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摆渡”者——记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分局江汉经济开发区派出所“青年突击队”

生命的“摆渡”者——记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分局江汉经济开发区派出所“青年突击队”

1

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分局江汉经济开发区派出所刑侦中队“青年突击队”的“摆渡”数字。张铮 摄

至暗时刻,他们身披防护服,穿梭在医院、隔离点、居民小区,协助转运新冠肺炎病患,是生命线上的“摆渡人”;黎明来临,他们悄然转身,回到熟悉的岗位,在街头、在社区、在一切有需要的地方,是城市安宁的守护者。

在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分局江汉经济开发区派出所刑侦中队组成的“青年突击队”,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年龄最大的46岁,最小的23岁,无惧风险,冲锋在前,主动承担起辖区协助转运病患安全保障任务,用生命坚守防疫一线。

主动请战:穿上这身警服,就准备好了随时战斗!

2月初,武汉开展全员排查,对“四类人员”进行集中收治和隔离,病人的转运和送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社区力量不足,没有人没有车。紧要关头,武汉经济开发区派出所第一时间成立“青年突击队”,8名刑侦民警闻令而动,组建起了24小时待命的突击队伍,全力以赴实现“应收尽收”。副所长张从宇说:“我是当过兵的,面对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没什么好说的,我们必须上!”

疫情初期,防护资源紧张,基层民警没有护目镜就用泳镜替代;防护口罩稀缺,外面套上一次性口罩还能多送一趟病人;警车用硬纸箱和塑料布改造成简易防护车,建成“生命之舟”……早期这些不太规范的防护措施,却成了突击队员应对协助转运的自救方法。

“青年突击队里怎么没有我的名字?”1月才做完肠道手术,还在恢复期的青年民警探长彭涛在微信群里留言请战,“穿上这身警服,就准备好了随时战斗!”

2月10日,彭涛接到指令,华安里社区有一位高度疑似的老年患者情况危急,需要立刻入院治疗。赶到小区楼下时,老人已经虚弱不堪,走路都很艰难,彭涛直接用肩膀扛起老人,“根本来不及多想,就是本能吧。”

有人劝他歇一歇,他说:“现在缺人手,这点小伤小病不算什么。”“95后”小兄弟叶晟是彭涛的搭档,他们自称“最佳拍档”,先后协助转运“四类人员”61名。

2月的武汉,寒风刺骨。彼时,防护服稀缺,每名队员一天只有两套。每送一人后,彭涛和叶晟都站在室外空旷处待命。“那一阵我们都只吃早餐,中午不吃,少喝水。”彭涛告诉记者,最危险的一次,在送新冠患者就医途中,他的口罩突然掉下来了。“当时我心里一紧,赶紧把车稳住,叶晟迅速帮我把口罩又拉上。”

“难道不害怕吗?”

“谁都会怕,但也顾不上那么多,这个时候警察不上谁上?”

2

叶晟与同事出发转运患者(资料图)

全力以赴: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那天协助转运的是一位情况非常严重的婆婆,她的呼吸不太好,戴着口罩根本喘不过来气,我看她一直想把口罩拉下去。”探长周阳回忆说,“可能是看到了我们衣服背后贴的武汉公安,这位婆婆后来一直忍着没摘口罩,只是催我开快点,开快点!”患者的善意之举让周阳难以忘怀,他说:“我们只是普通人,穿着这身警服,做该做的事情。”

探长王刚从疫情发生至今一直在防疫前线。2月25日深夜,武汉大雨,半夜12点,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辖区一名孕妇突然大出血,需要立刻送医。“警察,您能来送送我的妻子吗?120说要等1个小时,等不及啊!”报警者没料到,打电话求助后的5分钟,王刚和同事就赶到了小区,出现在焦急无助的孕妇面前,王刚给孕妇打着伞护送上了车。疫情之下,“有困难,找警察”依然是最令人安心、暖心的话语。

王刚的小组是突击队中协助转运人数最多的,总共转运84人。双警家庭的他,和机场分局的爱人主动隔离在外,一位在市内守护百姓,一位在航站楼保障援助人员和物资。经济开发区派出所教导员侯明洁说:“所里的这几位年轻人,家里的孩子都比较小。这段时间,他们舍小家,保大家,不仅承接着协助转运的突击任务,还有日常的110出警以及各种警情。”

突击队时刻备战协助转运,有时反复辗转方舱、隔离点和医院;有时需要在医院外等待好几个小时;有时又要费尽口舌耐心劝导病人;有时还要跋涉几十公里配合流行病学调查……只要指令下达,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地冲上去。

“我们只是普通人,穿这身制服,做该做的事情,这很简单也很纯粹。”王刚说。

3

鄢道玉和战友向小伟敬礼致意(资料图)

冬去春归:等到了晴空万里,与你不负花期

随着武汉防疫形势持续好转,2月11日,周阳所在的组第一次接到了送辖区内治愈出院的患者回家的任务。“我们送您去医院,也要平安送您回家!”突击队员鄢道玉笑着说,那是当天最令他振奋的消息。他把这个消息发到了工作群,群里的所有人都为之高兴,这像一颗希望的种子,带着温暖在大家的心头蔓延开来。

“把护目镜再往上戴一戴,用口罩的带子把护目镜固定住。”此时,这位95后鄢道玉就像一个长辈一样,指导和他一般大的患者小伟戴好护目镜,又帮他把口罩固定好。

小伟向鄢道玉90度鞠躬,用最朴素又真挚的方式表达感谢。“这一刻,我更加坚信病毒是可以被战胜的,这场生命的赛跑,我们一定会胜利!”鄢道玉说。

2月16日,又一位重症患者从武汉红十字医院治愈出院,去接人的叶晟觉得这次身上的防护服没有以往那么沉甸甸了。“他一找到警车就向我们比划了个胜利手势,双眼满满都是感激之情,如果要问我在那一刻什么心情,我只记得那天的阳光实在是太美好了!”

3月8日,是探长夏一的儿子一周岁生日,夏一无法回家,他录制了一段视频,里面满是对儿子的爱和祝福:“柚宝,今天是你的生日,爸爸祝你生日快乐,祝你永远快乐健康成长,爸爸打完大怪兽就回去啦,你在家也要为爸爸加油哦!”

4月2日,彭涛也将大年三十送到娘家的妻子和三岁的儿子接了回来,顾不上跟儿子多亲昵,匆匆一面后,又投入到了新一轮的社区防控工作中。

武汉的芬芳已经悄然走近,城市的烟火正在复苏,那些向险而行的片段已经逐渐成为过去。但这支无畏的钢铁队伍,依然活跃在城市最需要的地方。截至目前,这支“青年突击队”累计协助转运“四类人员”285人,600余人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柳洁 通讯员 袁棣)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