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消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信息消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家居企业个性化全屋定制系统,备受消费者青睐;主打专业电竞的新款高性能便携式计算机,销量表现创新高;物流企业推出数智化供应链兴农服务项目,助力优质农产品出深山……作为我国增长迅速、创新活跃、辐射广泛的消费领域,信息消费已成为市场扩内需、产业促升级的关键动力。①

信息消费加速发展正当其时

从本质上看,信息消费是一种新兴的消费业态,与大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②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条件下新的消费场景持续涌现,信息消费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形成交汇,为扩大信息消费提供了广阔空间。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本轮科技革命的一个亮点,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日渐加深,信息技术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转、价值链整体跃升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信息消费作为一个新兴的消费业态开始扩容成长。特别是5G、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消费的链条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耦合程度进一步加深,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扩大信息消费有着更广阔的空间。当前推动信息消费提质增效,是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技术演进规律的必然选择。

信息消费群体规模可观,消费内容涵盖范围持续扩大,生产生活场景持续积累。从与信息消费相配套的指标看,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相关软硬件设施的普及进程加快,为信息消费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撑。③从当前承载信息消费的载体看,既有生产领域,也有生活领域,伴随着信息接收载体轻型化、便利化,以及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消费场景线上线下相融合,深度和广度均得到极大拓展。在线教育、在线问诊、在线娱乐、远程办公、柔性定制等一系列线上需求呈井喷式增长,这些新需求反过来又推动了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加速创新。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支持方式多样化,信息消费稳健发展有坚实的政策保障。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强调要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扩大升级信息消费,涵盖商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交通等多个领域。示范项目也是牵引推动信息消费的重要力量,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名单中包含151个新产品和新服务,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同侧面。从政策支持的着力点看,一个是致力于提供充足的应用场景,很多应用场景的原始需求都来自于生产第一线;另一个是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机结合。在支持方式上,按照市场和政府双轮驱动原则,顶层设计和试点推进相配套,信息消费稳健增长的政策体系逐渐完备。

信息消费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提质增效前景可期

信息消费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信息消费在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前景可期。

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一是拉动传统消费。新一代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加速信息流动,从而让供需实现更加精准的对接。打破信息不对称之后,线上线下消费的融合力度加大、速度加快,形成了线下生产、线上销售的运营模式,为消化商品市场生产的各类物品增添了强劲动力。④二是培育消费新动能。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相关应用相继落地,信息消费领域的产品、业态、运营模式都在发生新变化,新的消费热点频现,新动能加快成长。随着各类配套政策落地落细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特别是在当前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背景下,扩大信息消费对于推动整个消费加快恢复有明显的牵引带动作用。

信息消费将有力促进工业、服务业领域的产业转型升级。从工业领域看,智能制造产业链条需要各类信息有效合成,产业链各环节由不同类型的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信息消费是重要的枢纽,正是由于这个枢纽的存在,信息的投入和产出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闭环。⑤以工业互联网为例,通过实现市场主体、各类要素与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等各环节叠加配套,工业互联网能够激发出信息消费增长的巨大潜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从服务业领域看,信息消费促转型催生出传统线下服务以外的各类线上服务和运营模式,极大丰富了消费体验,平台经济在助推这类模式方面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

信息消费将在改善民生福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前期技术应用积累的经验日趋成熟,信息消费作为一个潜力较大的新兴业态,在改善民生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主要通过四个路径发挥作用。第一,便利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用。随着生产生活领域智能化基础设施广泛应用以及信息消费普及程度提高,出行、购物、旅游等与人民幸福感、满意度密切相关的活动,其体验感和消费者效用进一步提升。第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数字技术加速了信息服务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加之众筹、众包等团购模式的出现,增加了线上服务的规模经济效益。第三,强化应急保障体系运转。信息消费的兴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应急保障体系运转的压力,通过渠道分流、提供多样化选择等方式,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第四,信息消费创造了新的就业形态和岗位。信息消费链各环节会对运营、管理、服务、保障等产生巨大需求,客观上催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拓宽了已就业群体的增收渠道。

扩大信息消费面临三方面难题

一是消费习惯理念不够普及。信息消费的种类、内容、模式不断扩展,越来越丰富,且很大部分属于超前性、升级性消费,除去一部分消费理念超前的年轻人以及升级消费意愿和能力较强的群体外,有很大比例的人群仍然习惯于传统消费方式。他们对很多新兴的信息消费不感兴趣、不愿尝试,持观望态度,或者认为这些属于超出自身支出预期的“没必要花的钱”,如果不是生活工作场景中已经到了必须对此进行消费的程度,可能就不会去接触、尝试和体验。智能运动手环等终端智能化产品、在线健身、云上观展、远程教育、互联网医疗、虚拟购物、知识付费、线上会员付费等,接受的人群比例、消费规模还不算高。

二是消费能力水平较不均衡。消费能力水平不均衡的结构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消费整体水平的提升。具体来看,当前我国信息消费能力水平的不均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城乡间不均衡。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在信息消费产品的市场丰富性、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消费理念等方面存在差距,乡村地区信息消费仍然相对滞后,规模与速度增长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二是群体间不均衡,主要是网络新生代和老年群体消费能力不均衡。目前的信息消费往往需要消费者具备基本的文字能力和电子产品操作技能,这对于网络新生代来讲不是难题,但部分老年人对电子产品操作不了解甚至相对比较抵触,会影响信息消费潜力的释放。

三是产品服务供给仍不完善。一方面,有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实质创新性和对传统产品与服务的替代性优势仍然不足,导致不少消费者认为这些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性价比不够高,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忠诚度。甚至有些智能化产品可能更容易发生质量问题,如果服务跟进不及时,会进一步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尽管目前很多智能信息产品相比传统产品更加智能化、数字化,但对一些群体来讲在使用上还存在较高门槛,这也限制了一部分消费群体和场景。从这个角度看,只有产品在创新和智能化方面更加彻底,信息消费的市场容量才能不断扩大。

