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民族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主题,也是1840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追求。在这一长期奋斗的进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不仅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能力,能够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持续下去,不发生逆转。

当今中国走出了历史的治乱循环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的艰辛探索,找到了使中国走向富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了中国历史的治乱循环,保障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不可逆转。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与行动,保障了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1945年7月,黄炎培在延安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①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②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与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有实质性不同,在于中国共产党打江山是为人民,建立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政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总结的:“毛泽东同志高度概括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庄严而伟大的号召,并把它作为我党的唯一宗旨写进党章之中。可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使命所决定的,也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并坚持的优良传统作风。我们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为什么要提倡干部苦练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③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得到实惠,在改革开放这样巨大社会变革中,涉及到许多人切身利益的调整,但社会并没有发生动荡,顺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这不能不说是历史奇迹。

第二,中国建立了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保障了国家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也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启的历史性改革,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不断摸索、试验和优化适合中国国情的治理机制。这一机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军工与民用、强国与富民等关系,政府能够及时听到人民的呼声,满足人民的要求。在中国进行改革后不久,苏联东欧也开始了改革,但他们的改革是推倒重来,而不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结果引进的西方模式水土不服,有的国家解体了,有的至今还没有走出危机。苏东剧变30年来,比较同是经济转轨国家的中国和原苏联东欧地区国家的发展,都会承认中国是表现最好的。当年苏联解体之时,俄罗斯国力强于中国,现在不仅中国的GDP总量差不多相当于俄罗斯的10倍,而且人均GDP中国也超过了俄罗斯。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中国的治理体制是高效的。俄罗斯东方学家、俄新社政治评论员科瑟列夫认为,“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巨大的生产潜力,如同电脑硬件一样,需要某种确定的系统才能发挥作用,否则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单独运转,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就是这样的组织系统。当前,基于权力制衡原则建立的西方国家经常处于崩溃状态,多个政党人为地将社会划分为不同甚至是对立的部分,为赢得大选相互倾轧。相反,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了团结社会的角色。”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的锐意进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之所以不断发生农民起义、王朝更迭,与民众的无权与贫困有很大关系,农民起义打的旗帜经常是均贫富、等贵贱,他们通过抗争为自己争得平等的发展权。近代中国社会也是革命不断,因为那是一个受强国欺凌的不公正社会,民众难有安定生活,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仁人志士,只能以暴抗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之路。不管是在顺境中还是在逆境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起带头作用,让人民感觉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中国共产党也重视自身的建设,坚持依规治党,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保证了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能够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榜样的力量。

中国古代一些统治者也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他们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历史不断重复治乱的循环。只有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才能真正理解“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意”的道理,真正懂得“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⑤正是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使人民江山永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会发生逆转。

