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这就提出了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阶段问题以及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任务之后我国社会的发展问题。而要回答这样一个重大理论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学说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最早探讨未来社会发展问题的是19世纪初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其杰出代表是法国的马布利、卡贝、摩莱里、圣西门和傅立叶。他们天才地认识到,与其他事物一样,人类社会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自身的成长过程,因而未来社会(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不仅如此,他们还认识到,从资本主义社会到未来新社会必须经历一个过渡时期,并对必须经历这一过渡时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作了初步论证。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始终未能摆脱唯心史观的束缚,没能找到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因而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问题只是一种天才的预测,但是他们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问题的这些预测,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要史料,也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学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

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马克思恩格斯不是仅仅依靠天才的头脑凭空设想出一个理想社会,而是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依旧以对现存社会的剖析来预测未来社会。他们依据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科学预测和展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远景。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也不是什么合乎“人类天性”的理性王国,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从资本主义社会怎样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呢?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会如何发展变化呢?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对现存社会的剖析和认识,从理论上作了论证和预测①,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学说。

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任何一个旧社会转变为新社会,都需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因为无论是对旧社会的改造,还是新社会的生成都需要一个过程。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需要经历更为漫长、更为复杂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

第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已经认识到,消灭私有制“实际上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②。恩格斯也明确地写道:“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答: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③为了实现对私有制的逐步改造,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了若干条过渡性的措施,足见他们对逐步改造私有制的重视。

第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需要坚实的物质前提。这个坚实的物质前提就是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因为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现存关系才能成为一种不堪忍受的力量,只有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才能“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只有普遍交往的建立,各国无产阶级才能认识到他们共同的生存环境,认识到他们同时处于不堪忍受的社会关系之中,从而超越民族界限,在世界范围内联合起来。相反,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将没有任何物质基础,它将建立在纯粹的理论上面,就是说,将纯粹是一种“怪想”。没有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普遍交往的发展,“那就只会有贫困、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④。马克思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视为建设共产主义绝对必须的实际前提,视为真正铲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全部陈腐东西的经济基础,这是一个极为深刻的见解。正因为如此,他们认为,过渡时期的一个基本任务是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即尽最大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便提供建设未来新社会的物质基础,而仅此就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第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不仅要改造私有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济关系,而且还要全面改造人类的生存环境及人本身,造就一代共产主义新人。未来社会的状况决不同于现存社会的状况,未来社会的人也决不同于现存社会的普通人,而是一代全新的人。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旗帜鲜明指出的那样,共产主义革命的特点不仅在于变革一切旧的生产方式,推翻维护这种旧的生产方式的统治阶级,从而彻底改变旧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而且,还在于使人类自身乃至进行革命的无产阶级获得彻底的改造,造就符合共产主义要求的新人。一个全新的社会,一代全新的人,这就“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必须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⑤。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自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探讨了未来社会的发展问题。他设想“共产主义是最近将来的必然的形式”⑥,对下一段历史说来是必然的环节。这时,马克思已经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一是消灭私有制是一个历史过程;二是消灭私有制之后建立起来的新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也有一个在自身基础上的发展完善问题。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进一步研究了未来社会的分配方式,首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将经历不同阶段的思想。他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生活资料的分配方式“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⑦。这里已经包含着未来社会将经历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依据经济成熟程度的差别,指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和“一个较高的阶段”。从而预测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发展将经历的三个历史时期:“长久的阵痛”,即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较高阶段”。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较高阶段的区别和联系。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⑧。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旧的社会分工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还存在,劳动还仅仅是谋生的手段。由于劳动产品还不十分丰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是在自身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生产力高度发展和产品极大丰富,旧的社会分工以及脑体劳动的差别已经消失,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以及每个人可以自由全面的发展,所以社会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一句话,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与其较高阶段的区别,就在于成熟程度的不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劳动性质、产品多少和分配方式的不同。因此,从第一阶段向较高阶段的发展,是一个社会生产力的增长进程,是一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不断丰富、生产关系和分配方式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消除旧社会痕迹的过程。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

1917年10月,列宁领导了俄国革命,此后组织和领导俄国人民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列宁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领导思想观点。

概括起来,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主要有三点贡献:第一,结合俄国的实践,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社会的发展明确地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第二,明确地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阶段,将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称之为共产主义阶段,即未来社会将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阶段。第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很长时期才能建设起来。社会主义阶段还是一个多级的发展过程,至于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究竟将经历几个发展阶段,列宁没有明确论述。他先后使用过共产主义的“最初阶段”“低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等概念。从列宁使用过的这些概念来看,有两点是明确的:一是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短暂的过渡时期,而是一个特定的较长时期的历史阶段;二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且将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此后,苏联领导人继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探讨,赫鲁晓夫提出“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问题;勃列日涅夫提出“建成发达社会主义”论;安德罗波夫提出“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戈尔巴乔夫提出“发展中社会主义”论等。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其中有三个观点值得重视:一是提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还将经历一个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二是指出同其他制度一样,社会主义制度也有一个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将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即“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三是提出要把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这些认识都是很有价值的。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其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从当时的中国实际出发,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作出了崭新的判断和明确的回答,即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现阶段所处历史方位的总体判断。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这个根本问题上对当代中国国情作出的崭新认识。这个判断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作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战略判断的历史依据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其现实依据是:当时我国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济文化虽然有了显著发展,但国家仍未摆脱落后状态,生产社会化程度较低,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还不发达,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还占相当比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上层建筑方面,由于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条件很不充分,所以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将经历一个很长时期的初级阶段。

我国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要经历一个很长时间的初级阶段,并不是哪个人、哪个社会集团的主观臆断,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由特殊的国情决定的。毫无疑问,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人民群众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只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事创造活动,人们不能随意挑选生产力,不能离开从前一代那里继承下来的客观历史条件去创造新社会。近代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正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化程度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社会的现代化。就是说,我们应当从全人类文明进步的视野考察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方位。这样才能登高望远,开阔视野,看得更清晰,认识得更深刻,即跳出我国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什么样的初级阶段呢?党的十三大报告作了明确阐述: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⑨概括起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一个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的阶段,是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一个先进的现代化工业国的阶段,是一个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1997年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他强调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党的十五大报告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鲜明论断,是因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几十年来,我们党之所以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判断,坚持认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深刻总结历史阶段,对我国国情进行再认识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一个战略判断,是我们党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总依据,是现阶段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立足点。这一战略判断,为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巨大的战略空间,也使其始终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如果轻易地改变,将缩小我们党制定和实施路线方针政策的战略空间,将失去其战略主动性,就会陷入被动。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划分与新发展阶段历史任务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约100年左右的时间。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有一个发展过程,根据其自身的发展水平,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我国上百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我们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遭受了巨大历史挫折,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主观上我们并未意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实际上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上。

第二个发展阶段:从1979年到2020年,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小康社会承上启下,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从贫穷落后状态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过渡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我国人民不仅摆脱了贫穷落后也过上了更加殷实的小康生活。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开启国家现代化的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这一创举,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对于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第三个发展阶段:从2021年到21世纪中叶,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这就是我国所处的新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约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努力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⑩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发展变化的,按其经济成熟程度,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到21世纪中叶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意味着完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将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向更高发展阶段(或中级阶段)迈进。为此,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十四五”规划《建议》指明的方向,集中精力,团结奋斗,埋头苦干,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任务,为历史、为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作者分别为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国家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

【注释】

①王怀超、秦刚主编:《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第7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40页。

③④⑤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04、166、103、36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31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5—96页。

⑨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〇〇七年十月),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第193页。

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3页。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