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推进首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当好推进首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中图分类号] D616; U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9-0067-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党的二十大再次进行部署。这不仅是党中央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时强调:“北京要继续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始终保持国际最先进水平,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构建首都现代化交通体系、推动首都交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当前首都交通建设现状和成就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首都交通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牢牢把握“先行官”定位,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加快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努力打造建设交通强国的首都样板,当好首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当前,首都城市交通面貌焕然一新,市民交通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迈向纵深。伴随着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北京朝阳站、丰台站、清河站等铁路枢纽开通运营,“七站两场”综合枢纽格局形成。京雄城际、京张高铁等开通运营,市域内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352公里,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构建。京秦、京礼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网“断头路”清零,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23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96公里,对外交通辐射能力大幅提升。大运河京冀段实现游船互联互通,首次开通跨省际航道。开通国贸地区与廊坊北三县通勤定制快巴,38条跨省公交线路常态化运营,环京通勤更加便捷、效率有效提升。

绿色出行体系加速形成。通过持续优化绿色出行供给,构建起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网融合的绿色出行“一张网”,公共交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2022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73.4%,北京获评全国首批“绿色出行创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织补加密,地铁线路达27条807公里,覆盖12个行政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域内市郊铁路4条、365公里,线网总规模居全国第一;11条地铁线路最短发车间隔缩至2分钟内,列车兑现率、正点率均达99.9%以上,运行质量效率国际领先。地面公交线路、站点布局持续优化,运营线路达1638条4.29万公里,实现三环内24小时全覆盖,中心城和城市副中心建成区地面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公交专用道达1005车道公里,开通定制班车线路、旅游公交、医院专线等多样化公交线路376条,实时公交、车厢拥挤度查询覆盖全部线路。慢行系统逐步连片成网,建成全国第一条自行车通勤专用路,日均骑行量达5000辆次,安全、友好、便捷的自行车出行环境逐步形成。2022年,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数在全国排名第二,中心城慢行出行比例达49%、创近10年新高。

智慧交通助力便捷出行。推出国内首个绿色出行“一站式”服务(MaaS)平台,日均服务人数超450万。开放全国首个40平方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区域,测试道路达323条1144公里,自动驾驶发展水平全国领先。轨道交通首都机场线率先应用基于EUHT-5G的地铁通信传输平台。开通国内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自动运行的轨道交通燕房线。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业务平台,实现涵盖19个交通领域的动态运行监测和协同服务。

交通综合治理不断深入。成立市长任组长的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构建起“区域协作、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共担共治、综合治理工作新格局,形成了超大城市交通精细化治理的生动实践。完成道路停车改革,1046条道路、9.2万个停车位实行电子收费并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观念深入人心,基本杜绝了黑收费、乱收费、议价收费等现象。多措并举调控拥车用车,进一步优化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优先向无车家庭配置指标,惠及54.7万个家庭成员;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等措施,小客车车均出行强度持续下降。加强拥堵治理,2022年北京市高峰拥堵延时指数在全国排名首次降出前十。

推动首都交通高质量发展肩负的任务

当前,首都交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现实存在,居民出行仍面临长距离通勤、出行不便捷和交通拥堵等诸多“痛点”,推动首都交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要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针对轨道交通对京津冀协同和“一核两翼”空间格局的支撑不足,轨道交通线网层级还不完善,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轨道与地面公交、自行车、步行等网络间的“多网融合”仍在起步阶段等问题,要打破地域间、行业间、部门间壁垒,构建高位协调、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加快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多网融合”,提升综合交通整体效率。

要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针对绿色出行“一张网”效能发挥不够,绿色出行比例与期望还有差距,且越往后调控难度越大等问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推动交通领域节能降碳减排工作持续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绿色发展理念,优化绿色出行供给和拥车用车调控政策,优化运输结构和能源结构,持续提升绿色出行比例。

要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针对“互联网+交通”的背景下,市民对交通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拥有更多期待,而借助新技术推进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行业管理能力仍处于探索阶段等问题,要把数字化作为创新驱动的主引擎,加快推动新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推进装备技术升级,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实现交通建设、运行、服务、管理全链条信息化、智慧化。

要进一步提升交通系统韧性。针对首都交通安全发展的根基还不够稳固等问题,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以提升人员素质、提高车辆设备设施质量、改善运营环境和管理为关键要素的安全基础,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动态监测预警和抢修救援能力,实现首都交通安全、高效运转。

建设首都现代化交通体系的思路举措

首都交通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落实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着力优化供给、调控需求、强化治理,持续推进落实“十四五”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加快实现交通发展“三个转变”。

第一,在一体化融合发展上下更大功夫。贯彻好落实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着力构建首都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骨架,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和各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

