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明程度如何达到新高度

社会文明程度如何达到新高度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使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发挥公共文化的社会效能,进一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中国。基层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要打破各自为政的建设方式,给基层更大权力、更大积极性。根据居民生活质量评价居民生活的便利性,把文化教育、医疗、养老、残疾人服务、人口服务等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形成更加有效的服务效能和服务能力,以此产生综合社会效益。加强文化产业的文化价值引导,增加文化产品的文化含量,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提高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文化工作者要使文化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文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加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普及。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学习教育,推动社会科学研究和知识普及,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打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培育互联网环境下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规范,维护互联网的规范性,使其成为社会文明程度的新内容、新标志。遏制网络诈骗,构建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新格局,还互联网一片净土。推动社会治理向网络空间覆盖,避免“网络暴力”,保持互联网环境下的友好、真诚、坦诚,使互联网成为人们文明上网、客观表达、理性交流的空间。

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项目,使志愿服务真正与志愿者注册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志愿服务能力和志愿服务效能,使群众真正成为志愿服务的受益者和支持者。

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要把培育良好的家风摆在重要位置,重视家庭教育,树立良好家风,传承优良家训。

完善基层社会生活。把“微基建”摆在重要位置。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各地在道路交通、高楼大厦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不断缩小,但在一些微小细节,比如,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要加强建设,补足人民群众便利性短板。“十四五”时期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社会服务的发展需要大量人力资源配置。要创造条件让基层社会工作者与基层人民打成一片,提供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使人民群众基层生活更具便利感、温馨感和舒适感。基层工作人员的制度安排反映着社会文明水平,要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让他们安心在基层工作,使他们能够看到未来职业发展的光明前景。

提高老城区改造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把社区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小区改造过程中不断培育人民群众的认同感,提高群众关心公共事务的热情度、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形成和睦团结的邻里关系,让基层成为人民生活的共同体。社会治理必须把经济建设、民生保障、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它渗透到各个领域人们的行为中,通过人的行为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

支持各地的社会文明建设探索。近年来,各地探索“无讼社区”建设,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这是对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积极尝试,应大力支持,全面总结经验。要继续探索“无讼社区”的完善和推广工作,减少诉讼案件总量,控制增量,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