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莫林虎:高质量建设全国文化中心 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3)

(三)通过中轴线申遗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

1.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强化独特壮美的空间秩序

什么是中轴线?北京中轴线由钟鼓楼贯穿至永定门,约7.8公里。如下图。

图片1

北京中轴线,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北京市诸多其他建筑物亦位于此条轴线上。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中轴线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周礼·考工记》记录了营造国都的规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北京城就是按照这个布局建造的,两侧的布局、城市功能延伸,都与中轴线有关。由此,我们看到在中轴线两旁对称排列各种坛庙建筑物,如天坛、先农坛、东便门、西便门、崇文门、宣武门、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等。所有的皇室宫殿、坛庙、政府衙署和其他重要建筑都依附这条中轴线而结合在一起。

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中轴线?中国自古尚“中”,“中”字在其诞生伊始,便被赋予了天人合一、居天地之中的神圣意义。由此产生的文化向心力、大一统国家的愿望,从古至今都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观念。择中立国是西周初年周公在汲取前代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它以“天下”为空间视域,通过测日影的方法找到“地中”所在,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人文基础,确定为都城,并以其为中心,在四周划定畿辅之地。因此,“中国”也有“中央之国”之意。

孔子认为“不偏为中,不变为庸”。“中庸”既是儒家的核心理念,也是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各思想体系的核心理念。正如《中庸》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的“中庸”不是平庸、庸碌、无所事事、和稀泥,而是使事物、组织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处于和谐状态,使其内在机制充满活力,各种新思想新事物不断涌现。可见,中轴线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清顺治年间,将三大殿分别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而且,这三大殿都位于中轴线之上,均以“和”字命名,再清晰不过地反映了对“和”的追求,彰显了对“中”的期许。

2022年5月25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经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目标为中轴线申遗保护,保护区域分为遗产区和缓冲区。

《规划》在这一部分提出三个要求和举措,即:

第一,做好中轴线整体保护利用;

第二,展现中轴线历史文化价值;

第三,增强中轴线国际影响力。

2.保护历史文化底蕴,留住老城乡愁记忆

第一,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按照“一街一策”要求,精心打磨每个历史文化街区,重点打造13片文化精华区。具体是:什刹海-南锣鼓巷文化精华区、雍和宫-国子监文化精华区、张自忠路北-新太仓文化精华区、张自忠路南-东四三至八条文化精华区、东四南文化精华区、白塔寺-西四文化精华区、皇城文化精华区、天安门广场文化精华区、东交民巷文化精华区、南闹市口文化精华区、琉璃厂-大栅栏-前门东文化精华区、宣西-法源寺文化精华区、天坛-先农坛文化精华区。

第二,推动老城有机更新。

第三,激发老城内生活力。《规划》提到“积极探索‘共生院’等发展模式”。什么是“共生院”?就是通过对腾退院落改造,既对老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又改善提升居民的居住条件,实现居民共生、建筑共生、文化共生。

3.弘扬老城文化价值,彰显古都魅力

第一,挖掘老城文化内涵。

第二,打造汇聚老城文化精髓的博物馆群。

第三,加强老城文化传播的科技支撑。

(四)依托三条文化带构建历史文脉和生态环境交融的整体空间结构

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承载了北京“山水相依、刚柔并济”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城市发展记忆,是北京文化脉络乃至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度交融的空间载体和文化纽带。要统筹推进三条文化带保护发展,构建历史文化遗产连片、成线的整体保护格局,守住北京千年古都的“城市之魂”,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1.传承千年运河,滋养流动的精神家园

第一,构建“一河两道三区”发展格局。“一河两道三区”中,“一河”是大运河,“两道”是全线滨河绿道及重点游船通航河道,“三区”是大运河文化展示区、大运河生态景观区和疏解整治提升区。

第二,系统开展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指出,完善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清单,系统开展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工作。

第三,营造蓝绿交织生态文化景观。什么是蓝绿交织?最直观的是,从航拍来看,大运河通州段两岸,绿色的树木与蓝色的河水交织。

第四,打造文化旅游魅力走廊。《规划》指出,做好“三庙一塔”周边风貌管控,优化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品质,积极创建集休闲、度假、体验于一体的北京(通州)大运河国家5A景区。“三庙一塔”景区是国内唯一的三教合一建筑群,也称“三教庙”,指的是:儒家学府文庙、佛教佑胜教寺、道教紫清宫和燃灯佛舍利塔。据考,燃灯佛舍利塔始建于北周,而紫清宫建于明代中期,三教和谐共存了400余年。

