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代表下基层 全民参与修条例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首都开花结果

万名代表下基层 全民参与修条例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首都开花结果

2021年10月,党中央召开人大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要求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他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要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

自2019年以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依法履职中不断探索实践“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从聚焦两个“关键小事”立法修法,到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三边”(身边、周边、路边)执法检查,再到人大代表进“家”“站”就“接诉即办”立法征集意见建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诠释并印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巨大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首善之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集万民之智

出台“为民服务法”

2021年9月24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首都原创的“接诉即办”改革成果正式上升为地方性法规。立法过程中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特色。

2021年4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迎来多位拨打过12345热线的市民,他们都是通过随机邀请的方式来参加接诉即办立法座谈会的。在这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市民魏佳文准备了厚厚的一本笔记,“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2021年6月,在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南里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六位前来为法规征求意见的人大代表,以及近二十位社区居民、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提出了“精准派单”等操作性强的好建议。

接诉即办机制在解决市民诉求中应运而生,带有与生俱来的人民性。为把这部地方法规制定好,使之真正成为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 “为民服务法”,开门立法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着“将意见吸纳得更充分一些,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的原则,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法规二审前和三审前两次组织人大代表通过代表“家”“站”征求条例草案意见,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作用,密切了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二审前,全市11000余名人大代表,以340个代表之家、2938个代表联络站及社区、村镇为依托,与6.7万名市民群众“面对面”。三审前,市委统一部署,市领导以普通人大代表身份带队相继深入各区,在代表“家”“站”、基层立法联系点里再次与市民群众坐在一起。征求意见的同时,更凝聚起强大的民意共识。2021年5月、7月,市人大常委会以“开门立法”的坦诚态度就接诉即办立法问题分别进行了两次网上征集民意。线下征集意见同时进行,仅6月7日至6月11日,就汇集了来自代表和群众的7500余条意见建议。

“我提出的意见建议管用吗?”有市民曾有这样的“嘀咕”。“每条意见建议都会被认真考虑”,市人大代表陶庆华说,他建议畅通群团组织参与接诉即办的渠道,得到积极回应。市人大代表郑红强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坚持问题导向,一次征求意见活动上,发言者就部分接线员不了解政府部门分工造成派单不精准等提出了改进建议,辣味十足,调研组照单全收。不仅如此,从厘清诉求范围到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从明确各办理单位责任到细化回访考核标准,从如何更好地“全面接诉”到规定诉求人的权利义务……许多来自人民群众的“金点子”,最终成为立法为民的“金钥匙”。集万民之智,纳百家之言,民主的智慧在立法进程中持续“闪光”。

开门立法,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人大代表“聊意见”,丰富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畅通了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渠道。很多市民表示,“这次立法,人大代表跟老百姓的距离很近。”同时,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全过程、各环节“沉浸式”参与,实现立法为民做主,更由民做主。为了人民立法,依靠人民立法,才能确保立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夯实良法善治之基。

万名代表下基层

全民参与修条例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的立法和监督工作中,逐渐筋信骨强。比如,万名代表通过 “家”“站”征求意见这一做法,并非“接诉即办”立法中首次运用,在北京人大工作中早有先例。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被称为北京城市治理中民生领域的两件“关键小事”。北京市在聚焦“关键小事”的立法修法中首创了“万名代表下基层”做法,在随后的执法检查中进一步深化运用,并逐渐上升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机制,在多部法规的立法和执法检查中成为“标配”。

2019年,北京市为推进《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和《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制定工作,开展了“万名代表下基层”活动。当时担任市人大代表的全部27名市领导率先行动,1.2万名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全市247个代表之家、2348个代表联络站面对面直接听取群众意见。“罚则如何定比较合适?”“垃圾不分类,是否纳入诚信体系?”“该不该限制过度包装”……人大代表们深入基层,只为听真话。这是北京市首次在法规草案形成阶段,就将拟修订的内容通过三级人大代表在群众中征求意见,更符合实际、更易于操作,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过程。

两件“关键小事”相关法规出台后,北京市又进一步开展了“万名代表再下基层”活动,组织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通过“三边”(身边、周边、路边)检查,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1.3万名人大代表共对5627个小区、3329个村、11302处公共机构或场所进行了检查。

“万名代表下基层,全民参与修条例”,让人大代表充分参与到立法工作中,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更好地发挥“为民代言”的作用,把“人民当家做主”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同时,“万名代表下基层”实践从“全民参与修条例”过渡到“深入基层‘查三边’”,人大监督不仅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身也具有“全过程”的属性,生动体现出了“全过程”的深度、广度、力度。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首善之区开花结果

