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造就中国人的“超能力”

万众一心造就中国人的“超能力”

灾害是一面镜子,照见一个国家的价值理念与责任担当。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与灾难抗争、与命运搏击的奋斗史,更让命运共同体情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深深烙印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如果说文化基因打下了同舟共济的基础,那么制度优势则构成了集体行动力的保障。每到大灾大难大事面前,国家成为人民最强大的主心骨,人民也真正成为“国家之柱石”。

“英雄是什么样子?他不会脚踏七色祥云出现,而可能开着铲车踏水前来……”近些天,一张来自河南救灾现场的照片刷屏网络。照片上,一辆铲车化身水中的“生命之舟”,将受困群众转移到安全区域,或坐或站在铲车上的男女老少相拥相护、目光坚定。不少网友感慨,“哪有什么超级英雄、诺亚方舟,真正的英雄就是人民群众自己!”

一张照片定格了感人一瞬,也浓缩着抗灾一线的英雄群像。放眼望去,河堤上日夜奋战的人民子弟兵,推着橡皮艇涉水向前的消防员,开着卡车堵决堤口的“敢死队”,一趟趟将热饭热菜送上抗灾一线的市民村民,“开仓抗灾”的“国货之光”,创建转发“救命文档”的普通网友……一幕幕触动人心的场景背后,是人民至上的价值抉择,是守望相助的众志成城。危难时刻见忠诚,危难时刻见人心,正如网友所言,大浪扑来,才懂得什么是同胞,什么是“中国英雄”,我们的超能力是手拉手肩并肩,牢牢筑起一道堤、紧紧拧成一股绳。

天灾无常,而一定意义上,灾害又是一面镜子,照见一个国家的价值理念与责任担当。作为一片自然灾害频发的土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与灾难抗争、与命运搏击的奋斗史。这催生了中国人“海晏河清、四海安澜”的太平理想,决定了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成为治国安邦的重要内容,更让命运共同体情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深深烙印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毁家纾难,精忠报国”等等文化传统与行动哲学,正是中华文明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一大密码所在。

如果说文化基因打下了同舟共济的基础,那么制度优势则构成了集体行动力的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重新定义了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也让集体主义产生了新的飞跃。中国人民被前所未有地组织了起来,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妨碍中国成为现代国家的“一盘散沙”的问题。“国家者,我们的国家”“家园者,我们的家园”,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攻坚克难,为中华之崛起之复兴、为国人之安康之幸福而努力。七十余年间,中国从被开除球籍的边缘走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今天,每个普通人从生活向好、命运改变中,见证了这个国家的为民底色,也夯实了对党和政府的高度信赖。每到大灾大难大事面前,国家成为人民最强大的主心骨,人民也真正成为“国家之柱石”。抗震抗洪抗疫抗汛,一次次八方驰援、星夜逆行,从“居家防疫,就地过年”到“核酸检测、疫苗接种”,一次次高度响应,令行禁止……“因为信任,所以支持,因为支持,所以胜利”,在关键时刻,“家国”这个看似宏大的字眼,显得格外真实而近切,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与党和国家之间强烈的共鸣共振、血脉相连。“万众一心、共克时艰”——什么是民心?这就是民心。什么是人民的选择?这就是人民的选择。

有网友晒出两张意味深长的照片——第一张,1998年抗洪时,两名解放军战士在淹没到脖颈的洪水中,托举着脸盆,救出一个婴儿;第二张,今年救灾时,两名年轻消防员背着两个孩子,小心翼翼地蹚过齐腰深的积水。时光荏苒,当年“被举着的孩子”也到了冲锋前线、担当砥柱的年纪,在“最可爱的人”守护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已然成长为了“最勇敢的人”,一个民族的精神传承,正是如此。丹心寸意、共筑家国,这是异常宝贵的资源和优势,支撑着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继续跋山涉水,一往无前走好我们自己的路。

洪水未退新雨又至,河南防汛形势依旧严峻。我们相信,各方救援力量会驰而不息、扛“豫”过关;我们也相信,这个14亿人组成的伟大集体,组织力、动员力、行动力都会在磨砺中不断提升,筑起守护家园的钢铁长城。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