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积极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之后,时隔17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领域又一份战略性、全局性、纲领性文件。《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总体上看,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通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艰苦努力,商品市场的价格,除了油气电等产品之外,都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但在生产要素市场,价格机制不活、要素流动不畅、市场激励不足等问题,依然客观存在。下一步,我们要按照《意见》的部署要求,抓住“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这个关键环节,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城镇建设用地价格形成机制。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土地市场被分割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土地市场主要被地方政府所垄断,土地价格机制难以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信号灯”作用。事实上,地方政府通常以异常低廉的城镇建设用地价格,通过低价的用地政策来招商引资,以此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是地方政府普遍采用的竞争策略之一。下一步,需要在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一方面,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城镇建设用地价格形成机制和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政策,推动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推动土地复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

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从理论上看,资金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从实践上看,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5年5月11日起,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应该说,利率市场化取得重要成就。下一步,应按照《意见》的部署,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积极稳妥调整存款利率管制,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提升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

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外汇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是推动要素市场化的重要领域。当前,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外汇市场出现了反复的波动,人民币面临着一定的贬值压力。但从整体上看,中国经济中长期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这会继续支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稳定地位。最新的数据表明,美元和人民币的兑换定价在1∶7左右,中国的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这符合市场预期。此外,世界经济复苏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有较大不确定性,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或将成为常态。按照《意见》的要求,需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此外,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意见》还要求“加快全国技术交易平台建设,积极发展科技成果、专利等资产评估服务,促进技术要素有序流动和价格合理形成”。当然,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亦客观存在。在积极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同时,还要注意防范市场化所带来的各种风险。比如,由土地市场化所带来的社会风险,由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所带来的金融风险等,都是需要我们提前加以防范的。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