具体地说,是管理公共事务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权力姓公不姓私,领导干部加强公德修养,就要站稳人民立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公仆意识,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守公德,就要有大局意识,夙夜在公,胸怀天下;守公德,就是要恪尽职守,公正廉洁。

严私德。“私德”是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作为政德的“私德”是相对于公共生活中的公德而言的,是指领导干部个人的操守和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领导者个人的价值追求、品德情趣必然会对公共事务产生影响,因而也很难说是私人之事。互联网时代,私德的范围越来越缩小,个人言行的公开性越来越强、透明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加强私德修养,克己奉公,必须加强家风建设,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慎重交友,防止被身边人拉下水。重视个人私德修养,慎独、慎私、慎微、慎初。

三、新时代加强政德建设的途径

新时代加强政德教育的目标已经确定,应吸取中国古代以及现代发达国家政德教育的经验,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文化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政德建设。

1.重视家教,用优秀家训涵养政德。“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古代注重家训,传承家风,以家训涵养政德的做法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以家训育家风的家庭教育奠定了每个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弘扬家训文化,一方面可以为未来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打下牢固的人格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领导干部自身通过家庭教育提升道德修养,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使家庭真正成为自己拒腐防变、永葆本色的坚强阵地。

2.寓德于学,在学校教育中融入政德。“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学校是培育人才、传承文化的摇篮。政德培养始于家庭,立于学校。“政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 《孔子家语·入官》)将政德教育的内容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从小抓起,应根据不同年龄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中小学阶段应将政德教育的内容通过诗、书、画、乐的形式让青少年从小就受到真善美的陶冶;大学阶段加强思想品德课教育;成为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后应将政德教育融入党校培训的课程体系中,让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3.诫勉谈话,通过日常监督防微杜渐。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说:“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讲话中都强调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今天的政德教育中,除了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非正式的相互监督、相互提醒之外,还可以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将政德教育纳入制度体系中。从作风等表现入手,对政德方面出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通过诫勉谈话、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给予批评教育,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有针对性地“咬耳扯袖”。

4.寓教于乐,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政德教育也不能只停留在课本里和课堂中,应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使政德传播大众化、通俗化。现代社会里,每个组织、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大众传播有联系,大众传播媒体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和休息。大众传播对于社会价值的传递、社会共识的形成、大众文化的形成和改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政德教育中,应发挥大众传播在告知、劝服、教育、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在电影、电视等娱乐节目中、新闻报道等舆论宣传中,融入政德教育的内容,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对党员干部进行激励和警示教育,必然会在“润物细无声”的人生浸润中,使政德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群:1080384700。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