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战争研究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恩格斯战争研究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 A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10-0024-05

恩格斯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哲学家,他从19世纪50年代初开始,潜心钻研军事40多年,写下300余篇150多万字的军事论著,被马克思誉为“大军事作家”和“曼彻斯特陆军部”。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在军事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与其研究军事和战争的科学方法分不开。进入新时代,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化,军事战略主动权的争夺更趋激烈,深入探究恩格斯战争研究方法论,对于认识和把握现代战争规律、创新战争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恩格斯战争研究的基本观点

根据与马克思的不同分工,恩格斯专注军事领域,在与各种机会主义的论战过程中,对战争问题进行了科学考察,写下了《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经典著作,系统回答了有关战争根源、战争性质、战争本质等问题,深刻揭示了战争领域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战争观。

战争根源。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恩格斯和马克思就提出了“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基本观点,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理论基石。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首次提出经济不仅是暴力的根源,而且是暴力的物质基础,“不是暴力支配经济状况,而是相反暴力被迫为经济状况服务”。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通过比较原始社会与阶级社会战争的区别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制度根源。他指出,在生产力低下、剩余产品不足使部落和氏族社会时期的战争“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生产力不断提高以及三次社会大分工促使了私有制的发展,国家和军队成为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维护私有制的制度形式和暴力工具,原始社会“血族复仇”战争逐步被阶级社会掠夺性、奴役性战争所取代,私有制导致了阶级社会中的物质经济利益的对抗性冲突,成为战争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战争性质。科学判断战争性质是解决对待战争态度问题的必要前提。恩格斯根据战争的政治目的,把战争性质区分为反对阶级压迫、争取民族解放、抵御外来侵略、反映历史进步要求的正义战争,以及反动的、奴役的、侵略的、进攻性的非正义战争。恩格斯分析了两次鸦片战争性质并指出,战争是由英国对中国的海盗式掠夺引起,是其“所特有的古老的海盗式掠夺精神”的大暴露,是极端不义的战争,他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反对英军的侵略战争,“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恩格斯还充分肯定正义战争的历史作用,提出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它是社会运动借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摧毁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认为革命暴力有助于打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相应的上层建筑,是先进阶级推翻落后阶级统治的有力武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并号召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必要时打败非正义战争;强调战争性质会随着战争政治目的的改变而改变,对待战争的态度应依据每一场战争的具体情况而定。

战争本质。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克劳塞维茨“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观点,认为政治不是超越阶级对立的“整个社会的一切利益的代表”,而是把战争看作是当时各有关国家(及其内部各阶级)的政治的继续。他联系参战国的社会政治状况考察战争的政治本质,指出战争本质上是阶级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直接产物,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即阶级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而进行的暴力斗争。“各国统治者和他们的臣民之间、国家和社会之间、阶级和阶级之间发生冲突”,当这种冲突日趋尖锐,以致剑拔弩张时,就“非诉诸武力不可”。这种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方方面面,但其中最主要的则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政治斗争。政治不仅能导致战争爆发,而且贯穿于战争的始终,影响战争的各个方面。当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斗争形势日趋严峻的时候,暴力斗争方式取代和平斗争方式从而引发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阶级斗争发展的一般规律。

战争规律。从1853年克里木战争爆发到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恩格斯在《欧洲军队》中详细地评述了欧洲军队的组织、编制、训练制度、官兵的战斗素质等对战争的影响;在《步枪史》《论线膛炮》《法国轻步兵》等文章中考察了各种武器的改进过程,指出科学技术对于战争形态演变和战争制胜的重要作用;在为美国内战、普奥战争、普法战争等重大军事冲突撰写的约200篇战争评论和军事论文中,恩格斯通过对具体战争的分析,深刻揭示了战争与政治、军事与外交、战略与战术、兵器发展与作战方式演变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过对战争实践的分析和对战争规律的把握,恩格斯成功预测了未来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规模、特征、结局,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等基本规律,探讨了制止战争爆发的可能因素,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者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

恩格斯研究战争的主要方法

恩格斯关于战争问题的研究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不仅揭示了战争领域内部各个环节间的联系,而且探究了战争领域同其他社会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指明了科学把握战争现象的方法路径。

