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挺起钢铁脊梁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挺起钢铁脊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钢铁作为国民经济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被称为“工业的粮食”。钢铁工业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也是我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钢集团”)是新中国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鞍钢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在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挺起钢铁脊梁。

一、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国钢铁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史,是一部党领导实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奋斗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缺钢少铁”到粗钢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全球占比50%以上,我国钢铁工业创造了世界钢铁发展史上的奇迹,有力支撑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国防工业、装备制造等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铸就了“钢筋铁骨”。

钢铁行业平稳运行的关键在于实现供需动态均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钢铁行业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克服自身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低等痛点,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和勇气,大刀阔斧去产能、调结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退出过剩产能超1.5亿吨,取缔“地条钢”产能1.4亿吨,产能利用率恢复到合理水平。钢铁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有力推动兼并重组。截至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粗钢产量的43.4%,比“十三五”前的2015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通过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行业发展格局得以重构,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对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更为有力。

鞍钢集团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以强化战略重组促产业优化升级。2021年,成功实施鞍本(鞍钢集团和本钢集团)重组,重组后粗钢产能达到6300万吨,成为我国第二、世界第三大钢铁企业,形成“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新格局;2023年,与辽宁省朝阳市签署凌钢集团股权转让协议,成功参股凌钢,持续放大规模效应、协同效应、集聚效应。

鞍钢集团聚力数字化转型,以数据赋能,为场景赋智,近5年累计投资64.5亿元,实施463个数字化智能化项目。图为鞍钢集团智能工厂标杆示范——鞍钢股份冷轧厂彩涂分厂。 鞍钢集团供图

进一步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巩固去产能成果,加快创建新发展环境下钢铁产能治理新机制,使钢铁产能按照市场需求合理释放,促进优胜劣汰、供需平衡。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加快推进钢材应用拓展计划,密切关注下游行业转型升级新需求,加强产业链合作,确保行业供需保持动态平衡。鞍钢集团将聚焦钢铁主业,持续推进鞍本整合融合和区域重组整合,朝着粗钢产能7000万吨级目标迈进,推动构建钢铁产业新格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坚持壮大发展实体经济,锻造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实力”。

二、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建设由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的产业体系,以先进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科技创新是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钢铁材料助力制造业迈向产业链中高端的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钢铁企业,强调“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开发生产更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为钢铁行业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

我国钢铁行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在品种开发、流程优化、工艺创新、装备升级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锻造自主创新能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在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研发新产品方面投资同比增长14.0%,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1.2%。钢铁产品更加高端,自主可控能力更强,汽车用钢、大型变压器用电工钢、高性能长输管线用钢、高速钢轨等钢铁产品进入国际第一梯队,第三代高强度汽车钢、高等级管线钢板、宽幅超薄精密不锈带钢等高端产品实现由“跟跑”向“领跑”的跨越。我国22类钢铁产品自给率超过99%,其中19类达到100%。鞍钢集团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近3年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8%以上,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鞍钢制造”广泛应用于“华龙一号”核电站、“蓝鲸一号”超深水钻井平台、港珠澳大桥、神舟系列等国家重大工程,挺起了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鞍钢钢轨独家供货中国高铁“海外首单”印尼雅万高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助推中国制造美名远扬。

钢铁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鞍钢集团聚焦钢铁主业,生产多种优质钢材,努力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图为鞍钢集团生产的优质镀锌板整装待发。 鞍钢集团供图

智能制造是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必须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我国钢铁工业抢抓数字蝶变机遇,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和钢铁场景深度融合,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钢铁工业注入新型生产力,鞍钢集团等企业建立起“黑灯工厂”、智能车间,多家钢企投入一键炼钢系统,我国钢铁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1%,引领工业领域智能化升级。鞍钢集团连续多年将“数字鞍钢”建设列入工作重点,聚力数字化转型,以数据赋能,为场景赋智,近5年累计投资64.5亿元,实施463个数字化智能化项目。鞍钢股份鲅鱼圈分公司打造新冶金流程智慧透明工厂,产线自控化率100%,5500毫米厚板产线全流程数字化车间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处在从“并跑”到“领跑”的新征程上,要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推动。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作为首要任务。鞍钢集团将一以贯之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在践行新型举国体制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中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锻造国家战略科技钢铁力量。

