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努力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走在前列

北京东城:努力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走在前列

全速推进“崇文争先”、全力做实“六字文章”

北京东城:努力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走在前列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全面落实“崇文争先”理念,做实“六字文章”、实施“六力提升”,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东城区形成生动而丰富的实践。

居民在钟鼓楼广场踢毽子

强化风貌塑造,实施精细化治理

做实社会秩序“靖”字文章,全面增强政治保障力

近年来,东城区把做好“四个服务”作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检验,坚持以“都”为先、以“都”为最部署各项工作。紧盯大事喜事,圆满完成政务服务保障任务。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常态化机制日臻完善,开辟服务中央在京单位服务窗口,实现“一站式”办理和“三个零”工作要求。聚焦使命担当,强化空间管控与风貌塑造。完成北大红楼等12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周边整治提升。推动长安街南北纵深区域品质提升和央产老旧小区、平房院落改造,打造一批“雅而秀”的高层次外交外事活动场地。着眼优良环境,持续整治提升重点地区。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完成东四南北大街、地安门东大街、张自忠路等大街提升。优化故宫周边、王府井主街等区域景观,开展钟鼓楼紧邻地区环境整治,城市更加舒朗庄重。

44条胡同实现“不停车”,近百处“美丽院落”亮相

做实城市品质“净”字文章,全面增强环境亲和力

东城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持续疏解非首都功能,努力走出一条“都”与“城”相融共生的崭新路径。在疏解上持续用力,疏解转型区域性专业市场19个,住宿业提升239家、压减客房3158间。同仁医院崇文门院区疏解病床984张,完成天坛医院一期拆除,启动北京口腔医院疏解,加快百荣世贸商城转型疏解。在整治上保持定力,完成178条大街、982条背街小巷提升,123条背街小巷架空线清零,44条胡同实现“不停车”,雨儿胡同等10条胡同成为北京“最美街巷”,近百处“美丽院落”精彩亮相。在提升上集中发力,改造北京港澳中心等百余处楼宇,中粮置地广场、中粮广场荣获“中国城市更新新地标”称号,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更加协调有序。

三里河绿化景观

实体书店建设指标、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全市第一

做实文化文明“敬”字文章,全面增强文化影响力

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东城区不仅致力于守护历史文化根脉,更在不断塑造新的城市文脉,推动实现老城古韵新生、绽放时代芳华。

聚焦老城保护复兴,重塑独一无二的壮美空间秩序。在全市率先出台历史文化街区管控导则,完成太庙、社稷坛、皇史宬等文物腾退和钟鼓楼、关帝高庙等修缮整治。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景观恢复,三里河故道重现“水穿街巷、绿树成荫”的柔美风貌。完成2.7万平方米的北京中轴线绿色空间景观提升工程(东城段),实现御道景观贯通。

强化文物资源展示利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制定文物保护和博物馆规划纲要,鼓楼展陈“时间的故事”。发布“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韶州会馆“样板间”全新亮相,颜料会馆、临汾会馆等联袂上演“会馆有戏”,百年戏台再现光影、沉睡文物焕发新生。

推动文化空间全域布局,推动居民幸福生活成色更足。出台全市首个加快“书香之城”建设的实施意见,7个大型书城、190家实体书店、5条慢生活书店探访路线密织阅读网络。区内有演出团体79家、剧场40家,占北京艺术类剧场的三分之一。文化领域全国性品牌论坛“北京文化论坛”永久落地东城。举办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活动,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全市第一。

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创新,把“文化+”这篇文章书写得更加精彩。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发布“京彩文园贷”“文化英才贷”等文化金融创新产品。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2022年文化进出口额4.02亿美元。利用老旧厂房等腾退空间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今年,金台·共享际、龙顺成文创园建成开园,为中轴线南北两端再添文化地标。

颜料会馆“会馆有戏”

打造产业集聚“四巷”,擦亮“紫金服务”品牌

做实产业发展“劲”字文章,全面增强区域生产力

东城区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重大机遇,聚焦“白菜心”,以“两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经济不断开创新局面。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金融业方面,打造REITs(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产业集聚区,2022年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占GDP(国内生产总值)近30%。文化产业方面,全区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531家,产业规模保持在全市前列。5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提名,入选数量持续位居全市首位。数字经济异军突起,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6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521家、“专精特新”企业80家。

重点功能区生机勃发。打造“故宫以东”文商旅融合生态圈,推动构建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成为国际顶级文化矩阵。投入2.9亿元升级王府井街区品质,前门大街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永外城转型升级为碳中和智慧园区,东直门交通枢纽即将建成集办公、商业、酒店等功能于一体的地标性建筑,形成全区重要经济增长点。

推动营商环境亲清有度。擦亮“紫金服务”品牌,全面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便利化,开展形式多样政企交流活动,为重点产业项目、产业空间组团派驻服务专员,上门提供一站式服务,营商环境、聚商策略、富商资源和适商生态持续优化。