立足社会基本矛盾研究战争。战争不是脱离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抽象存在,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恩格斯不是从抽象的人性、心理等出发去研究战争问题,而是立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从战争与整个社会的内在联系中具体分析研究战争现象。一是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中寻找战争的根本动因。强调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战争既是由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引发的,又是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最高手段,必然受到物质生产方式的规定与制约。二是从社会关系变化中寻找战争的发展动力。恩格斯坚持从战争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联系中揭示战争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暴力不是单纯的意志行为,它要求具备各种实现暴力的非常现实的前提。”不仅武器、弹药、粮食等物资需要庞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军队体制的变革、士兵素质的培养、战略战术的创新、军事理论的完善等也都是社会关系变化的产物,受到社会关系变化的制约。三是从现实的社会历史运动中寻找战争的制胜前提。战争同样是人追求自己的目的的活动。战争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人。人决定着战争的前提,也决定着战争的结果。既要认识到制约人的活动的客观自然条件、历史条件,也要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肯定人民群众在军事实践中的首创地位,为战争制胜凝聚强大物质力量。从社会属性研究战争,从根本上克服了“单纯军事论”“战争种族论”“心理决定战争论”等非科学态度,为科学研究战争问题提供了基本前提。

考察现实利益关系研究战争。古往今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考察战争问题。“民主和平论”“人口增长论”把战争爆发的主要根源归结于政治制度、人口数量等观念的东西,近些年恐怖主义活动在一些地区仍频繁发生,有人认为这证实了“文明冲突论”观点。应该看到,当代战争的直接起因确实趋于多样化、复杂化,但战争起因并不是战争根源,政治、文化、宗教冲突背后仍然蕴藏着更深刻的经济根源。恩格斯认为,物质利益是促进人们变革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内在动因,利益关系的重大改变实际构成了战争爆发的客观基础;推动人们改造自然、创造历史,是社会分工、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扩大的强大动力,为战争发展创造充分条件;是人们在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方面彼此联合、彼此斗争的经济根源,利益主体(集团、阶层或阶级)之间的矛盾变化是推动战争发展进程的基本杠杆,并从根本上影响战争的结局。恩格斯在研究战争时总是抓住物质利益这个最本质的问题,从交战国家或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中寻找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据不同类型的利益冲突判断战争的不同性质,根据双方利益冲突的空间位置和利益得失预测战场态势的变化,有效避免了对战争问题的纯粹主观臆断,为判断战争爆发条件、预测战争发展趋势、把脉战争制胜规律提供了根本依据。

分析军事运动内因研究战争。内因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规定着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恩格斯尤其注重深入军事领域内部,从军事运动自身的特殊矛盾运动出发探究战争的内在规律。在人与武器的关系上更加强调人对战争的决定作用。“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人是武器的制造者、使用者,是具有精神力量的物质力量,人和武器只有在战争运动中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强大的战斗力。在士兵与将帅的关系上更加强调士兵对战争的基础作用。恩格斯指出杰出将帅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必须以广大士兵在战争中的作用为前提,广大士兵的作战实践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基础力量。在战略与战术的关系上更加强调战略对战争的指导作用。战略是对战争全局筹划和指导的方略,依据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指导实际战术的具体运用,从根本上规定着战争全局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恩格斯系统揭示了战争与起义、军队组织指挥的优和劣、集中兵力和分散兵力、战争中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等军事辩证关系,纠正了宗教迷信、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对战争指导的干扰,提供了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战争现象的光辉范例。1870年普法战争时期,恩格斯以《战争短评》为总标题,在英国伦敦的著名报纸《派尔—麦尔新闻》上连续发表了50多篇军事评论文章,由于发表的文章分析深刻、多次准确预见战争走向,使当时的舆论界和军界大为震动。马克思称赞道:“如果战争再延续一些时候,那你很快会被公认为伦敦的头号军事权威。”

