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举行,业界人士热议创作—— 作家要写当代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

第五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举行,业界人士热议创作—— 作家要写当代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

10月22日,“文学的力量”第五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作家、评论家们在三场主题对谈活动中,从历史、过往、未来三个角度对北京文学书写进行多维度探讨。

这三场对谈的主题分别为“文脉绵长——文学高峰的经典回顾”“交相辉映——群星璀璨的北京文学”“继往开来——面向未来的经典写作”,曹文轩、李洱、张清华、陈建功、宁肯、陈福民、石一枫、付秀莹、刘大先在近4个小时的论坛中畅所欲言。

“北京作家很调皮。”陈建功特别盘点了北京作家的特质,认为他们善于发挥自己的个性,努力呈现个性,这个特质从汪曾祺到石一枫,在一代代北京作家中一脉相承。

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文学,对于陈建功而言是美好的回忆。他认为浓厚的文学氛围,促进了北京文学在上世纪80年代的繁荣。他回忆说,当年《北京文学》副主编李陀身边集结了一批中青年作家,有张承志、陈建功、郑万隆、韩少华、张欣辛、刘索拉、刘庆邦、莫言、余华等。但是,李陀对作家们说话并不客气,“他骂我们‘写的是什么啊?’还开了一堆书单让我们看。”

陈建功认为,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文学具有对时代新的发现,也有新的突破,不仅题材拓宽了,写作手法也有新意。当年,汪曾祺写完《受戒》,但一直不拿出来。李陀说:“我看看。”汪曾祺回答道:“我这小说发出来需要一些胆量。”

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文学,同样在作家宁肯心中有崇高地位。他回忆说,当年每周都要去王府井书店看书,在书店把角的地方出现一个报刊亭,让他第一次在报刊亭看到了报纸杂志,他买过1980年、1981年左右的《小说月报》,那上面就登载着陈建功的小说《流水弯弯》。而王蒙意识流小说,更让宁肯连连感叹其写作非常超前,即便在今天也未过时。

“一个城市需要有文学的加持。”宁肯认为,北京作为文学之都当之无愧,完全可以与巴黎、纽约、莫斯科等世界文学之都比肩。而文学评论家陈福民也感慨道,汪曾祺、张承志、王蒙、王朔、石一枫等一代代北京作家,铸就了复杂、饱满,具有生命力的北京文学资源。与此同时,北京文学在拥有既有辉煌的同时,也面临时代巨变之后,如何重新整理、定义的问题。“读者只看豆汁、焦圈、胡同是不够的,在传统基础上,还需要提炼出、开拓出新的文化符号、新的文化元素。”陈福民说。

一方面要继承前辈作家的文学精粹,另一方面要写出前辈作家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这是年青一代作家面临的挑战。作家石一枫说,幸亏北京这个城市值得写的地方太多了,“我们这一代作家不仅要写北京,更要书写这个时代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