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的播火者——李大钊

中国革命的播火者——李大钊

1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6年回国后,李大钊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李大钊深受鼓舞,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标志着他已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2

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播撒真理的“火种”:将《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成“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协助北京《晨报》副刊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发表一系列介绍马克思生平、学说和贡献的文章;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李大钊的这些努力与探索,为中国革命者立起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也为中国革命树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0年初,李大钊等革命家就开始商议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3

1921年3月,李大钊撰文号召全国的共产主义者“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要担负起“中国彻底的大改革”的责任。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宣传、发起建立的团体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李大钊是中国革命运动的重要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同时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党的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他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掀起了北方地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他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明确提出将“浩大的农民群众”“组织起来”。

在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后,他亲自出面做冯玉祥等国民军将领的工作,推动他们参加国民革命。1922年至1924年,他受党的委托,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李大钊还领导北方党组织配合五卅运动和北伐的胜利进军,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为大革命的胜利推进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大钊启蒙“工人是天”


4

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旧址教室的东墙上挂着一幅油画,展示的是李大钊宣扬“工人是天”革命真理的场景。1921年春节前,李大钊到补习学校授课,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竖着写了“工人”二字。“大家看,工字和人字接起来念什么?”大家回答:“念天字!”李大钊接着说:“对,是念天。工人的工字,上边一横是天,下边一横是地,中间的一竖是工人,工人顶天立地,工人就是最伟大的阶级。”“工人是天”的理念就这样播种到了铁路工人心里。

 

李大钊从容就义


5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不幸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秘密。4月28日,他第一个走上绞刑架,高喊“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时年38岁。“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李大钊生前留下的《狱中自述》,成为其对无产阶级事业无限忠诚的历史见证,更是他用生命谱写的一曲正气歌。

【点击观看视频】1927年报纸披露李大钊就义细节:神色未变,从容就死

李大钊的一生,短暂而壮烈。他光辉的革命思想、伟大的人格风范,至今仍深深影响和感染着时人,并留给当代共产党人无穷的思索。

6


李大钊的政党观


国家利益高于政党利益,政党必须排除“私心党见”,造福于国家、造福于人民。

政党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关系密切,文化的发展必将推动团体生活、政党政治的进步。

在中国,进行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造,需要培养中心势力,这个中心势力就是先进政党。

李大钊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独到见解

社会主义“没有不顾社会秩序的”,“没有不顾个人自由的”

在李大钊心目中,社会主义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每一个人能够在这个制度下最大限度地发展个性,实现全面发展。同时,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同安定有序相统一的社会,自由与秩序不可偏废。

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

李大钊判断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富”,也就是说社会主义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精神产品。

社会主义要创造超越东西方的“第三文明”

李大钊主张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之间寻找一种兼容结合的文化空间,以使两种文明的精髓得以继承和发扬。为此,他提出了“第三文明”的概念。

社会主义要“互助、互爱,为大多数人谋幸福”

李大钊相信,随着阶级对抗的消除、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将为人与人之间建立真正互助友爱的新型关系创造前提条件和基础。“马氏所谓真正历史,就是互助的历史,没有阶级竞争的历史。”

 

李大钊的教育思想


用历史唯物的观点阐释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理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李大钊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指出,人类社会的一切精神构造都是表层构造,只有经济构造(即物质构造)才是基础构造,基础构造决定表层构造。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的解决。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必然要受到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包括教育在内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教育的发展也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来深刻阐明教育的本质,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具体应用。

平等教育观。李大钊反对社会的不平等,1919年2月,李大钊在《晨报》发表了《劳动教育问题》一文。在文中,他强烈呼吁为工人争取受教育权,说“在教育上、文学上也要求一个人人均等的机会,去应一般人知识的要求”。他主张社会应通过多开设劳工补助教育机关,来改变少数人受教育而绝大多数劳动人民受不到教育的状况。

青年教育观。李大钊认为,近代中国之所以贫穷落后,饱受苦难,就在于缺少有理想、有知识、有使命、有担当的青年。中国的希望,首先在于青年人的觉醒,只有青年人觉醒了,才能担当起建立一个新中国的重任。他指出,“旧民族之复活,非其民族中老辈之责任,乃其民族中青年之责任也”。因此,“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他高度重视对青年人的知识教育和人格养成,尤其注重对青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

 

内容来源:新华社、北京日报、学习时报、《党建》杂志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编:王梓辰

校对:刘佳星

审核:张凌洁

监审:刘斌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