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京彩好评:让青年人才“轻装上阵”

【地评线】京彩好评:让青年人才“轻装上阵”

近日,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部署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众所周知,科技创新是一场“寂寞的长跑”,离不开心无旁骛的专注和十年磨一剑的沉潜。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如果整天被琐事缠身,必然难以集中精力进行科研创新。各级各地必须把为青年科技人才松绑减负落到实处,让他们轻装上阵攀登科研高峰。

制度上“松绑”。人才创新活力能否充分、高效、持续性释放,关键在能否打破体制机制藩篱。当前,人才发展制度还存在“卡脖子”问题,部门管理过多,人才流动不畅,评价人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奖项现象严重,严重制约了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要积极为青年科技人才减负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简政放权,简化科研项目申报,对青年科研人才流动、使用不过度干预,让各类青年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才。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标准,多看“真枪实弹”,少看“花拳绣腿”,重“绩”轻“迹”,不简单将学历代替能力、职称代替实绩、论文代替成果、奖项代替贡献,让青年科技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最大限度释放人才创造活力。

时间上“给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有过这样的论断:“科学是年轻人的游戏。”科技史研究表明,科技工作者作出重大贡献的最佳年龄区是25-45岁,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从事获奖研究时的平均年龄为38.7岁。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新的“黄金时间”,如果没有充分合理的利用,就极有可能与创新成果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各级各地应建立让青年科技人才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不得安排搞陪会站台、迎来送往等应景性、应酬性活动,最大限度减少参加各类评比、例行性会议和公差勤务等行政性、事务性工作,切实把青年科技人才从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环境上“优化”。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杰出人才的诞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种子的发育需要充分适宜的阳光、土壤、空气和水分,培育青年科技人才也要构筑良好的成长环境,既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先进的研发设施,更要有宽松自由、鼓励创新的“软环境”,能够让人才不受掣肘、不带顾虑地专注从事研究。对各级人才主管部门来说,要舍得在基础研究等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避免简单的预算管理、投入产出比评估等办法,让人才创新“零负担”。对科研机构来说,要赋予青年科技人才充分的学术自主权,并建立容错机制,允许他们遭受一时挫折时,调整研究方向、从头再来。对老一辈学者来说,要发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关心和爱护后辈学人,帮助其成长为可堪重任的学术“领头羊”。(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