“万名代表下基层”是北京市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性实践,在多部法规的立法实践中不断得到运用和完善,由做法上升为机制,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展现了特色鲜明的“北京经验”。

《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出台过程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动员了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文明过节,参与制止餐饮浪费行动,开展代表线上调查和网络公开调查,10818名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参与问卷调查。同时,启动“人人反浪费、全民定规矩”征求意见活动,约1.8亿人次点击相关内容,超过150万人填写问卷,共收到立法建议5500余条。

“万名代表下基层”和“全民参与修条例”在《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等多部法规的立法和执法检查中得到了更多灵活运用,逐渐成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北京市在加强“两个联系”常态化机制建设方面奠定了重要实践基础,得到市委的充分肯定,并要求加以固化规范。

全过程人民民主,还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全程听取民意的“四前四方会商”机制。充分发挥人大对立法工作的主导作用,在法规论证前、一审前、二审前和表决前,组织常委会法制办、相关工作机构和市司法局、相关政府部门开展四方会商,汇总群众诉求、研究重点条款、解决难点问题,确保群众立法建议充分体现在立法各环节和全过程中。在中轴线保护条例立法过程中,相关工作机制崭露头角就收获满满,充分吸纳群众关于老房腾退、风貌保护、民生改善的“金点子”,让立法载满民意。由此可见,坚持“涉及千家万户的法规都由千家万户参与、向千家万户征求意见”原则,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了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用依法履职的创新实践生动地诠释并印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巨大优势。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中,积极开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探索,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时代内涵,谱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北京篇章,“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首善之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青春在“一起” 委员“向未来”

昨日,参加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陆续前往驻地报到,接受记者们采访时委员们个个神采奕奕地谈感受、说规划、瞰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所引述的奥运歌词“让我们一起向未来”,不约而同成了青年委员们畅谈的主题。

未来昭示文化自信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谈到“未来”,委员们无不是在“加油”中显示“自信”,在“前瞻”中高扬起“奋斗”之楫。来自教育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刘岩说:“2022年是大有可为的一年,无论是在艺术教育还是在文艺创作的田野上,都将做一系列工作。我们将秉承着文艺创作的初心,来做出为人民讴歌的文艺作品,所以这一年将是充实的一年,让我们一起加油!”

文化自信,还来自于近年来影坛上那些既有爱国情怀、又张扬个性的优秀国产影片,在这方面,来自文艺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许晓丹感同身受:“近几年,一批兼顾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传播和观众观影兴趣的优秀国产影片取得了评价和票房的双丰收,‘中国大片’在屡屡创造票房奇迹的同时,也开始走向世界,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文化自信。2022年希望我们中国的电影事业再创辉煌!”

未来成于过硬本领

未来的自信,来自于“过硬的本领”,而不是“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昨天来报到的许多青年政协委员们结合自己的专业,在提案中以“过硬的本领”展示创新成果。

来自科技界别的政协委员、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凌云向北青报记者介绍说,此次会议他带来“关于数字文化建设、推动国家文化传播能力”方面的提案。2022年是冬奥之年,他希望通过数字文化建设,提高国家传播能力。北京有很好的互联平台,可以起到良好的传播作用,可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张委员认为,“抓住了数字,就是抓住了未来”,他在新的一年将结合自己的专业推动数字文化传播平台的建设。

在科技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昊扬看来,“过硬的本领”就是不能被人“卡脖子”,“我从事的是科技行业,不断追求更好更新更强是我们行业的应有之义,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科技做得更好,要让用户遍布全世界。”

未来来自“每项任务”

“奋斗,从来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当代中国青年提出的要求深深地烙印在青年政协委员们的心中。说起“完成每一项任务”,来自工会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叶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工会主席张知谦说,要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里,努力寻求共同发展,“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我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与广大职工一同进步!”

说起“履行每一项职责”,来自教育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基础教学系教授程凯认为,站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主阵地上瞰“未来”,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掌握中医的知识和方法,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作为老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好身体、好体魄,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也是师生共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今日启动

“市民对话一把手”全媒体直播访谈节目将从1月5日晚起与广大市民见面。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四部门“一把手”就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保障人民健康等话题,与市民沟通对话。

“市民对话一把手”全媒体直播访谈节目由市政务服务局主办,以“坚持人民至上,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保障人民健康等话题,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四部门“一把手”走进北京广播电视台市“两会”直播间,通过电视、电波、视频、网络、客户端等多种形式,与广大市民沟通对话。

1月5日至1月8日,每日19时30分至20时10分,节目将连续4天在BRTV新闻频道、首都之窗、北京发布等平台同步直播。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