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杨韶蓉:【跟着习主席学国学】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

QQ图片20230803090025_副本

杨韶蓉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副主任

点此观看视频

本期“跟着习主席学国学”节目,我们一起来学习“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这句古语。

2021年11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古人说:‘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让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头,把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使命扛在肩上,携手前行,接续奋斗,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创更加繁荣美好的地区和世界!”

“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价值概念。何谓“义”?《淮南子·缪称训》中有一个很好的说法:“义者比于人心,而合于众适者也。”《释名·释言语》解释说:“义,宜也。”所谓“义”,就是适宜、正当、合理、善、好之意。“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的意思是说,从适宜、正当的方面考虑揆度事情就一定有所得,依靠、凭借百姓做事就一定能成功。

从《晏子春秋》的记载来看,晏婴对“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的解释是:“谋于上,不违天,谋于下,不违民,以此谋者必得矣;事大则利厚,事小则利薄,称事之大小,权利之轻重,国有义劳,民有如利,以此举事者必成矣。夫逃人而谟,虽成不安;傲民举事,虽成不荣。故臣闻义谋之法以民事之本也。”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前770—前476)齐国名相晏婴言行的一部史书,是刘向所校先秦古书之一。银雀山汉墓亦曾出土竹简本《晏子春秋》,其成书时间较早,是研究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一部重要文献。可以看出,重民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普遍成熟,在今天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