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中国画艺术的海外传播与推广

新媒体时代中国画艺术的海外传播与推广

【摘要】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是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窗口。新媒体时代中国画在海外的传播应正确处理好“媒体图像”与中国画创作、“快餐式消费”与中国画创作的两大关系,加快对外传播平台建设,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方式,不断增强中国传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展现我国开放、包容、文明、民主的国家形象。

【关键词】中国画 网络传播 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虽然目前中国画在海外的传播已经初具规模,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在文化传播方面仍占据一定优势。因此,通过官方机构或民间组织的展览、活动、学术交流等进行文化传播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使中国画的传播超越时空地域等限制,有效降低传播成本、提高传播效率,将中国画艺术多维立体全面地呈现给全世界,不断促进中国画艺术在海外的传播推广。

新媒体时代中国画的网络传播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文化带的建设,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受到海内外民众的关注和喜爱。目前中国画的海外传播已经初具规模,涉及展示、市场、收藏、教育、旅游、艺术等多方面,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传播途径:

一是政府机构的海外传播。这类传播主要通过外交活动中作为馈赠外国友人的官方礼品,以及以孔子学院、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为代表的官方机构进行对外传播,这是中国画海外传播主要、稳定的传播路径。

二是各级文化组织、机构的海外传播。这类传播主要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互联网多媒体平台等为代表的各类驻外媒体机构,以及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高校、科研机构等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随着我国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对外开放力度的增大,这类传播途径在海外越来越活跃,其社会效益逐渐凸显。

三是艺术家、文艺领域从业人员的传播。这类传播主要通过艺术家在国外举办个展,以及国内外画廊、艺术品拍卖机构等进行传播。随着许多当代艺术家主动走出国门进军海外市场,中国画在海外艺术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海外市场、拍卖机构主要还是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古代绘画以及近现代名家名作的收藏和拍卖上,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关注度较低。

“媒体图像”与中国画创作、“快餐式消费”与中国画创作的关系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大众生活被越来越多的图像包围,这些静态或动态的图像逐渐建构起今天的社交场景,这让以“媒体图像”为主要形式的视觉影像成为受众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关于新媒体网络与绘画的关系问题再度引起学界关注,有不少学者对如何解决中国画的“图像化”问题,如何把握科学技术与艺术创作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新媒体时代中国画创作主要面临两个问题,即“媒体图像”“快餐式消费”与中国画创作的关系问题,全面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将对当下中国画更好的发展和传播具有促进意义。

“媒体图像”与中国画创作的关系问题。“媒体图像”不能代替中国画的写生,更不能代替画家的感知方式。新媒体时代对中国画创作最直接的挑战是部分画家将写生边缘化,或仅仅作为简短的旅游体验,创作素材的收集,甚至直接根据拍摄的影像进行创作,脱离了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创作精神,中国画创作缺少了最广泛生动的现实素材。如果画家只是通过碎片化的媒体图像获得创作素材与灵感,那么他感知到的只是“自然”中的一个或多个截面,这种“间接”的“非真实”的与自然的连接,势必会导致画家感知能力的下降,使画家的视觉体验走向简单化、浅显化、片面化。

“快餐式消费”与中国画创作的问题。“快餐式消费”与“视觉消费”是近年来学术研究与日常生活中的热词。在中国画创作领域,中国画作品以图像的形式在新媒体等网络平台上被快速传播消费,导致大众对画家和作品产生了误解。因为没有了去展览馆、博物馆的真实体验和与艺术家面对面的交流,大众不自觉地将绘画作品视为一种简单的感官体验。许多画家为了适应这种快餐文化,改变了从体悟、写生再到创作的中国画创作思路,不断地在形式上、色彩上、观念上彰显个性,以吸引眼球为最终目的,从而使作品缺乏思想深度、研究性和生命力。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与中国画的创作、传播紧密相连,在问题与机遇并存的常态下,为了使更多、更优秀能体现当下中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文化精品“走出去”,我们必须要重视中国画的写生创作。第一,从“写生”出发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写生”包含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既要对景写生,又要师法万物。艺术家的灵感是十分微妙的,需要鲜活对象的启迪。因此,中国画的创作不仅要重视写生,更要体悟人民生活、关注社会发展、把握时代精神,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符合当下审美体验与精神需求的优秀作品。

第二,遵循中国画的发展规律,提高中国人的审美追求。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要明确艺术的真实并非自然的真实,要学会对客观对象进行艺术的提炼和创造,从对象本身的特征中去探索发现,从不同角度领悟画面中出现的点线面构成及运动关系,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当观察客观对象时,要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把视觉体验转化为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表达,最终要将“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完成艺术的提炼与再创造,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

