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祥:烛照山乡守梦人

刘秀祥:烛照山乡守梦人

这个夏天,刘秀祥的心情格外惬意——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在高考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刘秀祥说。

刘秀祥是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自2012年从临沂大学毕业回乡至今,已站上三尺讲台整整11年。

刘秀祥家境窘迫,却不坠志向,伴随着家乡的发展而成长,沐浴着社会的关爱而成才。如今,他又把这一切,无私地反哺回家乡的土地。11年里,他耐心“劝学”、多方“助学”,坚持不懈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所带班级495人中,有近一半的学生毕业后返乡,成为望谟县的建设者。其中,望谟职业学校的80名教师中就有36名是他的学生。

从一个家境窘迫、背母上学的少年,成长为如今受万千学生尊敬的“灵魂工程师”,刘秀祥始终初心不改,为山区孩子点亮梦想,引导激励他们朝着人生理想的方向一路前行。

逆境求生 在困顿中拥抱光明

刘秀祥的少年时光是泡在苦水里的——4岁丧父,母亲受刺激后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11岁时,两个姐姐与哥哥相继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

那时,尚在读小学的刘秀祥,被迫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每天早晨5点起床,给母亲洗脸梳头,准备好早餐和午餐后,才能出门上学。每天,他要花两个小时翻过两座山到达学校,下午放学后,再花两个小时徒步回家给母亲做晚饭。

对于刘秀祥来说,这仅仅是他面临的诸多困难中的冰山一角。

小升初时,刘秀祥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望谟县一所民办中学免费就读。尽管当地政府已解决了部分困难,但是刘秀祥仍面临着“要上学就没有时间照顾母亲”的困境。在左邻右舍都为他揪心时,他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母亲去上学。

初中3年,刘秀祥艰难地维持着母子俩的生活。初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邻县的一所高中,并带着母亲求学。

在带着母亲求学的路上,刘秀祥尝遍了无数艰辛,只因心中考大学的信念格外坚定,所以他都一一克服了。然而令他绝望的是,2007年高考前夕,他因重感冒导致考试发挥失常,无缘大学。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沉后,刘秀祥重新振作起来,选择复读。了解其家庭情况后,学校免去了他的学费,让他心无旁骛,一心就学。2008年,他终于圆梦大学。这一次,他依然坚定地带上母亲前往山东求学。

2008年8月,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事迹不胫而走,他本人立刻成为国内几十家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与此同时,他的事迹也引起了不少爱心人士的关注,一时间四面八方的资助向他涌来。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拒绝了多数人的资助。

“一个人的困难和挫折,并不是你向他人或社会索取的资本。”抱着这样的信念,刘秀祥在大学期间通过大量兼职,不仅养活了自己和母亲,还资助了不少家乡的困难学生。

至此,刘秀祥终于拨开云雾,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反哺桑梓 舍弃高薪回乡育人

大四那年,刘秀祥收到了不少公司抛来的橄榄枝,但是他却放弃高薪背着母亲踏上了回乡的路途。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他的愿望不就是走出大山吗?如今这一愿望就要实现,为何又匆匆返乡?

原来,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刘秀祥深刻地认识到,物质贫穷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精神贫穷。于是,毕业后的他以特岗教师的身份回到了望谟县。他希望那些孩子在追梦的道路上,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快要倒下的时候,一转身就能看到身后的他。

“我就是想告诉那些和我以前一样困难的孩子,人生一定要有梦想,有梦想就要去努力奋斗。”刘秀祥说。

除了照顾母亲,刘秀祥把大部分收入和时间都花在了学生身上,这让与他一样家庭困难的学生深受触动,也找到了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动力。

10余年来,家访成为刘秀祥的必修课。他骑坏了8辆摩托车,走遍了望谟县所有的村庄,先后将众多孩子劝返回校。

“没有刘老师,我不可能读完大学。”李小兰(化名)哽咽着说。

李小兰是刘秀祥的学生,母亲有智力缺陷,家中还有一个在读书的弟弟,全家仅靠父亲一人务农维持生活。看到常年艰辛劳作的父亲,她决定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却被刘秀祥及时拦了下来,并借“爱心人士”之名对她提供资助,让李小兰和弟弟得以继续学习,并先后考上大学。

