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老朋友”加码中国市场

进博会“老朋友”加码中国市场

新华社上海10月27日电(上海证券报记者 宋薇萍)迪卡侬、丹纳赫集团、达能、西门子……这些都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的老朋友。因为看好中国市场,今年以来这些公司纷纷选择在中国加大投资。与此同时,各领域的优质品牌也纷纷涌入中国。   

上海市委党校开放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邹磊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进博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促进平台。随着产业升级,不仅在一线城市,许多三四线城市也因进博会出现了消费升级趋势。   

外企纷纷加码投资中国市场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第三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6大展区特色专区宣介会上获悉,第三届进博会期间,迪卡侬将与全球顶尖的物流机器人公司极智嘉举行签约仪式,加码中国市场新零售投资。   丹纳赫集团在苏州工业园的37000平方米一期厂房年底将举行奠基仪式。今年7月,丹纳赫斥资上亿美元,在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了一个新研发制造基地以及丹纳赫诊断平台全新面向客户开放的体验中心。   

丹纳赫集团中国公共事务副总裁韦春艳对记者表示,今年是公司连续第三年参展进博会,届时将全面呈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方位解决方案以及全球顶尖黑科技。   

全球领先的办公空间及空间即服务平台提供商WeWork也如期而至。9月下旬,该公司宣布对WeWork中国公司追加2亿美元投资,以助力WeWork中国公司实现全面本土化运营。   

达能紧抓中国消费市场率先复苏机遇,今年来在华投资1亿欧元,在青岛和无锡布局特殊营养生产基地,在上海设立开放科研中心。   

西门子方面正在全面深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今年7月,注册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西门子能源有限公司再次获得38亿元注资,总注册资本达41亿元。 近日,西门子交通又宣布与重庆两江新区签署合作协议,并成立西门子交通在中国的首个智能交通5G能力中心,拟探索5G时代的智能交通创新研发之路。   

优质品牌涌入 助力消费升级   

除了投资项目相继落地,还有很多优质品牌涌入中国市场,推动了中国市场消费升级。以达能为例,从去年进博会至今,该公司已将旗下来自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的近40款单品引入中国市场,其中近10款明星新品受到消费者青睐。   

“借助‘进博效应’,达能新品上市效率大大提升,销售通道进一步打通,‘进博同款’成为经销商合作伙伴以及消费者追捧的宠儿。”达能大中华区副总裁周志刚对记者说。   

对于欧莱雅而言,进博会已成为其引进新品、制造爆品的“加速器”。从2018年首次参与进博会至今,欧莱雅已将全球5款单品引进中国市场,包括勃朗圣泉、适乐肤、三熹玉等。   

最新的消息是,今年进博会上,欧莱雅集团旗下五大新品牌将齐齐“空降”,与中国消费者首次见面,数量突破历史新高。其中,华伦天奴、梅森·马吉拉、维克多与罗夫、拉夫劳伦均为高端香氛品牌,蒂可丽为精油护肤品牌,中国消费者可以“零距离”接触来自全球的美妆风尚。   

外引内联 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记者梳理发现,很多参展企业借力进博会的舞台,深耕中国市场,通过外引内联,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进博会既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也是企业参与和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机遇的重要窗口。历届进博会均为达能提供了特殊的发展机遇。”周志刚说。接下来,达能将发挥中国科研中心和生产基地的潜力,挖掘国内外多个市场的多种资源,服务好中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   

资生堂中国区经营战略本部本部长长谷直子表示,对于资生堂来说,中国是除日本以外销售额最大的市场,也被视为最重视的市场之一。“从去年进博会的成果看,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开放与包容。未来,资生堂将导入更多高端进口品牌,进一步强化对中国的投资。我们希望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带动中国化妆品产业的发展。”   

在邹磊看来,进博会推动了跨国公司加大对华投资,许多优质展品和投资项目相继落地,并进一步融入中国的产业生态。为了更好适应中国消费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跨国公司持续加大在华产品和品牌投放,从“在中国制造”向“为中国制造(定制)”转变。   

邹磊表示,进博会也有助于优化我国贸易结构、促进贸易与投资联动,尤其是推动外贸企业加快形成以满足本国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海外布局,更好实现“全球买,全球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完)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