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史中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

从党史中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成为“传家宝”和“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伴随着党的诞生、成长和发展,形成了优良传统,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了辉煌成就,展现了巨大魅力。

翻开百年党史,我们党重视思政教育的清晰轮廓便展现在人们面前:党诞生后,一方面,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推动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在国共合作下举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黄埔军校和军队普遍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思政教育萌芽。南昌起义,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独立领导。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组织体系和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古田会议决议》把思政教育作为人民军队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确定用马列主义和正确的路线教育部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提出,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老一辈革命家身体力行,培育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良好作风。建立专门的政治机构,对思政教育实施有效领导,推动思政教育进入发展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些党和军队领导人依据实践经验,科学论证了思政教育的地位、作用,提出了思政教育的任务,制定了一整套思政教育方针、原则、形式和方法,并创造了开展杀敌立功运动、团结互助运动、新式整军运动等卓有成效的经验,思政教育逐渐走向成熟。新中国成立后,思政教育经历了转变与挫折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政教育开始步入恢复与发展壮大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思政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思政教育实现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形成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构建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坚持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思政教育规律等新时代思政教育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动思政教育扎实发展的实践活动,与我们党的思政教育发展史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学习党史,使我们从中领悟了做好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科学方法。

——理论灌输,武装头脑,使思政教育保持稳固的根本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建设,始终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开展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原则。新时代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首要的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指导我们思想的“魂”、总揽一切工作的“纲”,是思政教育的第一位任务。搞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既要给答案,又要给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看待新事物。同时,加大宣讲的力度。坚持理论问题专家讲,现实问题领导讲,热点问题群众讲,以讲促学,以讲促教,以讲促深,以讲促用。

——源于物质,归于物质,使思政教育保持浓郁的人情味。物质决定意识。人的一切思想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并受其影响和制约。因此,思政教育既要摆事实讲道理,又要办实事讲道理;既要务虚,也要务实;既要讲教育,也要讲给予;既要进入思想,也要进入利益;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实际问题。只讲正义,不讲利益,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在利益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的环境下,我们强调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统一,坚持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统一,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需求,真心实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把人民群众心里的“烦心事”“难心事”“揪心事”及时解决好,本身就是最实际、最好的教育。

——自我教育,相互影响,使思政教育保持广泛的群众性。坚持群众自我教育,一是营造干群平等的民主氛围。教育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加教育,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积极引导,正确诱导,相互影响,形成共识。二是抓住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教育关注民众,民众方能关注教育;课题来自民众,教育方能走进民众心里。自我教育要从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入手,从民众熟悉的身边人、身边事切入,使民众看得见、摸得着、有话可说。三是采取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热点问题大家谈、读书演讲、群众文艺汇演等,让民众在思想碰撞中发现“亮点”,在集思广益中受到启迪。

——实事求是,因人而宜,使思政教育保持完美的灵活性。百年党史告诉我们: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在于实事求是,因人而宜,以理服人。既要道理引导,又要心理疏导。要把心理疏导纳入思政教育体系,健全心理疏导队伍,完善心理检测设施,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要注意发扬民主,摒弃板着面孔训人的方式,积极倡导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既要把老传统讲新,也要把新道理讲准。教育者要学新知新,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新知识武装头脑。要吐故纳新,自觉清除头脑中的习惯思维定势。要观念更新,注重培养和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理念。要工作创新,不断创造为群众所欢迎的新形式、新方法、新手段。

——问题引导,有的放矢,使思政教育保持较强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在健全思想动态预测机制、把握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引导教育,教育解决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对问题的性质、发展程度和产生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准病灶,靶向治疗,才能打开人们的心灵之锁。要善于把上级统一部署的教育抓细抓实。关键是找准教育与本单位实际的结合点,实施“精确制导”;要善于抓住本单位一个时期带倾向性的问题。客观环境的差异性和多变性,导致了人们思想反映的复杂性。因此,不能一个教育盖全局,一个计划管全年。应发挥基层主观能动性,针对现实思想,教育主动跟上去。要坚持问题牵引教育,但不能被问题牵着鼻子走。如果把问题引导教育简单化、表面化,思政教育就成了“灭火队”。

——言传身教,典型示范,使思政教育保持强烈的感召力。百年党史启示我们:教育者要立言,又要立行,也要立标杆。一是德才兼备,德为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有好的人品做底子,讲得越好,闻者逆反心理越强。二是学用结合,用为先。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想用马列主义教育别人,首先要把理论武器对准自己,用以改造思想、指导行为。嘴上讲的确实是心里想的,实践中干的。三是言行一致,行为先。教育别人不贪,自己首先莫伸手。教育别人无私,自己就要带头奉献。否则,这道理、那道理,光说不做就是软道理。同时,还要注重运用榜样的力量,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结合渗透,贯穿始终,使思政教育与其他工作保持紧密的关联性。人们的思想活动贯穿于生产生活实践过程的始终,因而思政教育与其他工作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思政教育离不开生产实践,各项工作也离不开思政教育。百年党史表明,思想政治工作从来都没有自己的独立任务,必须紧密结合人的社会实践一道去做。思政教育的出路在结合,功夫在渗透。结合出路广,渗透天地宽。结合渗透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地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之内化为一种旺盛的动力,并且尽力把个人动力和集体动力融为一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党的领导,扎根铸魂,使思政教育保持鲜明的主题性。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可以改,但党的领导的灵魂不能丢。把坚持党的坚强领导的观念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始终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强化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观念,要坚持思政教育讲政治。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对各种错误思潮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要政治纪律教育经常化。必须密切关注形势任务的变化,高度重视人们思想行为中的政治问题,搞好经常性的政治纪律教育。其他教育也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解决问题。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必须确保政令畅通,这既是思政教育的内容,也是思政教育的标准,时刻与党中央的指示对标对表,坚决听招呼、守规矩。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主要是调动和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思政教育为之提供了重要手段,百年党史展现了其巨大魅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思政教育,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为加强思政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只要继承“传家宝”,守住“生命线”,思政教育必定大有作为。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