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拥军人物:军民团结“最美”的见证

最美拥军人物:军民团结“最美”的见证

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显著政治优势,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拥军爱军,创造了不朽的功绩,拥军模范可歌可泣的事迹绘就了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生动画卷。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拥军工作在弘扬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指明了方向,拥军模范宣传呈现出新的面貌。2014年以来,中宣部先后与民政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双拥办联合开展了三届“最美拥军人物”先进事迹评选发布活动。30位“最美拥军人物”弘扬爱国拥军光荣传统,积极融入部队建设改革和练兵备战,满腔热情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排忧解难,为军民鱼水情书写了时代新篇。

“最美拥军人物”不少出自“拥军世家”,“拥军”是他们的家风。江苏的曹迎军、倪振娥夫妇,30多年倾力回报解放军救命之恩,不仅在自家经营的上百辆客运汽车上挂起“拥军服务车”的牌子,坚持现役军人、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乘车一律免费,而且让儿子、女儿都参军服役,女儿曹恒退役后和父母一样常年拥军,儿子、儿媳、孙子也陆续加入拥军行动,全家拥军,传为佳话。山东的于爱梅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百岁红嫂”张淑贞的女儿,她发起成立沂蒙红嫂协会、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一家三代数十年如一日,弘扬拥军传统。

中国有22000多公里的陆地边界线,在边防巡逻队伍里常有义务护边员和巡逻向导的身影,他们是不穿军装的流动哨兵。新疆的柯尔克孜族牧民加尔买买提·阿卜都热合曼、塔吉克族牧民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和内蒙古的蒙古族牧民阿迪雅是其中的三位。他们居住在边境线上,有的祖孙三辈、有的父子两代接力护边,年复一年,走羊肠小道怪石坡、穿峭壁千仞无名谷,或策马在茫茫草原,他们参与边境踏查、围阻疑犯,不时与死神正面较量,只为守护自己世代生长的地方。

江西的张秀桃、河南的吴新芬、云南的宋妍嫱,共同的身份是军嫂,她们倾心守护自己的“真心爱人”。“我不是同情,而是爱你这个人。纵使我有一千个离开你的理由。我也会找到一千零一个理由来用笑容接纳你,陪你度过今后的岁月。……只要我们真心相爱,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西藏某边防部队军人王俊景因公负伤截肢后,收到了女友吴新芬这封情书。为国防献身的英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遭受巨大创伤时需要亲人的守护。正是一个个张秀桃、吴新芬、宋妍嫱,用爱,用日复一日的陪伴、照料,帮助他们在温暖中逐渐平复伤痛,坚强、乐观地拥抱挚爱真情,振奋精神开启新的生活。

子弟兵的“兵妈妈”数不清。河南的乔文娟,为了给身患白血病的战士寻找骨髓配型,行程上万公里,终使战士重获新生;她成立“乔文娟拥军优属服务中心”,悉心照料20多名身患绝症的战士。黑龙江的付淑芝,丈夫、儿子都是烈士,牺牲在消防火场。她20多年坚持为消防战士洗衣服、缝被子、织毛衣、包饺子,成为战士爱戴的“兵妈妈”。还有四川的罗大富、重庆的张兴会,以她们为代表的无数“兵妈妈”,为军营增添了家的温暖。

部队后勤保障,群众鼎力支援。西藏的村支书次仁罗布,组织村民配合部队守卡、巡逻,为部队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他以身示范,引导青年、返乡退伍军人留在高原、建设家乡、守护边境。山东的“拥军船”船长集体,在村党委的领导下,60多年五代船长接力保障“拥军航线”安全顺畅,村里始终坚持用最好的船只、最好的舵手、最好的码头义务为驻军服务。海南的梁彩雄,祖孙三代为驻岛部队送菜,岛上给养出现困难,他在热带风暴巨浪中出航登岛,驻岛官兵雨中列队,向他致敬;面对渔老板高薪聘请,他说:“我不能为了钱,把几代人为部队送菜的传统给丢了。官兵是我们的亲人,我家的船不管传多少代,只要部队需要,就一直送下去。”

部队人才培养,社会广泛助力。湖北的郭海明,在武昌职业学院推行军事化管理,按照部队需求,开设电子对抗、雷达预警、无人机应用等多个专业,并签署定向培养协议,为部队培养输送士官生。福建的曾淑煌,精心安排优秀教师为驻军官兵补习文化,进行专业培训,助力战士考军校。驻军部队也主动支持学校各项建设,军地实现优势互补、互促共赢。河北的高英,组织科技走军营活动,安排农学专家为战士传授养殖、种植、食品安全等知识,为战士退伍回乡创业打下基础。云南的张斌,随拥军慰问团到边防哨所传授书法知识,为部队培养书法爱好者,并推荐吸纳部队官兵加入省书法家协会。

部队科技兴军,民企积极参与。云南的许绍坤,以民企为依托,在军地有关部门指导下,组建了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全国首支民兵数字化应急通信分队,参与了100多次国防动员演习和抢险救灾通信保障。陕西的王宝和,带领企业研发、生产轮式装甲防暴车、水陆两用摩托车和空中突击旋翼机等产品,填补了国内防暴、维和装备的数项技术空白,多项产品投入部队使用。他还投资建成旋翼机训练场、模拟教学系统,助力官兵训练,提高技术水平。

拥军不是做慈善,而是尽义务。福建的张富英,在政府指导下积极探索社会化拥军新模式,凝聚百余家企业组成拥军“联合舰队”,为退役军人建设创业就业信息化平台,与十余个团以上单位军民共建,与千余个困难官兵家庭结对帮扶,安置退伍军人和军人家属数千人,成为非公经济组织拥军的典范。广东的莫浩棠,参战立功退役之后,创业不忘部队,在政府指导下发展社会化拥军力量,成立东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他还和战友们成立了“互助基金会”,他说:“对被帮助的战友来说,总是某个人去帮他,会感到不好意思。但有基金会来帮助的话,他会觉得这是社会的援助,是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河北的王启发,退役不褪军人作风,创业成功后,敞开大门吸纳退役军人、军属。重庆的王建,退伍之后创建“军魂园”,专门免费安葬英雄烈士和牺牲军人,并为英烈塑像。山东的袁殿华,服役期间因公致残,退伍回乡后不依赖优抚金生活,带领战友创办伤残军人福利厂,接收残疾人就业。湖南的贺晓英,在光荣院工作35年,一心一意为老红军、老八路、老战士和烈属们养老尽孝,温暖了老人、感动了社会。四川的抗美援朝老战士涂伯毅年逾九十,仍坚持不懈积极宣讲战斗经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群众拥军热情。

拥军的光荣传统,在人民和军队长期团结奋斗的艰苦历程中赓续传承,它凝结了血脉相连、生死与共的真挚情感。“最美拥军人物”的宣传,将激励广大军民自觉投身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实际行动,助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汇聚起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