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淮海战役的胜利看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从淮海战役的胜利看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一场规模空前的战略决战,6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60多个昼夜,在参战兵力、武器装备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打败了装备精良的80万国民党军,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在这场堪称奇迹的伟大胜利背后,有一种深厚且广泛的决定性力量,这就是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对于这场人民投入热情高、参与力度大的支前运动,陈毅同志曾给予高度评价:“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参军参战人人有责”

在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歼敌最多。与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不同,淮海战役是在敌方战场兵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的。斯大林闻知淮海战役胜利的战报后,在记事本上写道:“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的确,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不仅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更是伟大的人民。

淮海战役是大兵团决战,需要大量兵员。解放区人民怀着对党、对人民子弟兵的深厚情感,积极响应党提出的“到前线去,到主力去”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军,有的地区还提出了“参军参战人人有责”的口号,掀起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参军热潮。

时年27岁的宋守坤是二等荣誉军人,1948年春天因伤复员回到老家。得知子弟兵团要出发上前线的消息后,他不顾伤病,立即组织村里十几名年轻人自告奋勇加入了淮海大战的队伍。23岁的刘京合也是复员军人,征兵的消息传来时,家里人正在为他筹备婚礼。听到消息后,他立即找到村指导员,要求出发上前线。指导员没有同意,让他留在家里娶亲,他却说,“打老蒋比娶媳妇要紧”,并执意回家收拾行李随队出发。临行前,刘京合对家人说:“等打倒了蒋介石,我再回来安安心心娶媳妇!”

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广大人民群众在淮海战场上踊跃参军、英勇战斗的身姿充分证明,淮海战役不仅是两支军队实力的较量,更是两支军队背后所依托的战争潜力的较量。人民站在哪一边,胜利就在哪一边!

“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

淮海战役作战区域基本在农村,所需人力物资空前。没有强大的后勤支援保障,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为了支援前线,解放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耕战互助”运动,掀起了积极生产、同心支前的高潮。他们提出“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物有物,全力支援前线”的口号,工人们开展劳动竞赛,农民组织劳动互助,形成了前方青壮年出征支前,后方群众在家生产,村村昼夜碾米磨面,踊跃缴粮献粮,筹措菜蔬油盐,赶做军装被服的奇观。为了多给前线送去一碗一瓢粮食,老百姓还提出了“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的口号。仅仅在鲁西南、渤海和胶东地区,1948年—1949年间,人民群众就为前线做鞋700余万双,军袜200余万双,一些妇女甚至因为长期连续做鞋,造成了手指残疾。

除了积极支前,各地民众还开展了关怀前线将士的活动,仅华东人民慰问团就发放慰问信10万多封。一名小学生在给前方的慰问信中写道:“妈妈听说徐州解放了,就赶紧去准备给你们做鞋子的工作;爸爸听说徐州解放了,就赶紧去帮街头宣传的工作……我呢,高兴得也不知做什么好了,便拿起笔来,写这么一封信,在这信中我放着一个最热诚、最真挚和含有无限感激的心,来向你们致敬。”人民的慰问极大鼓舞了前线指战员的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念,为广大官兵奋勇杀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解放区人民生产支前的雄伟画卷充分证明,国共双方之间展开的不仅是军事的角力,更是民心向背的较量。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不穿军装的解放军”

淮海战役中,有一支被群众称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这就是广大民兵和战地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他们有组织、有纪律、有觉悟,担任着保卫生产、保护交通、护送物资、押运俘虏、肃清土匪、打扫战场等重要任务,直接支援人民军队对敌作战,为战役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在总前委的精心组织下,解放区建立了完整的支前和后方保障体系,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建立了粮站、兵站、民站、伤员转运站以及后方医院,织成了纵横交错的支前网络。

特等功臣于学,当时只有23岁。作为挑运队员,他一贯工作积极,不畏艰苦。一次,因前线急用手榴弹,他便带领8名民工连夜运送。行至中途,前进的壕沟被部队士兵挤得满满当当,他就爬到壕沟上面,在敌人密集炮火的间隙中进行抢运。在他的带领下,挑运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及时完成了运送任务。

参战民工不仅运送粮食和物资,还为部队搜集军事情报、配合部队看押俘虏。民兵们严格遵守战俘政策和纪律,坚决拒绝战俘的金钱、物品利诱。山东沂水县一个民兵排,在淮海战役中服务3个月,押解俘虏2160人,圆满完成押解任务,全排人人立功。

与人民群众对解放军的大力支持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民党军队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四处碰壁。国民党将领杜聿明曾经感叹:“国军走到哪个村子,都是老百姓全部跑光、粮食全部被埋、水井全部被封的局面。”当时,徐州四周密布的国民党电台几乎完全失去了作用,有的群众还故意用假情报迷惑敌人,使国民党军队成了瞎子、聋子。民心之所向、民力之伟大,由此可见一斑。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深有感触地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淮海战役深刻启示我们,没有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就没有淮海战役的胜利。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视群众如父母,群众视子弟兵为亲人,军民同仇敌忾,并肩战斗,谱写了一曲人民战争的壮丽凯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人民群众永远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根本力量,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