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文化

无边风月在中秋——中秋诗词赏析

报告人:林峰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理论研究与评论部主任
简 介: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古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中秋诗句。中秋诗词因中秋佳节而生,又为这一佳节增添了一抹绮丽的文学色彩。走进中秋诗词,可以增进对中秋佳节的理解,更可以带领我们走入古人的内心世界,对他们在中秋节的悲喜感同身受。讲座中,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理论研究与评论部主任林峰细致地品读了中秋诗词,以最富哲理、最值得期待、最经典等分类方式对诗词进行了解析,语言生动活泼,分析鞭辟入里,充满了对诗词的热爱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
总播放:3561
发布时间:2022-09-09 10:12
  •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中秋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 诗词的美好沉淀在众多的名篇佳句当中。中秋佳节,明月高悬,清风徐来,丹桂飘香,满地月光,千家万户或楼头赏月,或品酒吟诗,或把酒临风,或池畔观花,或倚槛听歌……在这样美好的时节,唯有诗词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当月亮和诗词碰撞,名篇佳句喷涌而出。古代迁人骚客在中秋佳节,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

  • 最早的中秋诗词,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诗经》。尽管那时候没有“中秋”这一说法,但却有与月亮有关的作品,比如《国风·陈风·月出》。此诗虽无中秋之名,却可视为中秋作品之滥觞。诗中表达了男主人翁身陷爱河的生动瞬间:天上明月皎洁,眼前少女如花。美景佳人,明月清风。此景此情,令人怦然心动。

  • 中秋是万家团圆、喜庆吉祥的日子,为什么会有寂寥的心情呢?其中多有缘由,比如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此诗由写景入笔,再由景及人,望月怀远,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寂寥、清冷的中秋赏月图。最后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将自己的小情感和普天下众人的共同情感融为一体,让自己的思念之情变成了一种民族大爱、家国情怀。这首作品由于其想象丰美、韵味无穷,千百年来让人们传颂不已。

  • 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玩月》,诗题曰“玩月”,写得很清俊潇洒,但内涵哲理却格外深沉。首联写月光如水,浣洗了整个世界;颔联点明了酷暑初退凉秋即至,九霄澄静、万景澄明之景象;颈联中的“让”字堪称“诗中之眼”,乃诗中最精彩的部分;妙在尾联,阐述了人间万物变迁不断,而天上明月永恒不变的哲理。全诗气象万千,哲理分明。

  • 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作于公元818年(唐宪宗元和十三年)中秋之夜,此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住浔阳。全诗以对比之手法,抒发物是人非、今昔殊异之慨叹。昔日他流连于曲江杏园之畔,而今年却流落在江州浔阳之间,无论环境亦或心境,都形成了极大反差。全诗通过昔之乐与今之苦、昔之欢与今之忧的鲜明比照,表露了他谪居生活的无奈和伤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是一首耳熟能详的作品。该词作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之夜。东坡时在密州。此词由设问开篇,引人入胜。明月亘古便有,又何须再问?但东坡偏偏与众不同,要多此一举。于是词中一切都在这一问之中缓缓展开……通观全篇,佳构如林,警句迭出,极具审美价值。被普天下公认为中秋词中绝唱。

  • 综观《木兰花慢》,既未思乡寄远,也未怀古伤今,而通篇摹仿屈原“天问”体,就明月西沉之去向连发九问。这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之艺术气魄。该词豪纵跌宕,读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且多用散文句式入词,使词作更显挥洒自如,不可羁绊。

  • 宋朝著名女诗人朱淑真的《中秋闻笛》写得深情万种,哀婉无限。中秋之夜,传来一阵笛声,诗人因相思未解而难以入睡,更因笛声凄楚而愈加伤感。而诗人言语之间似有意避开此节,硬说自己的断肠之苦与笛声无关,如此描摩使得伤心之深切愈加过分,辛酸之情感愈加浓烈。“断肠”两字于斯反复出现,互相呼应,前后映照,正是朱淑真哀怨人生之表白,故后人把她的诗集取名为《断肠诗》。

  • 《念奴娇·过洞庭》是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被免职,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时所写。开篇点明地点、时间,依次道出平湖、扁舟、明月、星河之貌。下阕转而抒情,想起自已一年的岭南生涯,感到虽孤苦无依、万事艰难,但依然能够独葆初心、坚忍不拔。全词格调高昂,波澜起伏。