中国走出了大国和平崛起的新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纵观历史,许多大国崛起的进程并未持续下去,原因很复杂。有的是因为国家自然禀赋的限制,成为世界强国主要得益于当时的历史机缘,从长远看,并不具备作为世界强国的基础,如荷兰、英国等;有的主要是因为本国的发展战略出了大问题,试图通过武力扩张支撑大国地位,走上了国强必霸的道路,最后在与世界的对抗中耗尽国力,走向衰落,如德国、日本和苏联;也有的国家吸取历史教训,不再挑战国际秩序,谋求和平发展,实现经济立国,如战后的德国和日本;还有的国家良好的发展势头被世界霸权国所打断,没有实现持续发展,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的日本;也有诸如阿根廷、巴西、南非这样的国家,政策失误导致发展进程中断,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力随之发生逆转。中国领导人特别重视研究大国兴衰的规律,以史为鉴。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不可逆转的重要保障。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总结大国兴衰成败的主动选择。世界历史上大国的兴衰更替,主要是由综合国力决定的。虽然历史上有过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从而称霸欧洲与世界的先例。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大国要保持贸易通道的畅通,不能不依靠海军力量,但经济实力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即使英国不用武力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实现了工业革命的英国称霸世界也是早晚的事。20世纪以来,还没有哪个新兴大国靠武力直接打败霸权国而称雄世界的例证。德国两次挑战英法的霸权都以失败告终,德国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化政策,损人不利己。日本在亚洲挑战英美的霸权输得同样惨重。苏联依靠武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最后也败下阵来。美国出兵越南使其实力地位下降,苏联出兵阿富汗成为其国家解体的重要因素。经历了战争痛苦的德国和日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二战后实现了国富民强。1952年,当盟军结束军事占领时,“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比英国或法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1/3略高一点。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相当于英、法两国的总和以及美国的一半以上。”“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日本在世界制造业生产和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从大约2%-3%上升到约10%。”⑥德国与历史上的宿敌法国实现了和解,德国在和平年代迅速成长为世界经济强国。“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在1952年只有320亿美元,而10年之后却跃居欧洲第一(约890亿美元),到20世纪70年代又超过了6000亿美元。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960年不过1186美元(当时美国为2491美元),到1979年已猛增至10837美元,超过了美国的9595美元的人均数。”⑦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强大的对手进行打压,签署“广场协议”,德国马克和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失去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长期低迷,但德国却通过加强与欧洲国家的经济联系,成为欧洲和世界的制造业大国,经济发展势头并未受多大影响,当今德国成了欧盟的引领者。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中国既不会像历史上的西方强国那样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欺凌弱小国家与民族上,也不会像苏联那样推广自己的制度与模式,挑战现行国际秩序。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认为苏维埃制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代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所以,苏俄的目标是推进世界革命,建立世界苏维埃共和国,为此成立了共产国际。在1920年进军波兰失败后列宁放弃了用武力推进世界革命的目标,在国内实行新经济政策,欲通过榜样的力量吸引其他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斯大林改变了这一政策,把世界革命定为苏联的战略目标,只要有机会,就不断地扩大苏联的地盘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苏联获得了空前的国际威望,许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苏联的霸权政策使之逐渐丧失了威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欧洲拥有很强的软实力,但是苏联在1956年出兵匈牙利和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这种权力就被浪费掉了。”⑧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苏联实力的增强,走上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之路,最后发展到侵略阿富汗,遭致全世界的反对和声讨。苏联以一国之力走上了与整个西方世界抗衡之路,这一超出国力的大目标,严重制约了苏联的发展,使苏联把大量财富消耗在发展军备上,制约了本国经济的发展,“甚至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人均拥有电子计算机的数量只是韩国的十分之一,是美国的五十分之一。同以前一样,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优势的是采掘和燃料工业,依靠科技进步的经济所占的比重只有38%,而在主要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为55%-65%。”⑨苏联与美国争夺势力范围,遭到美国和欧洲强国的打压,“巴黎统筹委员会”长期限制向苏联出口高科技产品,苏联也不参与世界经济竞争,西方的封锁加上自行封闭,导致了苏联的落后,最后在没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联盟自行崩塌。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还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优势,这就特别需要国家政策是顺应世界潮流、是服务于人民的。苏联在战后有一段时间发展得也不错,“从发展速度看,苏联的GDP增速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1953-1964年间,苏联新建了8070家企业,有7.164亿平方米的住宅被投入使用,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倍。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是10.3%。苏联的人口总数在1953-1964年间从1.88亿增至2.267亿。1962年,苏联城市人口数(1.112亿)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1.086亿)。国家处于世界科技进步的先锋队中,首次开辟了通向宇宙之路,为实现超前的社会纲领创造了前提。”⑩苏联率先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次把人类送上了太空,建造了破冰船等。但是,苏联的发展态势并没有延续下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苏联仍把大量资本投向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于同美国争霸,而不是改善民生。苏联的农业很差,需要大量进口粮食,居民消费受到抑制。中国利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解决了几千年没有解决的绝对贫困问题;建设了世界上最长、最快捷的高铁,把许多小城市和乡村都连在一起,方便了边远地区产品进入国内大市场。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中国的发展不仅惠及本国人民,也惠及了周边国家,许多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一起前行,如中亚内陆国家的货物可以通过中欧班列出口到东南亚地区,进入了国际大市场。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具有可持续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努力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实现了发展。2001年底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真正开始起飞,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几年保持在30%左右,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拥抱世界,才能拥抱明天;携手共进,才能行稳致远。”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后,仍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愿同各国政党一起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让行动成就未来,始终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⑪“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世界关心中国发展起来后走什么路的问题,担心中国走传统大国“国强必霸”之路,也有些国家从传统的“国强必霸”“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维出发,防范中国成为其对手,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但是,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前进,中国具备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有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基础。在中国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中国对世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历史节点上,中国再次向世界表明,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就是要寻找世界最大公约数和共同点,凝聚共识,共同推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和平发展道路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新路,是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能够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不发生逆转。