恩格斯战争研究方法论的当代启示

恩格斯战争研究方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研究战争问题的典范,为人们认识战争、驾驭战争提供了科学方法,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正确认识世界军事战略形势。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的世界军事形势更加复杂多变,诱发战争和制约战争的因素相互交织,必须借助恩格斯战争研究方法这一“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加以分析考察,科学研判和塑造于我有利的军事战略态势。一是立足当今社会物质生产状况。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西方一些国家保守主义、单边主义思潮上升,逆全球化倾向深刻改变着军事领域矛盾运动的物质经济基础。当今世界,“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在严密防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铤而走险的同时,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将捍卫世界和平的基点牢牢建立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二是着眼当代世界政治现实。世界政治格局塑造了当代军事实践的政治母体,这是判断军事战略形势的现实着眼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仍然是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但逐渐形成的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格局是遏制战争的有利因素,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关联更加紧密,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要积极构建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格局,不断扩大遏制战争的有利因素,为维护国家和平发展创造有利政治环境。三是分析各国物质利益需求。有限的全球资源争夺必然导致国际冲突,但各国之间利益仍存在平衡调和的巨大空间。当代国际社会的利益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利益呈现多层次、多元化趋势,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要深入分析当前世界各国利益的层次特征,在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利益,破除“零和博弈”“弱肉强食”的传统利益观,正向塑造全球利益共同体。

深刻揭示现代战争制胜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讲,恩格斯对战争规律的深刻揭示已经具有现代战争的特征,但恩格斯战争研究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更具有现实性。一是更加关注高新技术对战争领域的革命性作用。恩格斯指出:“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取决于人和武器这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现代战争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智能化特征日益显现,打赢未来战争必须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二是处理好军事和政治的辩证关系。全球政治影响力的争夺不断升级,新一轮“制度竞争”既是声誉之战,也是生死之战,军事力量运用和局部战争仍然是夺取国际政治制高点的可能手段。要坚信恩格斯“正义战争推动历史进步、非正义战争阻碍历史进步”的战争规律并未改变,从政治的高度考虑战争问题,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目标下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三是更加重视人的因素在战争实践中的突出地位。人既是战争制胜的物质因素,也是战争制胜的精神因素,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仍存在于民众之中。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进一步释放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使马克思主义人民战争思想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

科学统筹国家发展和安全。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一百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得益于我们党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相统一。当前,我国发展和安全的内涵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深远,内外部挑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艰巨。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树立战略思维。恩格斯站在世界发展、人类解放、文明赓续的战略高度,研究分析战争对全人类整体发展与安全的影响作用,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推动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维护共同命运拓宽了战略视野、增强了战略定力。坚持辩证思维。破解突出矛盾问题,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归根到底要靠发展,而安全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则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保持发展和安全的均衡态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运用系统思维。战争是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庞大系统工程,统筹发展和安全同样需要从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入手,坚持把总体国家安全观摆在核心位置,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统筹方式,整体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大安全格局。

牢牢掌握军事斗争主动权。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覆盖了战争和军队建设全部领域,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军事斗争战略主动权的争夺更加激烈。战略博弈的根本目的是争取战略主动,继承和发展恩格斯在政略和战略的视界统合中研究战争的思想,占据国际道义的制高点。丰富和完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内涵,增强军事战略指导的进取性和主动性,努力实现维权维稳的积极动态平衡,从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和安全战略全局筹划军事行动,最大限度争取国际社会的信任与支持。继承发展恩格斯从世界地缘战略格局的视角研究战争,占据军事布局的制高点。根据我国地缘战略环境、面临的安全威胁和军队战略任务,构建全局统筹、分区负责,相互策应、互为一体的战略部署和军事布势,形成积极进取、主动作为、深远经略的军事战略布局。继承发展恩格斯的战争指导艺术,占据谋略决策的制高点。战争谋划贵在机动灵活,要善于运用战争的矛盾法则,搞清敌人优势在哪里、软肋在哪里,我们强在哪里、弱在哪里,着眼于发挥我们的优势,应对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2]夏征难.恩格斯军事治学的方法[J].军事历史,2003,(2).

[3]卢厚明.恩格斯军事思想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6,(1).

(作者简介:李志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琦,国防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65529部队助理工程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