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总部数量13年持续领跑 北京成就“全球500强之都”

世界500强总部数量13年持续领跑 北京成就“全球500强之都”

近日,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重磅揭晓,向世界传递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图景。上榜企业总营收达41.7万亿美元,超过全球GDP的三分之一,同比增长1.8%;上榜门槛提升至322亿美元。

这份榜单中,北京以47家上榜企业总数连续第十三年荣登全球城市榜首,其数量超越东京(26家)与纽约(14家)之和,是名副其实的“全球500强之都”。

北京蝉联全球500强“第一城”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显示,中企上榜数量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从国家分布看,中国今年共有130家企业上榜,位居全球第二,其2024年营收总额约10.7万亿美元,平均销售收入820亿美元。

北京的表现尤为亮眼,共有47家企业上榜,代表性企业包括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京东、小米、美团等。

从榜单来看,北京上榜企业不仅胜在数量,更胜在结构多元与质量齐升。作为中国经济的“国家队”,41家国企以雄厚的实力构成了北京世界500强矩阵的中坚力量。这些企业依托雄厚的综合实力与全球化业务网络,长期稳居世界500强前列,其业务版图覆盖能源、金融、通信等关键领域,服务网络遍及五大洲。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拥有6家上榜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崛起,成为北京创新活力的生动注脚。其中,京东集团排在第44位,比去年上升3位,是排位最高的中国大陆民营公司。小米集团连续7年上榜,排在第297位,较上年提高100位,创下2019年上榜以来的最大增幅。美团的排名上升57名,位居第327位。

多元生态铸就北京独特优势

北京上榜企业连续13年蝉联全球第一,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多重结构性优势的强力支撑。既有央企战略布局与全产业链优势的厚积薄发,也有科技创新策源与营商环境改革同向发力,形成良性生态。

2024年度是全球高科技公司高速发展的一年,今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高技术企业共34家,它们的平均营业收入为967亿美元,平均盈利达18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6%和24%。

科技创新是北京成就“全球500强之都”的重要支撑。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不仅汇聚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领军企业,更构建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90余所高校、超千家科研院所组成全球顶尖的科教资源网络,推动北京在2024年斩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8项,占全国28.7%,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达431人次,稳居全球城市第一。

这种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能力,既培育出本土科技巨头,也吸引全球创新要素集聚,持续强化国际科创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北京连续八年迭代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北京服务”,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环境、活力开放的营商环境以及宜业宜居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标志性的全球大型企业落地北京。

企业“从大到强”成效初显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仅有11家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迅速融入全球经济。经过2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

当前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榜单显示,今年上榜中国企业不仅数量稳居前列,而且经营质量明显提升。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平均利润达到42亿美元,同比增加7.4%,显著优于美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上榜企业11%的平均利润跌幅。中国企业“从大到强”的战略进阶成效初显。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志乐表示,企业“从大到强”,不仅意味着技术、产品等硬实力的增强,而且意味着战略管理、合规管理等软实力的增强,更意味着企业群体乃至企业全产业链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将适应国际局势新变化,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衔接而形成的合规机制,不断提升包括合规竞争力在内的软实力。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