加快对外传播平台建设,提高传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近年来,中国画的海外传播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国画的海外影响力也持续提升。在新媒体时代,我们还需要更全面深入了解海外受众对中国画的兴趣点,充分把握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带来的交流理解差异,进一步对中国画的海外传播进行优化创新,使中国画的艺术之美和文化内涵得到更多海外受众的认同和赞赏。

第一,要打破固定思维,加快对外传播平台建设,彰显新闻媒体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国家大力倡导“文化强国”的战略下中国画“走出去”面临着绝佳的机遇。一方面,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提高,官方媒体要大力宣传有思想、有内涵、有代表性的画家、作品,增强中国画在海外的辨识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在国家大力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快速建立传播力强、内容优质的海外杂志、媒体、电台等,以及全面和国外美术馆、博物馆、高校、企业等开展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各个群体、各个领域进行多元化的传播。

第二,善于利用新平台和新媒体全面拓展新渠道、新方式,增加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方面,依托于互联网、手机等社交信息传播渠道,改变中国画相对单一的传播方式,通过海外媒体、社交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等方面的传播优势,提升中国画传播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将中国画作品引入影像、装置、行为等更前卫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其更形象、更直观、更具吸引力。

第三,建全对外文化交流机制,贴近海外市场、受众,以“打造品牌”的方式提高传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一方面,要建立适合双方的文化交流体制,中国画不仅要海外传播,还要力促实现与海外机构的文化交流、艺术合作,在扩大文化影响力的同时实现文化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文化传播合作共赢的局面;另一方面,借用经典作品的“品牌效应”在海外进行推广,这一点在话剧、音乐、电影等领域实行的比较好,中国画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对经典艺术家进行包装、宣传、访谈、记录,以“打造品牌”的方式扩大中国画在海外的影响。

第四,要“提高定位”,鼓励国内画家走出国门关注世界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就目前中国画的创作来看,大多数画家的视野还是停留在国内,这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国画的发展和传播。中国画要想更好地“走出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中国画的艺术手法表现西方的社会生活,打破中国画仅仅作为文化符号的传播局限,不断提升中国画的海外影响力。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摘要】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是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窗口。新媒体时代中国画在海外的传播应正确处理好“媒体图像”与中国画创作、“快餐式消费”与中国画创作的两大关系,加快对外传播平台建设,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方式,不断增强中国传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展现我国开放、包容、文明、民主的国家形象。

【关键词】中国画 网络传播 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虽然目前中国画在海外的传播已经初具规模,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在文化传播方面仍占据一定优势。因此,通过官方机构或民间组织的展览、活动、学术交流等进行文化传播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使中国画的传播超越时空地域等限制,有效降低传播成本、提高传播效率,将中国画艺术多维立体全面地呈现给全世界,不断促进中国画艺术在海外的传播推广。

新媒体时代中国画的网络传播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文化带的建设,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受到海内外民众的关注和喜爱。目前中国画的海外传播已经初具规模,涉及展示、市场、收藏、教育、旅游、艺术等多方面,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传播途径:

一是政府机构的海外传播。这类传播主要通过外交活动中作为馈赠外国友人的官方礼品,以及以孔子学院、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为代表的官方机构进行对外传播,这是中国画海外传播主要、稳定的传播路径。

二是各级文化组织、机构的海外传播。这类传播主要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互联网多媒体平台等为代表的各类驻外媒体机构,以及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高校、科研机构等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随着我国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对外开放力度的增大,这类传播途径在海外越来越活跃,其社会效益逐渐凸显。

三是艺术家、文艺领域从业人员的传播。这类传播主要通过艺术家在国外举办个展,以及国内外画廊、艺术品拍卖机构等进行传播。随着许多当代艺术家主动走出国门进军海外市场,中国画在海外艺术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海外市场、拍卖机构主要还是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古代绘画以及近现代名家名作的收藏和拍卖上,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关注度较低。

“媒体图像”与中国画创作、“快餐式消费”与中国画创作的关系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大众生活被越来越多的图像包围,这些静态或动态的图像逐渐建构起今天的社交场景,这让以“媒体图像”为主要形式的视觉影像成为受众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关于新媒体网络与绘画的关系问题再度引起学界关注,有不少学者对如何解决中国画的“图像化”问题,如何把握科学技术与艺术创作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新媒体时代中国画创作主要面临两个问题,即“媒体图像”“快餐式消费”与中国画创作的关系问题,全面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将对当下中国画更好的发展和传播具有促进意义。