“我也要像刘老师那样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追逐梦想。”2021年,李小兰毕业后毅然选择回乡,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一路走来,更多的“李小兰”紧跟刘秀祥的步伐,奋发前行,回馈桑梓,奉献社会,成为有用之才。

不忘初心 教育路上无悔前行

要完成劝学与资助学生的事业,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为了家乡的孩子都能获得更好的教育,刘秀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助学走乡村”行动上。这是他在2012年8月发起的助学行动,主要是通过积极发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建立资助对接档案,形成较为稳定的一对一或一对多资助体系,让家庭贫困的孩子都能如愿进入学校读书。

目前,在刘秀祥的四处奔走和大力推动下,望谟县获得资助的家庭困难学生达4896人,资助金额超过1700万元。

“事实上,‘助学走乡村’行动的力量依然有限,最重要的还是要激发孩子们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渴望学习,通过努力实现理想。”刘秀祥表示,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老师并不完全是一份职业,更是学生的‘人生引路人’和‘灵魂工程师’”。

2013年,刘秀祥担任望谟民族中学后进班的班主任,这个班共47名学生,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很不理想。当时,很多老师都断言,这个班没有人能考上大学。

但是刘秀祥却不这样认为,他没有理会“在这些学生身上不必花精力”的“劝告”,始终坚守自己“一个都不放弃、一直都不放弃”的信念,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们提高成绩。

这期间,刘秀祥经常带学生到家里吃饭。初到老师家,孩子们很拘谨,刘秀祥就和妻子换着花样做好吃的给他们吃,并找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们聊天谈心,不断拉近师生距离。时间一长,学生们渐渐与刘秀祥亲近起来,开始管他叫“祥哥”,以至于后来学生们到他家都变得无拘无束、无比自然,刘秀祥和妻子不用动手,学生们就会主动去厨房洗菜做饭,像在自己家一样。

在刘秀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关爱中,学生们在不断增长的存在感、获得感、成就感中重拾信心。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全班47人均考上了大学。

勇毅笃行 踵事增华踔厉奋发

2018年,望谟县成立实验高中,刘秀祥走上了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的岗位。

在教职工大会上,刘秀祥满怀激情地说:“我们通过3至5年的时间,一定能把教学质量提上去,你们有信心吗?”

台上刘秀祥讲得激情澎湃,台下教职工却反响平平。他们都觉得这个目标无异于天方夜谭,“全县中考前1000名的学生,仅有几十个选择县实验高中,我们的学生基础不好,让他们都考上大学太难了!”

刘秀祥将老师们的质疑看在眼里,随后撸起袖子展开了他的教育提升行动:通过此前创建的省、州级刘秀祥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刘秀祥名师工作室,积极邀请名师专家开展公益演讲,传播正能量;带领教师到教育发达省份研修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再通过不间断的学生德育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刘秀祥的努力下,5年时间里,望谟县实验高中的教学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刘秀祥的影响和带动下,望谟县教育质量也有了巨大提升。

“我们从刘秀祥老师的身上看到,培养优秀的学生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望谟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县抢抓“新两基”“普十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政策机遇,对中小学校教职工进行充实调整,过去10年间,该县教师队伍人数从2012年的3737人增加到2022年的5126人。

与此同时,通过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和“4+2”教育突破工程,望谟县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陆续建成望谟民中、实验高中、五中、六中、职中、实验小学、民族小学等一批教育项目,为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望谟县教育事业的可喜变化仍在继续,而刘秀祥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在黔西南州,以刘秀祥为榜样,大量优秀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截至目前,全州共培养黔灵名师65人,省级骨干教师300人,州级名师816人,州级骨干教师2308人。

十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让刘秀祥获誉无数:2012年至今,他先后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最美教师”等称号,两次入选“中国好人榜”,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2022年,刘秀祥光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大会期间,他作为全国37位党代表之一和贵州省唯一入选代表,走上了大会“党代表通道”,发出了山区教育的声音:“我将继续与广大乡村教师一起奋斗,让山里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拥有更好的出路和更多的选择,做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守梦人。”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社)

责任编辑:魏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