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文字“无语凝噎”

莫让文字“无语凝噎”

醉情于山水之间,描述一帧美景,却常常“无词可用”;品尝到世间珍馐,表达一种赞叹,却又“无话可说”。当世界越来越五彩斑斓,许多曾经鲜活的文字却仿佛被夺去光彩渐渐沉睡,喧嚣于耳的是充斥网络的热词和造梗,当代人文字贫瘠已然成为事实。让文字保持鲜活深刻,莫让文字“无语凝噎”,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文字蕴藏着跨越时空的巨大力量。通过文字,我们惊叹于李太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惊世才华;通过文字,我们亲临王勃笔下“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妙景;通过文字,我们知晓“六王毕、四海一”的历代更迭......斗转星移,千年已逝,无数古人领略佳作名篇,或受鼓舞、或有共鸣、或得经验、或启奇思、更或有创造。千年之间,文字的力量是震撼人心的。而今读时,不禁也有“江畔何人初见月”般古今同在的感叹——这些文字依然深深触及灵魂。

激发文字力量,莫让文字“无语凝噎”,要主动破解“思维惰性”。其实,文字匮乏背后隐藏的正是使用者的惰性思维。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快餐式”文化的盛行,在追求“快”的年代,深度思考耗费过多的时间。因此,我们习惯于经过短促的思考,用过度简化的语言“粗放”表达自身感受。当表达越来越匮乏,词汇量越来越狭窄,我们的语言就仿佛被剔除饱满的血肉,最后剩余的是触目惊心的骨头。因此,要摆脱思维惰性,让大脑思考起来,字斟句酌也是一种乐趣。要培养对事物的感受力,放下手机,体验生活,为一草一木心动,为晨光暮色流连。要调动自身积累,努力提升表达欲,随时随地记录下所感所悟,不放过任何表达的空间,要学会在简短的词汇的基础上不断扩充表达内容,让“充实性”表达成为替代惰性表达的“新风尚”。

莫让文字“无语凝噎”,要加强高质量阅读和积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薄式”的语言狂欢背后,难以掩盖的是语言的枯竭,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文字失语问题,还要肚子里有足够的“墨水”。只有积累丰富而深入,才能在表达时信手拈来、写作时“下笔如有神”。要避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式,挤出时间多读书多看报,背诵流传千古的佳作名篇,摘录精妙绝伦的语言表达,通过与书友的深度交流,找回对语言的审美。要养成“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的习惯,在原汁原味、原原本本的感知中保持独立思考,形成自身见解,明确自身观点,避免“人云亦云”的枯燥表达。

文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蕴含了无穷珍贵的处世智慧和精神财富。在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为语言表达注入自身特质,解决文字“无语凝噎”的窘境,正是人找回语言价值、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米脂县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