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新时代首都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进新时代首都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16; F299.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9-0063-04

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科学开展首都之治、扎实推进新时代首都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首都城市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总体目标,扎实推进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积极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牢记责任使命,全力以赴确保首都城市运行安全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首都城市管理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始终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全力以赴抓好城市运行安全保障。

坚持底线思维,持续增强城市运行安全韧性。打造宜居城市,保安全是基础、是底线、是衡量和判定宜居城市的先决条件。推进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要坚决把“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作为应尽之责、分内之事,纳入日常运行管理,做到与行业监管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聚焦城市生命线、电力设施、供热设施、燃气、环卫设施、环卫作业、车用能源站、广告牌匾、有限空间作业、限额以下工程施工安全10个重点领域开展排查专项整治。围绕“查什么”“怎么查”,结合有关标准要求,梳理形成了“1+10”的检查清单,做到带“图”进场,当好“施工队长”,精准排查、“靶向”督导。

坚持源头治理,提前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把好安全准入关,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从事后补救惩罚向事前预防转型。落实国务院关于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的部署要求,组建地下管线治理专班,加快推进燃气、供热管道老化更新三年行动,推进80个小区水电气热等管线改造实事任务,全力守好群众生命线。持续为全市燃气用户更换、加装安全型配件,在去年完成100万户实事任务的基础上,不遗余力抓好第二个100万户安装任务,坚决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组织开展城市体检,摸排城市管理领域短板问题,力争把风险查在前、把漏洞补在前。

坚持综合施策,打好常态化管控“组合拳”。围绕电、气、热等城市管理行业领域,统筹开展日常管理和服务标准规范工作,制定印发《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运营管理服务规范》,完善新型储能电站、生物调和燃料油等新生业态安全管理规范,压实各方监督管理和主体责任。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部署开展防汛工作,健全防汛责任制体系。建立健全全面感知、分级预警、分级处置机制,实现精准监管、科学预防。完善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做好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牢牢守住城市运行安全底线。

坚持依法治理,形成有力法治保障。围绕城市运行安全,持续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上账燃气非居民用户开展全面排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供应、使用燃气行为,严查破坏电力及石油天然气管道设施违法行为,形成强力震慑。组织开展“打非治违”,统筹推进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保持新生违建零容忍。全面贯彻执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等制度,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首都城市管理工作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的核心是人”“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民生问题,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坚持把“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放在首位。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让人民满意更是具体的。紧盯“每月一题”、城市管理网格和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渠道反映的群众呼声,深化“热线+网格”接诉即办、主动治理,努力将工作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活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统筹开展专项执法,规范治理“城市家具”、广告牌匾、架空线入地,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落实“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机制,提振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的精气神。开展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入户大走访、结项回访等活动,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行一证办电、一证办气、免申办等举措,推动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全域通办、全时能办。

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针对当前基础设施不完善、布局不均衡等问题,采取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努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电力、燃气等重大项目落地,推进油、气、氢、充电等车用能源服务站一体化设置管理,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实现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全覆盖,提前超额完成25万个充电设施接口民生实事任务,累计建成41.54万个。完善电动汽车充电桩(站)布局,建成充电桩29.79万个、换电站264座。编制发布加氢站专项规划,建成加氢站14座,让市民选择更多、更方便。

真正把群众的需求和诉求放在心上。聚焦通过市民服务热线集中反映的路灯不亮、供暖不热、厕所改造等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推进无灯路治理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城市副中心二期景观照明设施改造,推进景泰桥、左安门桥等景观照明项目建设,在去年完成119条无灯路治理的基础上,推进不少于70条无灯路路灯补建,实现原无灯路段应亮尽亮。完成2022—2023年采暖季供热保障,实现群众诉求五连降。推进煤改气、煤改电、拆迁上楼工程,全市3481个村实现清洁取暖,核心区燃油锅炉清洁能源改造58座、山区村农户清洁取暖改造1.5万户,实施“冬病夏治”改造603项,全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树立系统理念,进一步凝聚首都城市治理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集约发展,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城市是一个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汇聚交织的复杂系统。首都城市管理工作要树牢系统观念,强化统筹协调,推进系统治理,积极构建与新时代首都发展相适应的超大城市治理新体系。

加强统筹协调,提升城市运行承载力。结合北京能源结构实际情况,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统筹煤电油气氢能源供给,建立科学高效的热电气联合调度指挥体系,确保首都能源供应总体平衡。根据今年高温天气预报、单日最大电力负荷可能再创历史新高的趋势,精准把握供给侧、需求侧数据信息,大力推进绿电进京,做到科学研判、心中有数。推进CBD、怀柔科学城、亦庄等500千伏输变电以及北京东—通州北、北京西—新航城等500千伏外送电通道重点工程建设,确保迎峰度夏、温暖过冬。推进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全力提升首都能源保供能力。

