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在学思践悟中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最高法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在学思践悟中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如何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把调研成果转化好、运用好,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突出问题导向、实干效果、领导责任,在深化政治理论武装的基础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专项整治突出问题,不断将开展主题教育的良好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

找问题

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基本功”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今年3月以来,最高法多次召开会议,对抓实抓好主题教育中调查研究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作出部署安排。

最高法党组突出问题导向,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审判执行工作堵点难点制定调查研究实施方案,明确了院领导牵头调研的18个课题和各部门牵头调研的39个课题,并将最高法咨询委员会调研的9个课题纳入调查研究“大盘子”一体推进。

“题目紧扣法院工作实际,注重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既有政治类调研课题,也有审判管理、绩效考核、司法建议、司法改革等体制机制建设问题,还有一些重大司法实务问题。”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表示,选定的调研课题具有较好的覆盖面、代表性和典型性。

4月至7月,最高法院领导、司局级领导、咨询委分别带队外出调研24、166、18个团次,调研地点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6个市(县)。各调研组开展座谈交流611场、发放调查问卷11075份、个别访谈1648人次、实地走访544次、查阅资料1638次。

“调研中发现有的院庭长以‘三个规定’为挡箭牌,不担当、不履职”“家事审判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多,我们觉得不能将‘因案制宜’简单化,还是要通过典型案例、会议纪要等逐渐完善规则”“法律规定认罪认罚制度是全覆盖的,但实践中主要以轻罪为主,主要症结是思想理念需要转变”“法官员额应该有进有退、动态调整,既符合司法规律,又传导压力,从而激发队伍活力”……在7月12日最高法召开的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上,最高法咨询委员会9个调研组的组长围绕审级职能定位改革、“三个规定”落实、执源治理、涉诉信访、司法公开、类案检索、家事审判、认罪认罚从宽、法官遴选等课题介绍调研情况,重点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50余条意见建议。

据悉,最高法院领导结合自己牵头课题的调研情况作了深入、务实的交流讨论,共同研究如何抓好调研成果转化落实。对一些具体工作当场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对需要进一步研究落实的意见建议确定初步工作安排。

求实效

写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

衡量调查研究开展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实效。

根据中央指导组指示要求,最高法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提前部署,制作调查研究问题清单模板,要求全院各部门及咨询委如实填写,督促各调研组找准问题、提实措施。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院各调研组共查找问题200余个,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200余条。

最高法认真研究采纳调研报告中的意见建议,通过调研真问题、触动真问题、反映真问题、真反映问题,促进真解决问题,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路举措和具体任务。

一项项调研成果,正在迅速转化落地,为调研奠定了“实”的基调。

其中,最高法民一庭以“数字经济背景下民生权益司法保护问题”为主题开展调研,综合运用座谈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把调研同执法办案等工作有机结合,外出调研10次、召开座谈会23场,走访地方法院和有关单位26家。随后,一批网络消费典型案例发布,进一步维护网络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营造有利于消费升级的法治环境。

目前,最高法各调研组正在面向各部门收集对典型案例开展解剖式调研的有关内容,对在典型案例解剖中发现的新问题,将及时纳入检视整改问题清单,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对策建议和政策措施,努力实现“解剖一个案例、解决一类问题”的效果。

立新风

形成从严管党治院“大生态”

实现审判工作现代化,审判管理是保障。法院队伍该怎样管?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不够科学怎么办?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这一问题,调研组在收到本院各部门、各地法院和专家反馈的800余条意见建议基础上,经反复研究,形成新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

自7月1日至9月30日,新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试点在具有代表性的11个省(市)法院组织开展。做实全员绩效考核,把评案与考人贯通起来,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一个样的问题。一体融合推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特别将“三个规定”落实作为检验一体融合推进“三个素质”建设的试金石,以抓实“三个规定”小切口带动全面从严管党治院“大生态”。

此外,最高法立案庭围绕“实质性化解涉诉信访矛盾及解决年底不立案”问题,由庭领导带队,分赴重复访滞留访高发、信访情况复杂、立案偏离度高的河北、吉林等地,通过座谈访谈、统计分析等方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

“审判阶段存在就案办案、机械司法问题”“申诉信访环节未发挥前端过滤和复查实质化解功能”“‘三跨三分离’案件配合协同机制不健全”“存在月末、季度末‘控制收案’问题”……对于调研中发现的种种问题,调研组直面不回避,整改不含糊——

短期能够解决、需要尽快改进的问题,立行立改、马上就办。例如针对某长期在京缠闹、重复访的突出信访案件,制定包案分工方案,督促推动相关法院拿出过硬措施,该涉诉信访问题得到初步化解;

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问题,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例如针对各种变相不立案问题,调研组专题调研分析,形成问题清单,以专项通报形式下发各高级人民法院,要求问题突出地区限期排查整改。

在全面依法治国这场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中,人民法院通过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找准司法审判的职责定位,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在学思践悟中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本报记者 张晨)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