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政协有力量”

“咱们政协有力量”

——十三届市政协委员履职掠影

“咱们政协有力量。”走过五年履职历程,许多政协委员都有相同的感受。

这力量体现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大事、喜事、要事,活跃着“政协身影”;这力量体现在助推首都发展的各项工作中,解好高质量发展“方程式”,凝结着“政协智慧”;这力量体现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千头万绪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离不开“政协温度”……

生逢伟大时代,不负使命担当。在十三届市政协团结引领下,广大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关乎“国之大者”的首都工作履职尽责、凝心聚力,把“委员作业”写在京华大地上,汇聚起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政协身影”

“大战”冲在前“大事”敢担当

疫情暴发之初,形势危急。从事医疗工作近40年的市政协委员王以新坐不住了,第一时间报名上前线。

抗击“非典”时期,她就曾带领百余名住院医师奔赴一线。再战疫情,王以新守护在居民“家门口”。连续奋战70多天,每天超过12个小时,她带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百余名医务人员坚守岗位,大年三十,仍在工作。

这,已经是她第13个在工作中度过的除夕夜了。

从大年初四起,王以新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的几个卫生站便开始接诊,周六日不停诊;早期物资有限,她便带领大家制作简易防护服和护目镜;人员缺乏时,她又主动参与咽拭子采集和隔离酒店健康监测等一线工作……不仅冲锋在抗疫一线,王以新还向政府、政协、民主党派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案,组织牵头撰写疫情防控通讯百余篇、提案8篇、建议14篇,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顶在前面、冲在一线的还有许多委员。他们或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夙夜奋战;或投入科研攻关和物资生产,为战疫持续输送硬核支援;或积极建言献策,凝聚起同心抗疫的磅礴力量。

“大战”冲在前,“大事”敢担当。

五年来,市政协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带领各界委员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大事要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策划组织、群众游行等工作中展现了政协委员的担当与风采;出色完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和举办有关专项任务。市政协领导牵头参与赛事服务保障,参与完成开闭幕式、冬奥村运行等重要工作,倾力服务保障赛事成功举办。各党派团体和各界政协委员围绕办好冬奥会冬残奥会和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提交提案49件,反映社情民意160余篇,为赛事成功举办贡献政协智慧、凝聚强大合力;积极围绕脱贫攻坚建言献策,参与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伴随着参与和奉献、荣幸与自豪,新时代政协组织展现出新形象,“政协力量”在风雨中砥砺、在荣光中绽放。

“政协智慧”

建真言献良策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助力添彩

围绕“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协商议政,是2020年市政协“头号协商议题”。

协商议政贯穿2020年全年,实现了专委会全覆盖、界别全覆盖、委员全覆盖,真正做到了汇聚政协全员力量为“十四五”规划编制贡献智慧。

怎样才能发挥政协智力密集优势,为首都发展提出真知灼见?

履职能力提升是前提。引导各级委员学知识、增学识、长见识,市政协以书为媒、以兴趣为纽带,在全体委员中启动读书活动;切实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的作用,每季度分主题学习交流;有针对性学习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充分知情明政,牢牢把握首都发展的核心要义,从时间空间多维度去思考北京“都”与“城”的关系。

广泛扎实调研是关键。从初夏到隆冬,调研持续6个月之久,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以“高精尖”为特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领域,市政协专题调研组的足迹遍布政府部门、企业、园区,共开展各类考察、座谈等调研活动130余次、专题研讨40余次,参与调研的委员及党派成员近4000人次。

历时一年时间,一份涉及9个方面、31条建议的综合建议报告出炉。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丰硕的协商议政成果里,有七成建议被市委市政府转化吸收。

谋策“十四五”,是市政协聚焦中心工作履职尽责的缩影。

五年来,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市政协共开展专题协商57项、立法协商16项、提案办理50项、民主监督75项,在助推新时代发展中体现新作为。积极运用提案履职,市政协共征集提案6897件、立案6514件,同比增长20%,实现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政协专门委员会全覆盖,界别和委员覆盖率达新高。

不仅数量可观,“含金量”也“爆表”。

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建设“博物馆之城”、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翻开市政协2022年履职“成绩单”,扑面而来的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从委员们的真知灼见里能触摸到新时代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建真言、献良策,“政协智慧”不断为首都发展助力添彩。在各方努力下,本届政协提案均已办复,提案建议办理采纳率占交办提案的84.6%,一条条意见建议转化成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推动政协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首都治理效能。

“政协温度”

反映群众冷暖“委员就在身边”

2018年,刚当政协委员,杨朝霞挺紧张,“没经验,怕履行不好政协委员职责。”但很快,她就找到了委员和本职信访工作的共同点,“都是老百姓的代言人。”她说。

屋顶漏雨、水管生锈,物业管理不到位……杨朝霞在信访工作中接触到不少老旧小区的问题。做了委员,在更大平台履职,她积极参加市政协组织的学习和调研,找到了老旧小区管理的“突破口”,通过提案呼吁加快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改革,形成老旧小区服务管理长效机制。

经媒体报道后,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给她写信,希望能把自己多年来对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问题的意见建议反映上去。

杨朝霞按着来信地址上门拜访,把老人的建议认真记录下来提交给有关部门,得到了积极回应。老人再次给杨朝霞来信时称赞道,“是政协委员的好作风推动了百姓生活难题的解决。”

老百姓的“金点子”变成了履职的“金钥匙”,一届任期结束,杨朝霞提出的提案中,与民生相关的就有10余件。在这些提案的推动下,影响市民出行的马路“骑沿井”逐一升级改造;一条公交专线的开通便捷了石景山区7000余户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说的话有人听、操心的事儿有人办,市民群众由衷感到“委员就在身边”、政府服务“真给力”。

像杨朝霞一样,许多委员都交出了满载“政协温度”的“委员作业”。王洪涛委员从青年中来,为青年代言,多年来积极为青年高质量发展鼓与呼;张丽华委员收集数万字数据和访谈资料,分析报告和对策建议,精准聚焦形成21件提案,“回天三年行动计划”里就有她的智慧结晶;吴宜夏委员在千米高山打造共同富裕的“幸福空间”,把同心结连进了老乡们的心里……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履职为民,反映群众冷暖,始终是人民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年来,市政协不建机构、建机制,立足界别特色,创新设立委员工作室(站),架起“快递”委员履职服务的“高速公路”。

五年来,市政协团结引领各界委员紧扣民生“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围绕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基层治理改革、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双减”政策落地等热点问题建言献策,协助党委政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围绕中心、凝聚人心,是政协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的根基所在。“政协温度”还体现在广泛凝聚共识中。

五年来,市政协密切与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和各界群众联系,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和港澳台侨工作顾问特殊作用,凝聚共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朋友圈”越来越广、“同心圆”越画越大。

薪火相传,新一届市政协即将开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的远征。在团结民主中体现制度优势,在凝心聚力中汇聚智慧力量,“政协力量”必将在续写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北京故事”中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