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引领 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引领 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2020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他在贺信中指出:“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既是对哈工大办学成绩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办学规律的深刻揭示,为开启哈工大新百年卓越之路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学校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引。

深入把握党领导哈工大发展壮大的历史逻辑,把党委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的贺信深刻阐明了作出“重要贡献”的根本逻辑是“在党的领导下”,这是哈工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须把握的关键。学校坚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持续强化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确保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精准复制、代代传承。

坚持高位引领,成为中国高校学习国外高等教育的样板高校。1950年6月7日,中共中央电告东北局:“中长铁路已决定将哈工大交给中国政府管理”,哈工大正式回到新中国怀抱。1951年,党中央指示哈工大要“仿效苏联工业大学的办法,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从此,哈工大成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为了办好哈工大,中央委派冯仲云、陈康白、李昌等同志到哈工大主持工作,邀请70余位外国专家来到哈工大,把哈工大扩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本科五年制、研究生三年制、毕业生直接被授予工程师称号的理工科大学,支持哈工大建立起了与新中国工业体系相匹配的学科专业格局、与行业企业工种相对应的教研室组织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急用、有用、管用、好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理工科师资,赢得“工程师摇篮”的美誉,成为传播高等教育先进经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样板高校。

坚持抢抓机遇,走出了由民转军、立足航天、服务国防的崛起之路。1958年,邓小平同志来校视察时指示,哈工大要“关心国家命运”“搞尖端”。学校党委坚决贯彻党中央指示,对专业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增设导弹、航空、原子能专业,加强自控、计算机和无线电专业的建设,抓住机遇开启了由民转军、与祖国航天国防事业同频共振的办学之路。学校于1959年成立航空工程系,1987成立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逐步形成了多学科相互融合、共同服务航天事业的“大航天”格局,数百项研究成果应用于航天国防各个领域,一大批成果助力“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火箭首飞,“天宫二号”“嫦娥五号”等重大任务,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等多个奖项,为国家航天领域培育了一批中流砥柱,形成了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办学优势。

坚持扎根东北,在助力东北全面振兴中迈向世界一流。从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到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百年强校”,再到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引领奋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学校党委班子带领全校师生扎根东北、接续奋斗,筑牢东北人才高地,打造了“1个省级研究院+2个产业联盟+3个科技园区”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谋划了超精密、深空探测、无人系统、航空发动机、激光核聚变等一批新主攻方向,形成了校地良性互动、英才争栖东北、高技术成果持续涌现的可喜局面。“十三五”期间,学校培育高科技型企业138家,高水平人才和团队数量较2010年翻一番,学校扎根东北、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一流大学建设动力空前强劲。

深入遵循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律,把党支部建设成为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对哈工大作出了“两个一大批”的高度肯定,而在这“两个一大批”的背后是哈工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的体现。党史学习教育要走深走实,还要从基层党组织这个“根部”着手。多年来,学校党委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全面建强基层党组织,确保党的旗帜始终在科研攻关一线高高飘扬。

把支部建在科技前沿一线,瞄准自立自强,激发旺盛创造力。学校党委紧盯世界科技前沿,集智攻关建支部,引领广大师生深刻把握两个大局,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持续激发斗争精神,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助力国家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教工党支部突破超精密运动基准等系列核心技术,在党员专家谭久彬带领下,成功研制出21种大型超精密测量仪器与超大型超精密测试装备,精度水平处于国际前列。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党支部瞄准星地激光通信难题,在党员专家马晶带领下,实现了卫星激光通信跨越4万公里“针尖对麦芒”般精准捕获,使我国在空间高速信息传输这一尖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把支部建在国家重大需求一线,瞄准国之重器,保持充沛战斗力。学校党委始终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在项目攻关一线建支部,对标国家使命,强化理想信念、检视差距不足、校正前进方向,不断增强团队的组织力、向心力、凝聚力,确保科研攻关始终与国家发展、民族需要、人民利益同向同行。在卫星技术研究所党支部引领下,科研团队瞄准小卫星这一关键领域,二十余年如一日坚守攻关,创造了国内高校唯一自主研发小卫星十战十捷、累计发射20颗小卫星的纪录。电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40余年坚守海防一线,在刘永坦院士带领下实现了新体制雷达的重大理论原始创新,研制出我国首部新体制远距离实装雷达,使我国成为极少数掌握这一核心技术和装备的国家之一。

把支部建在青年人才成长一线,瞄准杰出人才,积蓄持久后发力。学校党委持之以恒强化对青年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弘扬大力提拔、大胆使用青年人才的优良传统,鼓励支持62名青年领军人才担任“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建设50个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并鼓励支持把党支部建在工作室,吸引凝聚更多青年英才入列攻关,使青年领军人才由“一个课题方向、一个人”交叉融合形成“一个前沿领域、一群人”的学术共同体、价值共同体、战斗共同体,学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比例达7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结构生物学实验室党支部书记、青年科学家工作室负责人黄志伟带领团队先后破解4个生命科学领域世界级科学难题。

深入总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宝贵经验,把党员群体打造成为许党报国的行动旗帜

讲好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入人心的重要方式。20世纪50年代,800多名平均年龄只有27.5岁的青年教师来到哈工大,承担起学校的教学科研任务,为新中国工业化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被称为哈工大“八百壮士”。学校党委坚持弘扬政治引领、典型引路的工作传统,选树宣传“八百壮士”群体中优秀党员典型,引领带动全体哈工大人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切实把党员群体打造成为许党报国的先锋力量。

在挖掘上下功夫,做到心中有底、手中有料。学校党委坚持把挖掘好典型故事作为一项凝心聚力的基础性工程,组织精干力量深入一线,经年累月捕捉典型人物的成长历程、思想情感、抱负担当,挖掘形成了40余万字、百余部口述历史的一手素材,开设了“哈工大追梦人”专栏,精选一批党员专家故事,编辑出版《初心的力量》图书,凝练出了“国家哪里有急需,就扎在哪里”“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等老一辈“八百壮士”精神表述和“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二十年磨一剑”等新时代“八百壮士”精神内涵,为全校党员树起崇先尚优的航标。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