第五,编织协同发展文化纽带。《规划》指出,加大与天津、河北的工作对接力度,共同加强大运河京津冀段遗产保护,加快梳理大运河历史文脉。

2.守护万里长城,传承中国精神

第一,弘扬长城精神。长城精神是指中华民族团结统一、众志成城、坚韧不屈、自强不息、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伟大精神。

第二,构建“一线五片多点”空间结构。“一线五片多点”中, “一线”就是以长城墙体遗存线为保护主体,“五片”就是打造沿河城组团、居庸路组团、黄花路组团、古北口路组团和马兰路组团等五个文化精华展示核心组团,“多点”就是对长城沿线卫城、所城等指挥中枢及关口、城堡、堡寨延续至今的村镇进行系统保护。

第三,加强长城遗产保护。

第四,打造“生态长城”。加强生态涵养区的保护,开展长城所依附的山川河谷环境生态修复,保障长城文化带的生态环境安全。

3.融会一山一水,彰显西山永定河文化魅力

第一,构建“四岭三川一区两脉多组团”山水格局。其中,“四岭”就是大力推动北京西山四道山岭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三川”就是保护永定河、大石河、拒马河生态环境;“一区”就是加强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两脉”就是结合西山、永定河生态环境,构建由重要文化遗产串联的文化脉、生态脉;“多组团”就是打造一批有历史底蕴、有绿水青山、有乡愁记忆的生态文化组团。

第二,加强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三山五园,是对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是指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根据《规划》,西部以香山、北京植物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八大处公园为基础,建设生态休闲游憩区;中部以颐和园、圆明园为载体,以文化为主导功能,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交流示范区;东部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为载体,以教育和文化为主导功能,建设教育科研文化区。

第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要精心保护好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推动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东胡林人遗址、窦店土城遗址、金陵遗址和潭柘寺、云居寺、南海子等重要文化遗产考古与展示。

第四,修复永定河生态功能。2022年5月12日,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实现全线通水,并与4月全线贯通的京杭大运河实现世纪交汇。这是永定河自1996年断流以来首次春季全线通水。

第五,加强文化生态旅游功能。

4.凸显北京历史文化整体价值,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第一,以关键节点增强城市可识别性。发挥北京拥有七处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优势,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持久魅力。梳理北京70万年人类史、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脉络,挖掘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重要文物遗存遗迹,展现厚重历史,突出文化传承,传递古都韵味。鲜明生动地呈现新中国首都建设的重要印记,推动以新首钢为代表的城市老工业基地转型与复兴,强化工业遗存再利用,融入现代元素,重现发展活力。打造以“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建设智慧、生态、宜居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为首都发展培育新动能。

第二,突出两轴骨架作用。两轴,一个是纵向的中轴线,以文化功能为主,是体现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代表地区。传统中轴线注重保护与有机更新相衔接,完善空间秩序,全面烘托中轴线作为城市骨架的统领作用,充分展示传统文化精髓。中轴线北延线着重强化奥林匹克中心区国际交往、国家体育文化功能,提升国际影响力。中轴线南延线以中轴-南苑、大红门区域为核心,推进功能优化和资源整合,将南五环区域打造成国家文化、国际交往功能区,建设城市南部国际交往新门户。

另一个是横向的长安街,以国家行政、文化、国际交往功能为主,体现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形象气质。重点塑造长安街国家礼仪形象,体现长安街秩序性与人民性,重点管控沿线建筑形态与公共空间,保持严整有序的建筑界面与连续开放的公共空间,展现宏伟庄重的大国首都形象与礼仪姿态。以天安门广场、中南海地区为重点,优化中央政务环境,高水平保障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和重大国事外交活动举办。以北京商务中心区、使馆区为重点,提升文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延伸至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景观大道,提升城市东部地区综合功能和环境品质。

第三,打造城市整体文化景观格局。重点建设老城文化景观区域(老城)、三山五园文化景观区域(三山五园地区)、长城文化景观区域(长城北京段)、大运河文化景观区域(中国大运河北京段)、京西文化景观区域(京西古道)、燕山文化景观区域(明十三陵、银山塔林、汤泉行宫等)、房山文化景观区域(房山文化线路)、南苑文化景观区域(南苑及南中轴森林公园地区)、国际文化景观区域(北京商务中心区及三里屯地区)、创意文化景观区域(望京、酒仙桥及定福庄地区)等十片重点景观区域。

第四,构建非遗保护传承“北京样本”。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