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把握新时代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的三个特点

中国理论网:把握新时代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的三个特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和“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部分两次论及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2023年5月,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再次指出推动国家安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在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呈现出鲜明的战略性、导向性和转化性。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深刻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的特点,有利于不断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使其与国家安全战略体系、法治体系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在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实现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

一、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的战略性

战略问题是一个国家和政党的根本性问题。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在新时代新征程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毫无疑问,国家安全同样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这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进入新时代,对于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地位的国家安全,离不开国家安全政策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国家安全政策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也彰显出明显的战略性。

一方面,运用战略思维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战略思维所涉对象大都是复杂系统和复杂过程,其强调通过观大势、谋全局对重大问题进行科学谋划,以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针对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进入新时代,国家安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必须把握“事”和“势”的辩证法,把当下和未来有机统一起来。其一,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和不断丰富发展深嵌于国家安全政策体系之中,这显示出战略思维下对“事”“势”“时”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其二,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变化呈现的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需要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加以统筹应对。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安全政策十分强调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而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这些无不呈现出着眼全局、把握大势,在政策层面统筹谋划、通盘布局国家安全的战略思维。

另一方面,在国家安全政策中呈现国家安全战略。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目前已经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等3部直接以“安全战略”命名的国家安全战略文本,这些国家安全战略的出台都包含在不断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的进程之中,其中,两部“国家安全战略”分别于2015年和2021年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进行审议,《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则于2016年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国家网信办发布。可见,国家安全战略文本都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形成的,也是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相关政策要求的具体呈现。而国家安全战略文本提出的重点任务,又充分体现于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构建新(大)安全格局、完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筑牢网络安全屏障等国家安全政策话语之中。可以说,新时代国家安全政策与战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是两者的互促互动、相融相通清晰体现了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的战略性。

二、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的导向性

所谓“导向性”强调指导和引导作用的发挥,这是政策的积极性功能之集中表现。政策往往是针对社会问题提出的,为有效应对解决这些问题,党和政府根据预定目标,通过制定并实施政策对人的行为和事物发展进行引导,从而使其朝着政策制定者希望的方向发展。可以说“政策导向”为行动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进入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这些都需要国家安全政策因时而变、因势而动更好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也正是基于此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呈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斗争导向。

第一,问题导向。问题导向即以解决问题为方向,只有勇于直面问题,才可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维护国家安全过程中,问题导向突出强调要有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彰显出攻坚克难的开拓进取精神。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加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这些都对维护国家安全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正是聚焦这些突出问题,利用政策具有因时因势而变的灵活性,从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特别是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能力进行政策上的统筹协调、优化整合,运用体系性的政策实施来解决问题。

第二,目标导向。目标导向强调从将来出发谋划工作,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指导行动,而一旦确定了目标,便围绕其进行资源配置。在国家安全政策体系中多有关于目标的政策设计,并依此推动政策目标导向行为的过程。例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对关系”,在论及重视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时指出“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这里作出了清晰的目标设置。又如,在多次会议上针对为何要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都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观政策目标表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应紧扣“两步走”战略安排,其中也包括未来五年“国家安全更为巩固”和到2035年“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的发展目标。

第三,斗争导向。在百年变局中维护国家安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充满斗争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发展进入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而且越来越复杂”。为此,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展现出鲜明的斗争导向。例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就如何在新的征程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九个必须”即包括“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其中之一是“坚持敢于斗争”;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这些政策表述表明维护国家安全在行动上必须直面问题、锚定目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三、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的转化性

在新时代国家安全话语体系中,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是并列使用的,这说明“三个体系”具有不同的作用功能。如果说法治体系与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相对应,强调国家安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战略体系与国家安全战略抉择相对应,强调国家安全的战略谋划与顶层设计,那么,政策体系则更多应同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相对应。尽管政策亦有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但更多时候往往通过政策灵活性作用之发挥,以更好应对百年变局下波谲云诡、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从而及时有效地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在“三个体系”运动变化意义上,国家安全政策与法治、战略也存在着明显的转化关系,同时由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多以国家安全政策形式呈现,这就一定程度上形成国家安全政策向国家安全思想的转化。

第一,国家安全政策向国家安全思想的转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家安全理论,除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国家安全战略文本外,国家安全政策可以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最为重要的载体。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到之后不断丰富发展,从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精髓要义的“五大要素”“五对关系”到“五个统筹”“十个坚持”,均是通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全会文件加以直接呈现。这些足以说明国家安全政策与思想理论意义上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之间的紧密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一方面,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另一方面,呈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国家安全政策又必须向更高阶的国家安全思想理论转化,两者有机统一于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实践自觉中。

第二,国家安全政策向国家安全法治的转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也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为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就要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之保障作用。对国家安全而言,必须把国家安全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一些重要的国家安全政策应尽可能转化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例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全会文件多次提及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这些无疑是政策上对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提出的要求,而要落实这些要求则需将其转化到国家安全法治体系中。为此,近年来我国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步伐显著提速,一系列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党内法规接连出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第三,国家安全政策向国家安全战略的转化。这种转化意味着国家安全政策地位的上升,因为政策更多表现为具体的措施要求,而战略则是筹划和指导国家安全全局的综合性方略,具有明显的顶层决定性和全局统领性。一般而言,国家安全政策体系中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普适性强、覆盖面广的要求,往往可能上升至国家安全战略层面。例如,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提出“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大力推进国家安全各种保障能力建设”等,这些都与此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国安委会第一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就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是高度契合的。又如,中央政治局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提出“五个坚持”,强调“统筹做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新型领域安全等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方向国家安全工作”等,无疑又把之前国家安全政策体系中关于构建大安全格局和这些重点领域的政策要求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安全政策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毫无疑问,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的应有之义。只有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相互关系中,深刻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的特点,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让国家安全政策体系持续发挥作用,助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院研究员,博士)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