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挑战下找准“六稳”着力点

在疫情挑战下找准“六稳”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且在全球范围肆虐蔓延,在疫情冲击下做好“六稳”工作,在防控中发展、在发展中防控,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重大现实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能非此即彼,要用辩证法,要讲两点论,要找平衡点。面对疫情防控以及国际经济金融风险增大带来的挑战,要坚持并运用好辩证思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客观分析“六稳”工作中的“稳”与“变”,找准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参照点、着力点,把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现实结合起来,奋力夺取疫情防控挑战下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

在科学施策基础上坚定必胜信心,在“稳预期”“稳金融”中占领和找准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支撑点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我国疫情形势趋缓后,疫情又在全球范围肆虐蔓延,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都面临很大挑战。运用辩证思维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要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定必胜信念,压实责任、科学施策,另一方面,要做好“六稳”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最终战胜疫情的决定性条件,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六稳”工作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化路径,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其中,就业是民生、消费和增收之本,投资是减轻疫情对经济影响对冲性重要举措,进出口和外资的作用也极为重要。总体而言,要通过稳增长来稳就业、稳投资、稳外资,优化经济韧性和扩大潜力。除了把经济基本面的维护作为持之以恒的目标,当前形势下,稳金融和稳预期更有重要意义。

稳定预期有赖于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就稳预期而言,信心决定预期、预期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态势。市场主体有信心,就业、投资、消费以及创业、创新等市场行为就会更加积极,经济的内生发展动力就会不断增强,反之,信心缺失和预期变差则必然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可见,稳预期是其他“五稳”的基础条件。这里要看到的是,预期和信心并不一定能够通过强制的方法灌输,而是人们主动收集各种信息,自然而然学习吸收并具有主观异质性的结果。预期和信心的形成,关键是找准正确预期的支撑点。预期和信心来自我国坚实物质基础和现实生产能力。我国卓有成效的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稳住了疫情发展趋势,既是全面恢复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稳信心和稳预期的根本来源。就此而言,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作为基本参照点提供了稳预期的客观基础。同时,预期和信心又取决于政府分类防控、专项保障、精准施策的执行力,以及加大改革力度更大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迅速跟进提供了稳预期的又一个重要支撑点。我们在统筹政策力度中,既要根据复杂的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态势,在转化中谋应对、寻机遇,增强宏观政策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又要尊重市场规则,以及法治化政策制度环境的营造,从根本上提振各市场主体的信心。一方面,要发挥财政、金融、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等调控手段,更加突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政策节奏和力度,避免不同部门政策效应的叠加放大,在经济恢复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就稳预期而言,与其他国家的疫情防控相比,我国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恢复秩序的事实,正在使人们摒弃那些对中国经济失去信心的悲观情绪。

稳金融可以说是“六稳”工作的制高点。疫情何时彻底结束的不确定性带来悲观预期,随着疫情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逐渐显现,企业绩效可能会出现恶化并导致信用风险上升,对金融和整体经济稳定带来更大冲击。目前,保持充裕的流动性等短期应急措施,对冲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冲击,是有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对冲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冲击,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既要相机抉择和有前瞻性,又要避免对于金融市场的过度干预,维护市场运行规则,建设法治金融,这有助于金融市场形成明确预期。在全面科学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处置工作基础上,要高度警惕国内外金融市场风险叠加,保留政策储备充足,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在科学施策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经济增长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提升疫情期间金融服务保障能力,加大金融助企纾困力度,制定和落实金融暖企各项政策措施,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融资成本。

突出重点与多管齐下并举,找准“六稳”工作各自的内在着力点

对稳就业而言,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是服务业等劳动力密集行业,以及部分制造业、建筑业等。在就业压力逐步显现的情况下,稳就业、惠民生、稳消费是政府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针对疫情造成的线下劳动力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和错配现象,可以采取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扩大援企稳岗政策受益面,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同时加大线上招聘力度,完善失业保险,兜牢民生底线,确保我国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对稳投资而言,由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且有常态化迹象,为防止疫情从短期流动性冲击向中长期的投资影响演变,需要政府公共投资先行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预期提升。一方面,需要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脱贫攻坚、交通能源、重大水利等补短板领域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快下滑。另一方面,要从短期与中期结合角度来系统展开民间投资的启动,提升投资预期。这包括加大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投资的资金可获得性,做好产权保护、扩大资本投资的新空间、降低投资成本等。

对稳外贸、稳外资而言,当前全球疫情蔓延、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要实时把握疫情的变化及其对稳外贸、稳外资的影响,避免疫情全球流行引发需求和供给双萎缩。同时,也要看到危与机并存和转化,不宜过度悲观。要采取加强外资外贸企业服务保障水平、增加外贸信贷投放、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政策,增强外资企业继续投资发展的信心。

总之,针对疫情冲击的不可抗性、不确定性的突发因素,我们必须做好“六稳”工作。要应对全球需求面变化的不利影响,在危中有机形势判断下,坚持改革与坚持“六稳”并行,健全法治环境,形成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合力,突破结构性因素、体制性因素的制约,就一定能够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责任编辑:李娇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