  • 《琵琶仙·中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怀念亡妻之作。词由望月开始写,由写实起笔。冰轮圆缺,清辉浓淡;人世悲苦,身影孑然。如此描绘,虽不言苦而苦涩自现。纳兰公子内心的痛苦和伤感,他独立中宵、欲哭无泪的场景,仿佛在词中得以重现,让我们看到了古今第一伤心人纳兰性德的形象。因此,我们把这首词看作“最伤心的中秋词”。

  • 在《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曹雪芹借贾雨村之手,将《中秋对月有怀》呈现给读者。此诗说的是一介穷儒贾雨村进京赶考,因身无盘缠借住在苏州城内的葫芦庙里。因与乡宦甄士隐为邻,一日受邀至甄家小坐,与甄家丫鬟娇杏不期而遇。又因娇杏两次回头。贾雨村便自作多情,将娇杏认作“巨眼英雄”,以为有意自己,回屋之后难免心中牵挂。又恰逢中秋佳节,玉镜当空,不禁触景生情,吟成一律。诗中充满他对娇杏和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1_副本

    林峰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理论研究与评论部主任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点击观看课件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机缘和大家一起走进中秋、走进中秋诗词。说起中秋诗词,人们总会想到“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等经典佳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精美绝伦的诗词瞬间。

    一、中秋的起源

    中秋节,又称为祭月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等。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我们的先人对天地、对父母都有着由衷的敬畏,比如祈祷丰收、祈求风调雨顺,他们会祭拜太阳神、祭拜海龙王;祈求爱情、祈求幸福、祈求家庭圆满,他们会祭拜月亮神。又比如,出海捕鱼,他们会祈求海神、祈求妈祖;上山打猎,他们会祈求山神、祈求土地公公等。这些对天象、对自然的崇拜,经过千百年的演变,逐渐地成为现在的一些民俗、风俗,衍生为传统节令。比如,中秋是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端午是源于古人对屈原的纪念;清明节是源于对晋国大臣介子推的祭奠和怀念。

    中秋节和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被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中秋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所以,中秋节也是中国人最隆重最关注的传统节日之一。

    二、中秋佳节当月亮诗词碰撞

    中秋佳节,明月高悬,清风徐来,丹桂飘香,满地月光,千家万户或楼头赏月,或品酒吟诗,或把酒临风,或池畔观花,或倚槛听歌……在这样美好的时节,唯有诗词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

    当月亮和诗词碰撞,名篇佳句喷涌而出。诗词的美好沉淀在众多的名篇佳句当中。古代迁人骚客在中秋佳节,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

    (一)最早的中秋诗

    最早的中秋诗词,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诗经》。尽管那时候没有“中秋”这一说法,但却有与月亮有关的作品。《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分为风、雅、颂三部,是当时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历代诗人之创作无不受其影响。

    刨根问源,寻找中秋诗词的源头,就在《诗经》里。为了让中秋诗词有一个漫长的脉络,我们尽量把中秋诗词的源流向前推溯,而最早的起源就在《诗经》,比如《国风·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由于《诗经》产生于2500多年以前,其表达方式、语言习惯,甚至审美传统,都与当下的诗词阅读习惯有很大不同,所以读起来晦涩拗口。这首作品的大意是:在一个明月高照、银辉满地的夜晚,从远处走来一位妙龄少女。这位青春少女不仅容貌姣好,而且体态丰盈,仪态大方,真是婀娜多姿!这时候又走来一位青年男子,他见眼前这位女子如此美丽,不禁心生向往。他就想,如果我能把这个女子娶回家中,那有多好!于是,他想向这位女孩表白心意,但又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启齿,只好压住自己怦怦乱跳的心。于是他的内心很纠结,一直在徘徊,有一种欲爱不能、欲说不得的心情。因此,我们把这首既跟月亮有关又跟爱情有关的诗,定为“最早的中秋诗”。

    赏析:此诗虽无中秋之名,却可视为中秋作品之滥觞。天上明月皎洁,眼前少女如花。美景佳人,明月清风。此景此情,令谁遇上,都会怦然心动,遐想无限。更何况激情四射之青春男女乎……诗中正表达了男主人翁身陷爱河的生动瞬间。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