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系统阐述了中方促进世界安危与共、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立场主张,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根据《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正是由于——“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社会正经历罕见的多重风险挑战。”[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指出,习近平主席2014年首次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赢得国际社会普遍响应和广泛认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宋伟教授总结指出,提出与坚持新安全观对全球安全产生了两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是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提升了全球安全水平,二是综合安全与可持续安全夯实了全球安全根基。[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宋伟教授总结指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的四个方面的主要成就:一是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主要出兵国和出资国;二是坚决维护“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共识,推动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三是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四是持续强调在综合安全、可持续安全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改善全球经济体系。[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宋伟教授总结指出,要实现全球安全,一方面必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或者南半球国家,改变这些国家现在这种不利的处境;另一方面必须坚持综合安全理念,关注非传统安全对各国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的冲击,尤其是单个发展中国家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力量严重不足的困境。总之,以发展促安全,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土壤,才能有真正长期的国际安全环境。[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宋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作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系统阐述了中方促进世界安危与共、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立场主张,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中方倡导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理念指引,以相互尊重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一、全球安全倡议的背景
(一)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
2023年2月21日,中方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以下简称概念文件),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关于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背景,概念文件开篇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社会正经历罕见的多重风险挑战。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新冠疫情延宕蔓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换句话说,为什么习近平主席要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原因就在于近年来的全球安全形势虽然总体上保持稳定,大国之间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但是全球安全局势的紧张程度不断上升,各种风险不断增加,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
(二)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这三个方面的重要变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也就是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格局,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出“东升西降”的大趋势,西方大国或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分量明显下降,新兴大国和新兴经济体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崛起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当前的国际格局,在短短30年间,中国的经济总量从占美国的1/20上升到了占美国的70%。二是国际秩序的重大变化,也就是以脱钩、对抗为主题的,以美国为代表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泛滥,促使美国开始在经济上对中国进行打压、围堵。我们可以看到,美方依旧是从传统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角度出发来考虑中美关系,看待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也就是把中国当作最主要的安全威胁,要“未雨绸缪”、“先发制人”。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还是要客观看待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三是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也就是尽管到目前为止,大国之间还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但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不断集结盟友,建立更多的小圈子,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局部的紧张氛围和地区的军事竞赛。因此,中国政府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是希望为大国崛起找到一条新路,为全球热点问题的解决找到一条新路,而不是被困在传统的国强必霸、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桎梏中。四是非传统安全威胁,也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其中不仅包括传统方面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也包括越来越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同样与很多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其中,气候变化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全球有很多的小型岛屿国家,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的安全威胁,他们大多是非常不发达的。这些国家的人民多数居住在海平面以上不到2米的地带,如果海平面继续上升,他们的土地就会被淹没,甚至于导致国家的消失,只能去寻找新的居住地。除了这些岛屿国家,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人群还有很多,比如沿海城市的居民。沿海地区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大,如暴风雨、龙卷风等极端气候大多发生在沿海地区,而且沿海地区又是许多国家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所以极端气候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影响。此外,一些国家的小农户是靠天吃饭的,大多没有灌溉条件,遭遇干旱或洪涝等极端灾害就会面临非常大的生存压力。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非传统安全的问题。
在非传统安全方面,我们还要重点关注核安全问题。2016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上作题为《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的讲话,首次提出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当前,核战争、核恐怖主义一旦出现,就会给全球带来非常大的灾难,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其中,最令人担心的是除传统军事安全以外可能出现的核恐怖主义。我们当然相信,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足够理性,不会轻易使用核武器。但对于恐怖主义组织而言,他们既不是国家,也没有固定领土、人民,所以不会有所顾忌,出于一些极端主义的政治思潮,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很可能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所以,打击恐怖主义,尤其是打击核恐怖主义、保证核安全,关系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问题。所以说,概念文件指出的“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是我们面对的巨大挑战,其中核恐怖主义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需要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中国政府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目的是切切实实建立起一种新的安全观,使我们走出传统的国强必霸的霸权竞争老路,从而使大国之间可以进行健康的有底线、有道德、有边界的竞争,进而更好地应对共同的威胁,实现更有效的全球治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