中国共产党有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善于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顺势而为,科学制定国家的内外政策,能够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发生逆转。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总结了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经验教训基础上开创的,符合中国的国情和世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最重要的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成功解决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两极分化、社会矛盾尖锐的问题;成功克服了苏联式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短缺经济长期存在的问题;成功地把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与市场结合起来,克服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僵化、人民没有积极性的问题。

其次,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环境。经济的全球化是工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历史潮流,世界市场的形成打破了人类历史地域国别的障碍,形成了真正的世界历史。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强调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⑬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再次强调,“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⑭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证明,对于相对落后的国家而言,奋起赶上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才有更多发展机会,才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把握机会,成功地加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化、保护主义上升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转,决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积极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推动其早日生效,同时于2021年9月16日正式提出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些都是推动和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在全球治理中,中国强调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大力推动国际可持续发展事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数字等新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

最后,中国共产党重视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被打断。发展与安全是大国面对的难题,关系国家的兴衰。历史上,越是衰落的大国,越重视安全,正如学者所总结的:“大国走下坡路时的本能反应是,将更多的钱用于‘安全’,因而必然减少经济‘投资’,从长远看,这使自己的处境更为困难。”⑮这样的例证不少,如曾经的苏联和当今的美国。“9·11”事件后,美国夸大自己的安全威胁,在过去20年里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几场战争,把大量资金耗费在了战争上。其结果不仅没有解决安全问题,还使安全问题日益增多,特别是内部安全问题频发。失去了绝对优势地位的美国感觉更加不安全,对内对外政策失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体现了高度的制度自信。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国家的安全,保障发展有更好的环境,同时,发展也为维护安全提供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了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在国际社会,中国反对追求绝对安全,倡导共同安全,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努力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世界。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很大贡献,从2016年起,缴纳联合国维和经费摊款居第二位,还设立了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世界的安全对各国都很重要。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注:本文系2021年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院)级委托课题“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②《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610-611页,第611页。

③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5-16页。

④Косырев Д. Разгадана любовь китайцев к компартии.

https://sputnik-abkhazia.ru/columnists/20200825/1030819198.html.

⑤⑫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 》,2021年7月2日。

⑥⑦[英]保罗·肯尼迪著、王保存等译:《大国的兴衰》(下),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第156页,第164页。

⑧[美]小约瑟夫·奈、[加拿大]戴维·韦尔奇著,张小明译:《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57页。

⑨Горинов М.М., Данилов А.А., Моруков М.Ю. и др. / Под ред.Торкунова А. В.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10 класс. В 3-х частях.часть 3.С. 7-8.

⑩Горинов М.М., Данилов А.А., Моруков М.Ю. и др. / Под ред.Торкунова А. В.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10 класс. В 3-х частях. часть 2.С.143.

⑪习近平:《加强政党合作 共谋人民幸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7日。

⑬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9页,第276页。

⑮[英]保罗·肯尼迪著、王保存等译:《大国的兴衰》(上),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第XIX页。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