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金融底色

永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金融底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这对亿万中国人来说,蕴含着千钧的力量、无穷的意义。全面小康是无数人用实干和奋斗、用汗水心血甚至生命铸就的新时代丰碑,服务和支持全面小康是金融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扎根于人民、扎根于全面小康社会的沃土,党的金融事业才能根深叶茂、基业长青。

高举思想旗帜鲜明金融政治底色

金融是一个国家的命脉、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金融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只有高举思想旗帜,提升政治站位,把政治建设铸人思想深处、融进行业文化,才能推动金融业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用新思想来认识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使我们的眼睛更明亮,思维更清晰,方法更精准。当今国际风云变幻,世界形势复杂严峻。我国已进人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思潮多元多样,迫切需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金融业的意识形态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底色已成为广大金融机构贴近市场、根植实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根本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守正确的价值追求。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需要金融业不断提供相当深度和广度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正确的经营价值理念和社会责任担当,对引导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实现共同富裕起着重要的杠杆调节作用。不断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反复证明,不顾人民利益、背离实体经济、逃避社会责任的所谓金融发展,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但不能持续健康发展,还会在危机中失去生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底色,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贯彻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进一步发挥好金融作为资源配置枢纽的作用。资金分配的正确性对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有决定性影响,经济社会良性发展需要金融有力支撑,在实现众多国家层面目标,如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构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社会公众福利体系等方面,都需要金融资源高效地投向事关国家整体战略布局和民生大计领域,解决好盘活资金存量,营造良好融资环境,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各项事业的发展解决好资金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就决定了我国金融业发展与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倡导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农村金融、信用金融,谱写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篇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健全金融法治,充分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推进高质量发展,最终彰显金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宗旨。

发展普惠金融助推精准扶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金融义不容辞的责任。发展普惠金融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深入精准扶贫脱贫第一线, 取得了巨大成效。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了一批助减贫、惠民生、促增长的重大I程、骨干企业和扶贫开发项目。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化技术与普惠金融的融合,使得对贫困户的金融供给更加精准有效,金融扶贫也从“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从而大大提高了金融精准扶贫脱贫的工作成效。

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金融目标。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业态初级,“三农”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是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充分发挥金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了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2020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7.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季末高1.5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82万亿元,同比多增1.08万亿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金融的人民性,通过金融资本下沉,既为农村“输血”,缓解农村资金短缺问题,又为农村“造血”,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

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广大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担责履职,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不断深化金融改革,优化金融环境,自觉肩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金融使命,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需求为基础,以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努力实现经济金融健康发展。2019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较上年多增1.1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1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5%。资本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韧性明显增强,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效,2019年证券行业总资产7.1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5.69%。民营企业贷款累计增加4.25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6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超过55%,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

加强精准扶贫金融支持保障力度,不断完善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机制。注重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发挥普惠金融在社会治理中“可融合性”,坚持普惠金融发展的“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可持续性”,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力求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金融服务难点,用金融赋能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和进步,实现金融企业商业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有机统一。

新时代赋予了金融行业新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同时,也是迈向下一个宏伟目标的新起点,金融的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无论是中流砥柱的大型国有金融机构,还是众多各种类型的金融企业,都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和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充分发挥金融的经济社会效能,谱写金融事业发展新篇章。

(作者系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