“媒体图像”与中国画创作的关系问题。“媒体图像”不能代替中国画的写生,更不能代替画家的感知方式。新媒体时代对中国画创作最直接的挑战是部分画家将写生边缘化,或仅仅作为简短的旅游体验,创作素材的收集,甚至直接根据拍摄的影像进行创作,脱离了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创作精神,中国画创作缺少了最广泛生动的现实素材。如果画家只是通过碎片化的媒体图像获得创作素材与灵感,那么他感知到的只是“自然”中的一个或多个截面,这种“间接”的“非真实”的与自然的连接,势必会导致画家感知能力的下降,使画家的视觉体验走向简单化、浅显化、片面化。

“快餐式消费”与中国画创作的问题。“快餐式消费”与“视觉消费”是近年来学术研究与日常生活中的热词。在中国画创作领域,中国画作品以图像的形式在新媒体等网络平台上被快速传播消费,导致大众对画家和作品产生了误解。因为没有了去展览馆、博物馆的真实体验和与艺术家面对面的交流,大众不自觉地将绘画作品视为一种简单的感官体验。许多画家为了适应这种快餐文化,改变了从体悟、写生再到创作的中国画创作思路,不断地在形式上、色彩上、观念上彰显个性,以吸引眼球为最终目的,从而使作品缺乏思想深度、研究性和生命力。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与中国画的创作、传播紧密相连,在问题与机遇并存的常态下,为了使更多、更优秀能体现当下中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文化精品“走出去”,我们必须要重视中国画的写生创作。第一,从“写生”出发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写生”包含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既要对景写生,又要师法万物。艺术家的灵感是十分微妙的,需要鲜活对象的启迪。因此,中国画的创作不仅要重视写生,更要体悟人民生活、关注社会发展、把握时代精神,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符合当下审美体验与精神需求的优秀作品。

第二,遵循中国画的发展规律,提高中国人的审美追求。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要明确艺术的真实并非自然的真实,要学会对客观对象进行艺术的提炼和创造,从对象本身的特征中去探索发现,从不同角度领悟画面中出现的点线面构成及运动关系,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当观察客观对象时,要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把视觉体验转化为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表达,最终要将“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完成艺术的提炼与再创造,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

加快对外传播平台建设,提高传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近年来,中国画的海外传播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国画的海外影响力也持续提升。在新媒体时代,我们还需要更全面深入了解海外受众对中国画的兴趣点,充分把握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带来的交流理解差异,进一步对中国画的海外传播进行优化创新,使中国画的艺术之美和文化内涵得到更多海外受众的认同和赞赏。

第一,要打破固定思维,加快对外传播平台建设,彰显新闻媒体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国家大力倡导“文化强国”的战略下中国画“走出去”面临着绝佳的机遇。一方面,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提高,官方媒体要大力宣传有思想、有内涵、有代表性的画家、作品,增强中国画在海外的辨识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在国家大力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快速建立传播力强、内容优质的海外杂志、媒体、电台等,以及全面和国外美术馆、博物馆、高校、企业等开展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各个群体、各个领域进行多元化的传播。

第二,善于利用新平台和新媒体全面拓展新渠道、新方式,增加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方面,依托于互联网、手机等社交信息传播渠道,改变中国画相对单一的传播方式,通过海外媒体、社交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等方面的传播优势,提升中国画传播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将中国画作品引入影像、装置、行为等更前卫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其更形象、更直观、更具吸引力。

第三,建全对外文化交流机制,贴近海外市场、受众,以“打造品牌”的方式提高传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一方面,要建立适合双方的文化交流体制,中国画不仅要海外传播,还要力促实现与海外机构的文化交流、艺术合作,在扩大文化影响力的同时实现文化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文化传播合作共赢的局面;另一方面,借用经典作品的“品牌效应”在海外进行推广,这一点在话剧、音乐、电影等领域实行的比较好,中国画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对经典艺术家进行包装、宣传、访谈、记录,以“打造品牌”的方式扩大中国画在海外的影响。

第四,要“提高定位”,鼓励国内画家走出国门关注世界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就目前中国画的创作来看,大多数画家的视野还是停留在国内,这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国画的发展和传播。中国画要想更好地“走出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中国画的艺术手法表现西方的社会生活,打破中国画仅仅作为文化符号的传播局限,不断提升中国画的海外影响力。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