强化系统思维,提升城市管理一体化。树立“规、建、管”全周期管理理念,发挥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职能作用,从制定发展规划、政策衔接、协同机制等层面,加强横向沟通、协调联动、一体推进,杜绝“前端规划漏项、中端建设甩项、末端管理受限”等问题发生。加强地下管网更新改造的综合统筹、部门协同。强化多元共治,推动央地协同,发挥管城理市志愿服务、街巷长、小巷管家、社区议事会等机制作用,形成美好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树牢“一盘棋”思想,提升行业监管协同性。北京城市管理点多、链长、面广,覆盖能源运行、市政公用、环境卫生、环境建设、市容景观、综合执法等诸多板块。在工作中树牢“一盘棋”思想,坚持统筹谋划,科学合理安排,强化行业内部协同、整体联动,把同一板块或相关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做到同心同向、同频共振。针对深层次问题,组织开展深度调研,着力从政策、机制、标准、设施、资金、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系统谋划、协同破解,推动形成解决问题的整体合力。

突出精细管理,不断提升首都城市环境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北京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关键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首都城市管理工作聚焦整洁、优美、有序、宜居、宜业目标,坚持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恒心,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首善标准,提升环境建设品质。坚持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在重大活动服务保障、重点区域环境治理、街区更新等工作中,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对标对表新版城市总规、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副中心控规和“十四五”城市管理发展规划,突出抓好环境建设重点项目实施,落实核心区控规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核心区控规新三年行动计划,确保牵头7项、参与28项任务按时高质完成。

实施精细治理,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完成两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推进无违法建设区创建、开墙打洞治理、占道经营治理、架空线入地、天际线治理、无灯路治理等工作,城市空间更加清朗有序,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什刹海环湖步道向市民开放,雨儿胡同、前门草厂、杨梅竹斜街等一批精品街区惊艳亮相,成为网红打卡地、对外交往新名片。深入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新三年行动,对全市5393条背街小巷“一街一策”做好方案设计,严把设计品质和工程质量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抓好全周期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管控。紧盯居民三率、生活垃圾管理三率和分类设施达标率等指标,建成覆盖1.6万个小区(村)的垃圾分类体系,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稳定在18%以上,生活垃圾减量近30%,回收利用率达到38.5%以上,在全国生活垃圾分类评估中名列前茅。持续深化垃圾分类关键小事,科学布设桶、车、站、楼分类设施,加强专业处置,基本满足北京市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强化京津冀协同,建立小卫星监测“发现—移送—惩戒”联动机制,治理大型垃圾堆放点。

推进“五大行动”,维护良好环境秩序。深入开展服务首都功能优化提升、执法为民暖心解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城市人居环境整治以及首都城管执法品牌打造“五大行动”,综合运用处罚、暗查、约谈、通报、曝光等一系列措施,持续加大整治力度,确保违法形态动态清零。贯彻落实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开展基层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活动,展示新时代首都城管执法新形象。

强化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首都城市智慧管理水平

打造智慧城市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趋势。北京城市管理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科技为城市管理工作赋能,推动首都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坚持创新驱动,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注入新动能。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数字标杆城市的功能优势,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牢牢抓住“京通、京办、京智”智慧终端建设机遇,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打通数据壁垒,推动资源共享。向生活垃圾分类、地下管线管理、燃气安全等重点领域场景应用拓展,以“问题处理”和“行业流线管理”双轮驱动,实现态势感知、问题受理、智能调度、联动处置、考核评价等全流程监管,形成智慧管理的新应用新实践。

实施网格化管理,推动城市管理流程再造。优化网格化管理机制,拓展专、兼职网格员范围,研究出台网格员管理规范,探索“热线+网格”“网格+执法”“网格+气象”“网格+供热”“网格+燃气”“网格+充电桩”等场景,提升网格问题发现和处置效能。推进城市部件普查,构建统一编码、权责清晰的城市部件数据库,为推进自动派单、问题扁平化处理夯实基础。启动“网格化平台”功能升级再建,搭建市、区、街三级互联互通、数据同步、业务协同的一体化贯通平台架构,将数据资源、人员力量、服务事项下沉至社区网格“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子。

强化城市感知,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突出抓好核心区城市感知体系建设,围绕行业管理需求研提技术需求,建立健全全面感知、分级预警、分级处置工作机制,推动感知发现、决策指挥、协调处置、终端反馈等闭环全周期管理。运用科技手段,推进城市体检,全面开展风险点、危险源普查,动态诊断城市运行体征,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

[2]党的二十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