三、着力维护产业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化背景下,必须充分认识到维护产业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钢铁是工业的粮食,铁矿石是钢铁的粮食。我国每年铁矿石消费量超过14亿吨。铁矿石资源供应不足、高度依赖进口,是影响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核心问题。为防止钢铁产业被“卡脖子”,我国已将铁矿石列为国家战略矿产资源,全面启动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正式启动“基石计划”,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全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3%,投资增长位居采矿业之首,增速比上年扩大6.4个百分点,部分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鞍钢集团拥有铁矿石资源储量140亿吨,占全国的16%,是国内最具铁矿石资源开发优势的企业。鞍钢集团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为己任,确定了钢铁、矿业“双核”发展战略,对辽宁和四川地区铁矿石资源进行系统规划,成立鞍钢资源有限公司,实施产能稳定化、生产柔性化、矿山绿色化、管控智能化、产品市场化、资产证券化的世界级矿山建设路径,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资源开发企业。铁精矿产量近年来连创历史最好水平,2022年达到5260万吨,其中国内452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5.8%,铁精矿规模保持国内第一、居世界第五,有力发挥了自有资源对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全力推动“基石计划”,18个项目入选该计划,6个已开工建设,其中西鞍山铁矿建设刷新了国内新建矿山项目要件办理时间最快纪录,建成投产后有望成为技术领先、绿色、智能、无废、无扰动的世界一流地下铁矿山,可增加千万吨级铁精矿产量。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钢铁行业必须加快建设更具韧性的供应体系。要增强国内矿产资源基础保障能力,稳定和提升国内矿石供应能力,提升铁矿石自给率。积极探索海外矿产资源利用方式,降低铁矿石供应集中度。同时,扩大废钢替代产品应用,进一步完善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废钢资源,从源头上减少铁矿石需求。鞍钢集团将坚定不移推进“双核”战略,以打造“世界级成本、世界级产品、世界级规模”为目标,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矿产资源企业,加快实施“基石计划”,确保到2025年铁精矿产量比2020年增长20%,2030年实现翻一番,打造保障我国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压舱石”,构筑国家发展安全的钢铁屏障。

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绿色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钢铁行业作为典型的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能源消费总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是节能减排的“主战场”。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推动钢铁产业体系绿色化,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钢铁工业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污、降碳为重点突破方向,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引领世界钢铁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节能方面,极致能效工程深入推进,通过技术、结构、管理系统优化,2022年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总能耗同比下降2.5%,主要工序能耗持续下降。在减污方面,执行全球最严格的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已有62家钢铁企业3.14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已基本低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在降碳方面,以能源结构、工艺结构和材料技术迭代推动产业链协同降碳,2022年我国钢铁行业吨钢碳排放量相较于2000年下降约40%。

鞍钢集团努力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长期以来,我国钢铁行业以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为主,2021年我国长流程钢企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8吨(碳排放核算边界到钢坯工序),其中炼铁环节碳排放占约70%以上。鞍钢集团积极发展低碳炼铁新技术,以氢气作为燃料和还原剂,使炼铁过程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从源头上解决碳排放问题。2022年9月,全球首套绿氢零碳流化床高效炼铁新技术示范项目在鞍钢集团开工,将形成万吨级流化床氢气炼铁工程示范。近年来,鞍钢集团在节能、减污、降碳方面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制定绿电发展实施方案,充分利用自有厂区及矿山闲置土地、厂房屋顶等自有资源开发光伏及风电,提升绿色竞争力;“基于低碱高硅球团的低碳排放高炉炉料解决方案及其应用”获世界钢铁协会低碳生产卓越成就奖;鞍钢集团矿山绿化复垦保持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累计完成绿化复垦面积3800余公顷,复垦率达91.6%;等等。

未来10年是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由“大”到“强”的关键期。钢铁行业需要强化以绿色低碳需求为创新导向,加大创新资源投入,重点围绕氢冶金、低碳冶金、薄带铸轧、极致能效、绿色环保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前瞻性、突破性、颠覆性技术,打造世界钢铁绿色低碳原创技术策源地。鞍钢集团将坚定不移把绿色低碳转型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积极参与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等平台,加快研发应用低碳冶金技术,深挖节能降碳潜力,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亮底色,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钢铁力量。

作者: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