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坚定不移推进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和深层改革

【理响中国】坚定不移推进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和深层改革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强调:“我国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要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顶层设计,深化贸易投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市场准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综合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路径,是一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软实力的综合体现,对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中国来说,意义重大。

XxjpsgC007184_20230316_PEPFN0A001

位于乐亭经济开发区的河钢乐亭钢铁有限公司(3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照片,唐山(河北)

一、构建中国产业竞争新优势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新需求

近年来,我国整体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要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新阶段需要开发劳动力要素的新优势。从产业竞争成本角度看,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已渐行渐远。20世纪80年代,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短缺”是该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改革开放政策引领下,中国经济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个体户、私营经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农村人口开始大规模地向能够为他们提供就业和更高收入的城镇和城市流动,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民工潮”和中西部人才向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的地区流动的“孔雀东南飞”的局面。

在对外经济方面,在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情况下,中国很多企业采取了“三来一补”的贸易方式,即由外商提供技术、设备、原材料、来样、配件,负责全部产品的外销;中国企业提供土地、厂房、劳动力。中国企业利用外商提供的技术设备以及来料、来样、来件进行生产、加工和装配,生产出的产品交由外商在国外市场销售,以此方式分期偿还外商的技术、设备价款或信贷本息。“三来一补”解决了中国企业当时面临的资金、技术和设备严重短缺的问题,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极大地稳定和提振了外商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大量涌入中国;个体户、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汇率制度和税收制度改革进入深层次;许多乡镇企业由于产权不清、竞争力不足开始衰落,民工潮从原来向乡镇企业流动进一步转向大城市、一线城市流动。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进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GDP导向的政绩考核机制,促使二次工业化进程加速进行;加之1994年分税制的改革和1998年的最后一次福利分房的结束,住房商品化快速推进。由此带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相互促进的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民工潮逐步被民工荒所取代。2003至2004年,技工荒和民工荒从中国东部局部沿海城市开始,逐步蔓延到各大经济发达城市和区域。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不断上升,从原来的低于东南亚国家的平均水平,到高于甚至若干倍于东南亚国家的平均水平。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对要素质量提出了新需求。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辉煌不再,必须开发劳动力的新优势,这一新优势不仅需要数量优势,更需要质量优势。

二是民营企业发展提出新需求。民营企业基本上是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三年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较大;中国房地产业自2015年就进入消化泡沫、去杠杆、去库存的新周期;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超65%,步入中后期的缓慢增长阶段;美国抑制通胀的政策加速美国经济衰退,欧洲经济由于俄乌战争和高通胀处于下行趋势,日本经济乏善可陈,2023年世界经济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尽管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身份和地位早已确立,但在发展过程中,一旦民营企业出现一些问题,就会出现关于民营企业“不堪大任”“民营企业需要退出”等不当观点,极大地影响到民营企业家的经济预期和信心。这种情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十分不利。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市场经济中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促使各种要素、原材料、零部件、商品和服务向价格高、利润大的部门流动,而价高利大的部门恰是资源利用和资源配置最有效的部门,这种有方向的流动促使市场经济成为迄今为止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经济形态。而那些具有民营经济身份的市场主体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契合属性,使得民营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高效运行的必备条件之一。民营企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设中扮演的角色不可或缺,意义非凡,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三是制造业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期。中国制造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需要补足一些领域例如存储芯片、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发动机、医疗设备、工业软件等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另一方面,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制造业必须向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上述三个方面,对中国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改革提出了新需求和新方向。

二、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改革方向至关重要

2017年以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指标数据为基础, 中国加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之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根据这一体系的评价指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营商环境从1.0版到现在6.0版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例如,最新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排名上升到第31位,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这些进步的取得,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始终坚持了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改革方向。

一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我们推进营商环境的深层次改革必须把握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在营商环境改革实践中不断坚持、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分别针对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内外联动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为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比较好的纠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即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内在矛盾。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最终会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形成各个行业的私人垄断资本利益集团,这些私人垄断利益集团会选举出自己的政治利益代表,最终决定了社会资源的分配。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必然走向两极分化,社会分配的重心始终偏向资本,致使社会资源难以充分利用,资源配置效率大打折扣。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和根本利益与人民的利益高度一致,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社会主义公有制能够最大限度的纠正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又能够持续保持和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效率更高,也更加趋向公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依靠国有企业的不断改革、民营经济活力的充分调动、各类各层次市场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更高层次的开放等举措,坚定不移推动,才能得到不断坚持和完善。

XxjpsgC007344_20230815_PEPFN0A001

福州市马尾区重点引进的“精专特新”台资项目福建优你康光学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操作自动机械设备进行隐形眼镜制镜、封包、灭菌等流程。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8月15日摄

三、坚定不移推进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和深层改革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营商环境的优化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一要打造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装备、人工智能、核心工业软件、关键材料等,投入资本巨大,投资周期长,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或者单纯依靠政府力量都难以形成产业优势,需要有效融合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两种力量,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充分结合起来,共同作用,打造良好产业生态,加快产业优势形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北京市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主平台的建设,就充分体现了这两种力量的融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些城市对其战略产业实施“链长+链主”制,主动布局,积极谋划,也是两种力量共同发力的成果。

二要为企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创造条件。要建设数字政府、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政府要做出表率,率先垂范,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要从“中小企业的感受度”出发,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高频共性问题,切实降低企业的制度性成本。这方面,四个一线城市以及杭州、重庆等城市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例如,北京5个方面的典型经验即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机制、涉税业务“全市通办”、市场监管风险洞察平台、小微企业获得电力“三零”专项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企业入驻政务服务中心等在全国复制推广。杭州创建政商“亲清在线”数字平台,涵盖“诉求在线直达-政策在线兑付-服务在线落地-绩效在线评价-许可在线实现”等功能,实现了惠企政策兑付“一键达”。

三要千方百计吸引所需人才落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各地要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实际情况,从吸引人才政策和人才体制机制入手,真正解决所需人才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人才在居住、通勤、孩子入托、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为人才落地和成长搭建适宜平台,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党校)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