坚持系统观念,推动信息消费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程度加深,高质量发展对信息消费的形式、内容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充分认识扩大信息消费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民生福祉方面的重要意义,坚持系统观念,探索构建促进信息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发挥好政府在扩大信息消费中的引导、监管、服务等作用。政府在促进信息消费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弥补部分细分领域的“市场失灵”。特别是在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部分,政府投资起到的是杠杆作用,能有效降低初始投资风险。信息消费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隐私保护等,需要政府履行好监管者的职责。

积极引入民间投资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民间投资门槛,按照政府投资先行、民间投资跟进的思路,拓宽信息基础设施融资渠道。探索构建收益分成机制,提高投资者积极性。总结好现有5G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经验,从要素保障、多元化融资支持等方面构建一体化激励民间投资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强化信息消费全链条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主要的着力点就是强化信息消费过程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避免出现“店大欺客”的现象。把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结合起来,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加强信息服务提供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建设,畅通消费者反映问题渠道,形成市场主体、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个人多方共同参与治理的局面。

当然,信息消费正处于稳健发展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信息消费不是凭空产生、另起炉灶,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现有产业基础、消费习惯、收入水平、数字素养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最终结果。信息消费已经成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环节和内容,要坚持系统观念,按照消费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紧密结合的原则,以产业、资本、技术、人才、数据多方融合共振为着力点,推动信息消费实现高质量发展。

持续完善政策体系。一是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结合互联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统筹规划、科学制定、细化完善引导信息消费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支持信息消费前沿技术研发,拓展各类新型产品和融合应用。引导地方设立信息消费专项资金,推动出台支持信息消费发展的政策,切实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加大对信息消费领域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二是进一步完善信息消费统计监测制度。明确指标定义和数据采集渠道,确保可操作性,并能有效反映信息消费发展情况。建立健全信息消费评价机制,定期发布信息消费发展指数,指导和推动信息消费持续健康发展。加强信息消费领域统计标准规范建设。三是由相关部门牵头,会同产学研各界及时开展有关数据资产定价等前沿重点问题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有关政策体系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

壮大新技术新模式。一是鼓励企业加大新技术新型终端研发。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聚合效应,加快推动可穿戴设备、AR/VR、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高端消费终端产品迭代。⑥二是加快培育信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能力,扩大信息消费市场规模。三是实施补短板、锻长板行动计划。梳理尚存的“卡脖子”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重要软件,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实施联合集中攻关计划,在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重要软件上不断实现突破。发挥我国在5G、无人机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持续加大理论研究、行业应用,争取率先形成产业优势。四是及时总结相关项目试点示范经验,侧重在丰富应用场景、探索新的融资模式方面加快形成长效机制。特别是在支持新技术新模式应用转化方面,投融资机制应及时跟上并迅速匹配,做好因地制宜。探索制定合理、适度的消费者补贴政策,为新技术新模式得到足够的场景使用经验奠定扎实基础。

继续升级消费载体。一是加快推动信息基础设施提速升级。鼓励地方政府加快5G、数据中心、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移动物联网、“双千兆”网络投资,持续扩大5G移动网络、“双千兆”网络覆盖范围。打造“5G应用”“双千兆”示范小区、园区、写字楼,更好赋能信息消费,促进信息消费需求增长。二是加快信息终端普及和升级。鼓励手机、计算机等智能终端企业设计研发普及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引导智能终端企业研发生产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类智能可穿戴设备。

强化示范引领作用。一是树立一批行业应用标杆。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教育、传媒、文旅等行业融合发展。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运营商、软件服务商、平台方积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探索行业需求和应用场景,打造行业领域特色应用场景和标杆高水平示范项目。二是加快建设一批示范城市。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资金引导、政策支持,推动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加大在数字内容、远程医疗、云领域、新型终端消费产品等重点领域的创新应用力度,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的信息消费标杆。三是积极开展信息消费培训工作和体验活动,开展技术培训、知识普及工作。鼓励各行业积极举办信息消费领域大赛和研讨会,进一步扩大信息消费影响力。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一是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体制机制。持续开展APP侵犯用户隐私、个人权益等问题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APP软件服务商违法行为的处置力度,拓宽举报APP违法行为的反馈渠道,及时关注舆情,对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违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打造安全、顺畅、透明的信息消费环境。规范消费者数据使用,开展全流程监管。二是构建公平有序的信息消费环境。加大互联网市场的监管力度,持续推动“二选一”“垄断”等不正当竞争的专项整治活动。提升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能力,综合运用实地核查、拨测检查、技术检查等方式,加大整治软件强制捆绑、流量劫持、恶意屏蔽等扰乱市场竞争秩序行为的力度。建立健全信息消费信用管理体系,加强信息消费的信用管理,实施失信惩戒。三是畅通消费者投诉受理、反馈机制,让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做到“接诉即办”,形成办理的闭环,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行业声誉。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注释】

①韩鑫:《信息消费展现蓬勃生机》,《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4日。

②李铭毓:《信息消费的概念及发展综述》,《管理观察》,2019年第5期。

③陈艳霞:《国内信息消费发展态势及前景展望》,《商业经济研究》,2020年第8期。

④陈淑娴、任宗强、倪考梦:《信息消费创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经济导刊》,2020年第3期。

⑤柳思维、杜蓉:《信息消费的内涵界定、经济功能与影响因素:一个文献述评》,《消费经济》,2018年第4期。

⑥裴淑媛:《数字信息消费及模式研究:基于沉浸体验视角》,《商业经济研究》,2021年第18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