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自觉自信地肩负起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历史使命

更加自觉自信地肩负起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历史使命

——写在北京文化论坛开幕之际

首届北京文化论坛于7月25日至26日举办,这是对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阶段性检阅,是对北京文化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有力助推。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指明了方向。全国文化中心作为“四个中心”之一,最直接最鲜明地体现了北京作为首都发展建设的精神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国文化中心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等内在特征和独特品格,责无旁贷地承载了文化强国建设的应有使命和责任担当。华夏文明的厚重积淀,历史时代的潮流激荡,国际文化的交流互鉴,让北京这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城市,历经沧桑仍然生机盎然、跨越千载依旧青春永驻。

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要厚植根基,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必须贯彻好落实好中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牢牢站稳人民立场,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努力使文化代表人民利益、塑造民族风貌、引领时代风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要着眼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深刻把握人民精神文化需要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性的时代特点,前瞻性地谋划布局文化建设各个项目,提升人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坚持把人民作为文化发展建设的指向,自觉将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和精神面貌作为文化呈现主体,坚持在人民火热的生产生活万象中寻找有情感、有温度、有力量的文化题材,讲好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伟大实践。要注意在人民群众的文化创作中提炼真、总结善、发现美,发现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提高群众投身文化建设、共享文化成果的热情,让文化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更加凸显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

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要筑牢灵魂,坚守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涵养和精神塑造。文化的发展建设必须有灵魂、有方向。北京作为首都,有着爱国主义的先天基因,北京文化也须臾不可偏离爱国主义这一路线和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特别提出北京人民具有“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这些优秀品质,在重大历史关头、重要历史时期,会天然地转化成辽阔恢弘的家国情怀。无论是革命时期长城保卫战的奋发图强抵御外侮,还是建设时期奋战密云水库的鼓足干劲争当上游,抑或是改革开放时期大碗茶创业的向前一步果敢争先,都是北京人民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呈现。这几年,北京人民更是积极热情地投身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胜胜利7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各项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中,把“在自个儿家门口践行爱国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以文明有礼的良好形象,刷新世界对于北京、对于中国的全新认知。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要敏锐地把握北京文化这种深入骨髓的爱国精神和品格,着眼固本培元、聚焦凝心铸魂、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思想引领,进一步激发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要把爱国主义融汇于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礼赞新时代北京各行各业新实践、新创举、新业绩,着力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化精品力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断唱响时代颂歌、展现北京风貌。

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要赓续文脉,坚持发掘文化积淀,做好历史长河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小到一家,大到一国,但凡文化发展和建设都讲究传承,在传承中厚植根系、在传承中茁壮成长。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13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源头性工程,要在这个源头工程上,赓续和梳理文化发展肌理,拓展北京文化的浓醇厚重。这几年,北京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上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2021年1月,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统筹协调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与城乡建设发展、在改善人居环境中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依据。北京的城市规划要坚持把古都风韵和时代风貌结合起来,坚持老城保护和有机更新相衔接、内涵挖掘和活化利用相统一、保护传统和融入时代相协调。北京的文化建设要注意留存老城的文化形象和情感记忆,让北京独特文化内涵保存有力的直观介质,努力擦亮中华文明“金名片”。除了有形的历史遗迹遗存,建设文化中心还要特别关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落实好《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实施意见》等法规和政策文件,形成“非遗项目—传承人群—保护实体—宣传展示”等内容全覆盖的配套政策,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

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要推动创新,坚持书写时代、放歌时代,在新时代改革实践中找寻动力源泉。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创新文化更需要有意识地培育和推动。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使命,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特点。新时代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要特别关注新时代的思想和精神、呈现新时代的品质和风貌。北京是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人文与科学荟萃融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文化之都,是一个现代的、国际化的、能够体验最新最炫最酷多元文化的魅力之都。北京的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画廊、书店星罗棋布,文创空间、公共雕塑、艺术街区比比皆是,这些都是建设文化中心的强有力支撑。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云集,吸引了一批教授、研究员、大学生等知识分子,更使北京这座城市有了活的文化载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既是文化的本意,又是文化发展推陈出新的底蕴内涵。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要着眼北京这座城市近年来深刻转型,围绕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深刻反映首都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成就、新实践。要结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大文化科技融合,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推进文化的内涵创新、形式创新、业态创新。要结合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文化交流中不断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同时发挥好国家首都国际城市的窗口作用,做好中华优秀文化推广,切实提高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长安有日月,盛世尽欢歌。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已经取得了斐然成绩。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上,文化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主动和担当、更加自觉自信的精神和姿态,守正创新、砥砺前行,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行稳致远。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