金宝街

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100%,建成1200张家庭养老床位

做实社情民声“静”字文章,全面增强社会凝聚力

东城区立足民本、关切民生,紧扣“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宁、社会更加和谐共融。

持续开展环境优化美化。王府井地区成为全市首个地面不停车街区,新增共享车位近4000个。实现17个街道垃圾分类示范片区、437家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创建全覆盖。完成龙潭中湖公园改建及智慧园林建设,将承载几代人记忆的北京游乐园改造成集城市悦动、儿童游乐、赏景观光为一体的城市公园。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9%,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建成1200张家庭养老床位。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完成东单体育中心改造升级和1800平方米冰场建设,“一刻钟健身圈”社区覆盖率100%。建设提升便民商业网点74个。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完成866个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位居全市第一。打造懂技术、会方法、善服务的“东城社工”队伍,创新性地探索出小院议事厅、小巷管家等“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社会治理模式。强化“吹哨报到”作用,用心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成立全市首个金融行业党委,实施优秀人才“集贤计划”

做实干事创业“竞”字文章,全面增强队伍战斗力

东城区持续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和过硬干部队伍,高度自觉落实好“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牢记“三个务必”要求,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高。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实施年轻干部“源头储备、素质提升、择优选用”三大工程,不断充盈年轻干部“源头活水”。坚持大抓基层导向,建立45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和52个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在区委直属27个党(工)委全部建立基层党校。在全市率先成立首个金融行业党委暨东城区典当行业党委,成立区互联网行业党委和区物业行业党委。实施优秀人才“集贤计划”,打造人才发展高地。坚持发扬优良作风,大力弘扬时传祥精神,在学习道德模范中锤炼党性修养,在破解难题中淬炼本领。

龙潭中湖摩天轮广场

紫禁之东,万物勃发;时盛岁新,矢志前行。踏上新时代新征程,东城区将持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建设好国家中枢、千年古都、文化名城、人间画卷和宜居福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奋勇向前,持续书写“崇文争先”的精彩华章。

■ 保护文物古建 留住老北京乡愁

东城区委书记 孙新军

近期,鼓楼“爆红”网络,上半年钟鼓楼参观人数超20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51%。鼓楼的“爆红”不是一时之机,是东城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厚积薄发。近年来,东城区坚持“崇文争先”理念,通过环境整治、保护修缮、创作文艺作品、举办展览活动等,让鼓楼“更有味”“更有颜”“更有范”。下一步,东城区将变“流量”为“留量”。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等手段,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的事业中来,共同留住老城韵味。变“网红”为“长红”。在街区改造提升的过程中,注重城市记忆传承,以保护古老文物建筑为契机,留住老北京的城市乡愁。变“出圈”为“破圈”。通过融合多种元素、采用多元科技手段来实现文化消费场景的创新,带动更多文物开放展示、文化设施共享,进一步丰富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空间、环境、机制、服务”同向发力

营造更加安全、高效、有序的中央政务环境

东城区委副书记、区长 周金星

东城区地处国家中枢,区内聚集了几十家中央党政军单位,作为新时代首都核心区,东城区始终坚持把做好“四个服务”作为首要职责使命,重点从空间、环境、机制、服务四个方面同向发力、做好工作。未来,东城区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刻把握好“都”与“城”、保护与利用、减量与提质的关系,扎实推进核心区控规任务落实,深化城市精细化治理,切实维护核心区安全稳定,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努力营造更加安全、高效、有序的中央政务环境,为建设好大国首都做出东城贡献!

■ 街巷风貌提升改造胡同居民过上现代生活

东城区前门街道草厂社区居民 朱茂锦

我在草厂四条胡同生活了76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市东城区居民,我深刻感受到了近年来北京老城胡同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曾经狭窄杂乱的胡同如今变得宽敞明亮起来,居民家里用上了电采暖和全电厨房;昔日“冬冷夏臭”的公厕,也装上了新风系统和采暖设备,“闻味儿找厕所”成为了历史;还有装扮成花盆的宠物便便箱、上下台阶的“爱心扶手”、居民院儿里的感应式太阳能小夜灯……众多巧思设计实实在在方便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现在我们草厂四条胡同已经成了游客们争相拍照打卡的“北京最美街巷”,古色古香的街巷建筑、优美整洁的居住环境,让我们老胡同居民的现代生活更加安心暖心、蒸蒸日上。

■ 坚持“崇文争先”

构建文化赋能区域发展“新范式”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肖向荣

东城区是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载区,这里有根植于心的文化担当、融入血脉的文化自信、触手可及的文化生活、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作为一位文艺工作者,我深切地感受到东城之高、东城之厚、东城之暖和东城之灵。东城区坚持“崇文争先”理念,扛起老城整体保护和复兴的历史责任,实施一系列街区保护更新、文物腾退、展示利用重点工程。美后肆时、27号院等公共文化空间受到市民追捧,190家实体书店营造“书香满城”,“大戏看北京,好剧在东城”让文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文化活动让人民文化福祉不断增强。依托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东城区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我将继续与东城区携手,进一步拓展有首都特色和东城意蕴的实践案例,书写有高度、有温度的时代故事。

■打造“首善金融生态圈”

推动产业集聚做大做强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闫衍

在我们企业看来,营商环境就像是一个天平,一边承载着区域的发展,一边承载着企业的未来,东城区用服务管家的专业指数和精细指数,换来了项目的落地指数和企业的发展指数,我们被东城区的真诚服务深深打动。目前,东城区的营商环境改革方案已经从1.0版升级到6.0版,推出政策措施千余项,未来,东城区还将通过积极引导新兴金融机构、“专精特新”企业和文化科技融合的新业态、新项目集聚发展,持续汇集高端要素,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作为驻区企业,我们也很期待依托东城区的“紫金服务”品牌,通过“政企会客厅”等平台,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合力推动东城区和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