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全面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 D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0)12-0004-04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政治领导力”这一重要概念,为党的政治建设以及党的领导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政治领导力是党的领导力的核心范畴,具体而言就是党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以及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这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又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全面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对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到本世纪中叶实现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

围绕“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全面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第一位的是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指出:“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毛泽东这里所指的“看齐”“向中看齐”,本质上就是讲要有一个党中央核心可以使全党同志、全国人民得以围绕。全党同志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只有在思想上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团结一致,为共同的事业而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新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由此,《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鲜明地指出,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时代全面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最关键的是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

围绕“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一要保证党中央有一锤定音的权威。全体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时刻对标对表,确保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原则,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扎实地把党中央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切实做到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全面增强和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

二要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党组织要定期向党中央报告工作。

三要严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强化认同,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对“两个维护”只有真正做到理性认同、情感认同,才能全面提高做到“两个维护”的能力和定力。

围绕党的政治建设,大力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全面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必须用好政治建设这个关键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的政治能力建设的鲜明目的就是要讲政治、用政治、信政治,因此,政治建设也必然地要把党的政治领导力囊括其中,只有坚强的政治领导力,才能确保党的政治建设不迷失方向、不改旗易帜。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讲了一个长征中的故事,令人深省。他说,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个故事意在说明,在当年红军队伍里,即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放在今天,就是要告诫我们,在党和国家的一切事业中,政治方向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因此,当前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要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明确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定位,全面提升党在政治领导方面的各项能力。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要求。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做出了先例:“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这里他们所鲜明指出的共产党人的“目的和意图”,就是把事关革命事业发展前途命运的具有高度政治性的纲领向全世界宣布。列宁对此也曾明确指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显而易见,从政治上看问题,就是告诫我们要具有政治意识,把准政治方向,方可维持统治、开展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并把其贯穿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始终,于实践中淬炼、于理论中升华、于群众中见证。从根本上讲,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政治领导力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两者辩证统一于党的全面建设总体布局之中。

党的政治领导力是党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定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中所展现出来的政治领导能力、政治影响力、政治引领力。因此,增强新时代党的政治领导力,首先必须牢牢抓住政治建设这个灵魂和根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和制定党的一切重大战略决策之中,推动落实和执行重大工作的实践活动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早在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就强调指出:“党委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的领导,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最后,要具有战略意识和忧患意识,这主要是由于党的政治领导力还来自对错误路线、错误言论和行动进行斗争的实践中。因此,党的全部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坚决同一切背离党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在斗争中锻炼和增强政治领导力。

围绕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有效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结构决定功能。党的领导体制的完善就是结构性的调整,这种调整会带来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增强。全面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必须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一方面,要健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重大工作的体制机制,研究制定党领导经济社会各方面重要工作的党内法规,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为全面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提供深厚体制机制根基和正确的现实路径选择。

另一方面,要围绕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就要重点抓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因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增强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紧紧依靠制度的保障,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有稳定的、明确的、刚性的制度遵循。要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增强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关于党的领导制度的党内法规,进一步完善了党的领导体制,为全面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提供了制度支持。

围绕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充分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2018年5月的最后一天,整合了人社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部门相关职责的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揭牌。至此,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确定的25个应挂牌的新组建或重新组建部门,全部完成挂牌。这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个缩影,是党的领导方式的巨大变革。这种改革有利于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改善和提升党的领导方式,是全面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内在要求。改进党的领导方式,说到底,是实践发展了,时代进步了,人民的要求变化了,党的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作风也必须相应地加以改变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永远带领群众前进。

从更加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唯物史观坚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实践是第一位的。党的领导方式能否与时俱进,根本上决定了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新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我们党必须更加适应“四个伟大”的实践,善于领导“四个伟大”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成为坚不可摧的领导核心。

从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列宁曾经告诫指出,我们应当善于根据当时形势的特点提出自己的策略和最近的任务。适应时代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是遵循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必然结果。当前,我们要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新时代,我们肩负无上光荣的历史使命,必须初心如磐,始终勇立潮头,坚定地走在新时代的前列,以与时代相匹配的领导方式躬耕于人民充满期许的伟大事业中。

从更加适应人民的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方式。1943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我们党的领导方式也必然要积极回应来自群众的新变化、新要求。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等等。由此,党的领导方式要紧密结合和适应当前人民需要的新变化,只要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幸福指数,只要能够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要求的方式方法,我们都要积极利用,并不断以人民满意度来检验领导方式是否合理和有效。

(本文是山东省济宁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要讲政德’重要论述研究” 〈项目编号:20JSGXCIK0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习近平.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J].求是,2019,(14).

[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洪向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督学、博士生导师;张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思政专业2018级博士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