在深化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上,加速构建“轨道上的京津冀”,协调推进京雄商高铁、地铁平谷线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城市副中心线西段等整体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市郊铁路公交化运营。完善城市群快速公路网络,实现京雄高速全线通车,加快推进承平高速、东六环入地改造等建设,持续改善京津冀“单中心、放射状”路网结构,进一步提升路网通达性。建成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推进城市副中心站等配套交通设施建设,逐步构建枢纽集群。强化交通运输协同管理,推进联合治超、执法等法治协同,围绕安全风险防范拓展京津冀三地联动合作领域。

在推动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上,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突破技术标准障碍,推动国铁与城铁票务系统兼容,逐步实现国铁与城铁在北京朝阳站、城市副中心站的安检互信;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服务城市通勤,加强运输服务联程、技术标准兼容、要素资源共享和体制机制对接,推动实现“一套体系、一网运营、一票通行、一站安检”。推动轨道与公交、慢行、道路网等“多网融合”发展,实现轨道、公交一张网、一张图,优化调整线路,缩短轨道车站与公交站点换乘距离,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便捷性和吸引力。

第二,加速交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贯彻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和市委工作部署,持续推动交通出行结构、运输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加快交通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增强首都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持续优化出行结构。进一步构建便利互通的公共交通体系,推动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加速构建绿色出行“一张网”,推动慢行系统的优化提升,大力助推“骑行热”,推进水、路、绿三网融合。提升公共交通人性化、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水平,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出行需求,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提升市民绿色出行意愿。

持续优化运输结构。充分发挥铁路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中的骨干作用,坚持“宜公则公、宜铁则铁”的原则,提高全市重点大宗货物到发绿色运输规模。加强对重点货类、重点企业及枢纽的监测,提升矿建材料、钢材及相关产品等重点物资的绿色运输规模。研究探索利用轨道交通非高峰时段开展货物运输。

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实施存量小客车置换新能源车补贴、纯电动小客车不受尾号限行等政策,对进入五环内行驶的非新能源小客车和货车采取限行政策,倒逼社会车辆新能源化。结合营运车辆到期更新,推动出租、公交、道路客货运等行业更新新能源车。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材料、技术和设备,推动废旧路面、沥青等材料资源化利用,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在交通行业应用。

第三,构建智能交通体系,加快推动交通新旧动能转换。围绕支撑“五子联动”成局成势,坚持深度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一体推进,推动《北京市智慧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实施,聚焦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行业治理精细化、场景应用智慧化,全力塑造交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建设智慧交通基础。充分应用市级“算”“库”“云”资源平台,重点开展交通码、图层、感知体系、EUHT专用网建设,为进一步夯实智慧城市数字底座提供支撑。编制交通行业二维码编码规则,在行业监管、轨道交通、智慧停车、高速公路等领域先行应用。依托全市统一地图数据,补充交通基础设施精细化图层、轨道时空基准体系及空间地图等交通专题图层。推动构建交通行业全息感知体系,持续推进交通数据、视频资源的汇聚共享,强化数据潜力挖掘和应用赋能。

建设智慧交通大脑。按照“数据驱动、技术赋能、应用集约”的原则,强化行业企业数据采集联动,统筹建设共性能力支撑平台,整合构建“监测调度、行业监管”两大平台,推进TOCC三期建设,打造智慧监测、智慧预警、智慧决策、智慧调度四位一体的交通运行综合监测系统,搭建数字化共性支撑平台,实现统一数据、视频、地图和指挥调度服务;建设交通“6+4”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打通行政审批—综合监管—综合执法—信用管理的链路流程,构建线上线下结合、检查处置一体、风险信用分级的新型监管模式。

建设智慧交通应用场景。智慧出行,重点推进北京MaaS2.0建设,拓展服务功能场景,构建MaaS生态圈。智慧信控,重点拓展信号灯联网调控范围,全面提升信号灯智慧调控水平。智慧地铁,重点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地铁运营新模式,建设轨道交通超级大脑。智慧公交,重点构建公交业务管理新模式,持续推广定制公交服务。智慧停车,重点制定建设标准,汇集全市公共停车场动静态数据,提供一体化停车信息服务。智慧养护,重点推进公路管养新模式,完成京雄高速(北京段)智慧公路建设。智慧交通枢纽,重点开展示范建设,提升接驳换乘便捷性和路网通行效率。智慧货运,重点实现危货、冷链、重载普货、新能源配送等运输车辆监测定位和电子运单,等等。

第四,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交通。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隐患治理、风险防控、应急处置”为抓手,加强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持续提升交通系统韧性,确保首都交通安全平稳运行。

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增强抓安全生产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压紧压实、工作措施抓实抓到位。

强化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公共交通、“两客一危”、道路施工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强化风险防范和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重点时期安全监管和督查检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预防性养护和技术状态监测,全面推进平安工地建设,推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处置工作,加强道路运输执法和秩序整顿,确保行业安全稳定。

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交通应急保障体系,健全多部门联动、多方式协同、多主体参与的综合交通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和各层级预案,持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应急演练培训,提高及时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交通系统安全韧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作者简介:吴世江,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