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为人民群众造福

努力为人民群众造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更加深刻体会到,要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团结带领、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共同奋斗,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在任何情况下,“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从主体地位看,人民群众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革和前进,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马克思、恩格斯作出鲜明论断,“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作为共产党人,必须深刻认识到历史不是由少数英雄创造的,而是由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和推动的。人类的解放事业、人民的幸福生活,仅仅靠党员干部的奋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励亿万群众迸发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惊天伟力。

从智慧力量看,群众实践是一切真知的唯一来源。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实践和社会变革实践的主角,最有智慧、最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必须引导人民群众深刻认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他们无限的创造热情。没有组织就没有力量,必须把群众真正组织起来,把分散的智慧和力量凝聚成推动社会变革进步的强大合力。“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将其转化为系统的政策、理论,再回到群众中去获得群众认同,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形成改造客观世界的磅礴力量。

从利益实现看,利益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直接驱动力,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是激励人民群众奋斗的根本途径。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就是为了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并引导群众充分认识自己的真正利益,组织发动群众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实现自身利益。

我们党在实践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将历史车轮推向前进。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写就的。

建党之初,宣传发动群众是我们党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手段。党的二大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25年印行的《中国共产党扩大执行委员会决议案》提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在实际革命斗争中,我们党积极组织发动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农民运动,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熊熊火焰。

在革命战争年代,坚持组织发动群众是我们党的“胜利之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党的六大明确提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并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抗日战争中,我们党一开始就坚持依靠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使日本侵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解放战争时期,发动人民群众踊跃支前,仅淮海战役就动员了543万群众,这场战役的胜利就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年,‘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为我们党依靠人民赢得革命胜利凝聚了强大力量。”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能否正确引导群众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和无限创造力,发动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设伟大新中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充分激发了广大农村、城市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让全社会朝气蓬勃、活力迸发,使国家日益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注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全体人民投身新时代,共同奔小康,凝聚起强大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人民群众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脱贫攻坚战中,既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乡村驻村扶贫,又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注重将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励广大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实现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事实充分证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对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关重要。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激发群众热情、鼓励群众参与、凝聚奋进力量方面,采取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措施,人民群众在躬身实践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但同时也要看到,有的干部在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方面还存在问题和不足,需要在努力为人民群众造福的实践中不断改进。

为民服务,不能唱“独角戏”,防止不注重对群众进行组织动员,“只靠少数人冷冷清清的工作”。长此以往,部分群众习惯了政府包办一切,对自己的事反而漠不关心、高高挂起,甚至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的怪现象。不能当“家长”,防止只关心自己“想怎样”,不关心群众“怎样想”,以自己“送菜”代替引导群众“种菜”,导致“所送”非“所需”、“所做”非“所要”,干部累到“汗淋淋”,群众反而“气哄哄”。不能当发号施令的“官老爷”,防止推进工作靠实行“命令主义”,以命令代替动员、以强制代替说服,想快速追求“显绩”,只求省事易行、“立竿见影”,没有动力和耐心去做群众工作。不能脱离基层、脱离群众,防止联系服务群众“隔空喊话”,用“电话”代替“对话”,“键对键”代替“面对面”,通信方便了、交通发达了,但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有的干部虽然也走基层,但“人”入“情”不入、“身”入“心”不入,鞋不沾泥、缺少温度,服务群众“蜻蜓点水”,当然发动不了群众。不能只务虚不务实,把服务“挂在嘴上”而不是“放在心上”,防止喊口号、装样子、假把式,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

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找出问题根源,对症下药、持续施治。这些问题都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我们党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完善政绩考评体系,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为的就是引导广大干部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努力把党的政策和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出现这些问题本质上还是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不牢。有的干部政绩观、权力观扭曲错位,没有树牢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忘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有的干部担心群众发动起来后不好管理引导,因此并不想真正发动群众,实际上是对群众的觉悟不相信、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有的干部缺乏对群众的感情,心中对群众没有亲近感、认同感,融不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因此做不来、做不好群众工作,更发动不了、团结不了群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和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团结奋斗、不懈奋斗。

要同群众“见”。群众工作是一项“以心换心”的工作,只有更多“面对面”,才能更好“心连心”,那些“远程遥控”能完成的工作,结果看似一样,效果却大不一样。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坐到同一条板凳上,拉家常、问实情、交真心,切身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切实回应他们的所盼所想,满怀深情服务群众,从而得到群众的真心认同和拥护,赢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要与群众“商”。出台政策文件、制定措施办法,要把“问策于民”、“求智于民”作为先决条件、必经环节,多与群众沟通交流、探讨商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做好工作。在与群众“商”的过程中,通过与群众当面推心置腹沟通,向他们介绍党委政府的考虑,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争取到他们的理解支持,相关工作才能更好落实,真正把为人民服务的好事办好。

要对群众“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引导群众,他指出,“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要在“踏实做”的基础上“充分说”,加强宣传引导,讲透政策措施、讲清疑虑困惑、讲明背后考虑,让群众充分了解、高度认同,进而积极配合、大力支持,自觉自愿行动起来。

要领群众“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但是敢干肯干并不是说只要自己闷着头“干”,而是要发挥“领而导之”的作用,领着群众“干”、引导群众“干”,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使群众在党的组织领导下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努力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要让群众“评”。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工作的长短,最能测出政策的质量。服务群众必须注重群众评价,真正请群众来监督、评判工作,并根据群众意见调整完善政策举措,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只要胸怀坦荡、秉持公心,坚持维护公平正义、整体利益,就不怕群众批评。

退役军人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做好退役军人工作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退役军人工作,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教育培训、帮扶援助、尊崇优待等方式为退役军人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要动员退役军人积极服务自己、服务社会。退役军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过贡献,退役后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普遍政治坚定、责任感强、素质较高,是党执政兴国的坚强依靠。要发动他们广泛参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应急救助、防灾减灾等各项任务,让他们更好服务自己、回馈社会、报效国家,并在拼搏奉献中赢得社会尊崇。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党的历史就是我们党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坚持服务群众与发动群众相统一,努力为人民群众造福,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作者: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