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几点思考

中国理论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几点思考

2023年9月7日,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事关东北全面振兴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新时代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的行动指南。吉林全面振兴是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东北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需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核心要义,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同吉林特定的历史环境、社会条件和文化传统等紧密结合起来,把吉林全面振兴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使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在吉林的生动实践。

一、深刻领会重要讲话精神,充分把握中央要求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需要我们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对东北、对吉林所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吉林篇章。

一是深刻理解东北振兴对于强国建设、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东北地区拥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亿多人口,建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东北地区的发展稳定在国家发展全局中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0次到东北地区考察调研,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谋篇布局、指明方向。党的二十大将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也是构建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布局的客观需要。东北地区充分发挥本区域的禀赋优势,坚持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可以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之一,对于提高经济总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吉林全面振兴是东北振兴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全省上下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为东北振兴乃至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深刻领会重要使命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看问题,都是从大处着眼,一个地方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早在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在这次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了东北“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要求。安全问题作为东北的使命定位,与国家的安全大局休戚相关。东北地区依靠地理方位、历史积淀、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发展潜能,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压舱石”作用,产业安全基础不断巩固,能源安全保障作用不断强化,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国防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昔日,当国家缺油少气时,东北承载着为共和国输送动能的使命;当人民缺衣少食时,东北承载着给大江南北供给粮食的使命。今天,东北地区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思路、扬长避短,为国家安全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比如,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辽宁的总产量为496.9亿斤,吉林的总产量为816.16亿斤,内蒙古的总产量为780.1亿斤,黑龙江的总产量为1552.6亿斤。黑龙江的粮食产量占全国1/9,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储备量均居全国第一。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在推动东北振兴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第一条就讲到了粮食。他指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夯实,粮食产量占全国1/4,商品粮占全国1/3,调出量占全国40%”。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需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和要求。

三是深刻领会一以贯之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视察吉林,在其讲话中均强调了改善民生问题。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提出要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提出要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使人民共享东北振兴成果。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提出要切实改善民生。这次东北之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他惦念着到灾情严重的村子看一看,先看田,再入户,观村容村貌,更察乡亲们的急难愁盼。他指出:“灾区下一步的考验就是温暖过冬,要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需要我们充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改善民生”等一以贯之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充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吉林实践,明确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的发展基础和历史定位

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对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考量和深邃思考。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决定》,确定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战略安排、前进道路上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等。要实现对中国式现代化共同特征、重大原则和相关要求的真正理解、领会,将其落实到吉林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之中,必须将其进行具体化、本地化和“省际化”,而不能把它停留在标准化的概念上和抽象的普遍性上,更不能将其僵化地、模式化地加于实施主体。比如,同样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实现现代化的模式和路径一定是有所不同的,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也一定是有所差别的。

过去五年,虽然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持续增强,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情况,主要是南北分化凸显,经济增速“南快北慢”、经济份额“南升北降”的态势持续,各板块内部也出现明显分化。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创新要素快速集聚;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部分区域面临较大困难。判断了一个地方的机遇和优势,才能更好把握一个地方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指出,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到新疆提出,“如果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起来,新疆将可能成为繁华的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寄望,“这里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增长极,一个新的动力源。”国家先后实施了东北全面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吉林全面振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吉林实践,在特定的历史转折点当然需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要求、共同特征,但也更需要融入吉林元素、体现吉林特色进而打造吉林路径和实现步骤。以此为基础和立足点的中国式现代化吉林实践的推进、展开、实现的过程,也正是吉林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摆脱发展相对滞后,克服区域发展困难,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吉林贡献的过程。

虽然东北地区历史沿革、区域特征和文化传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是,在历史环境、社会条件、发展基础等方面也当然存在着诸多不同特点。经过长期发展,尤其是“十三五”时期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吉林深入实施“三个五”战略,扎实推进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破解制约振兴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重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凝聚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比如,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发展势头;以数字吉林建设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取得了红旗牌汽车、复兴号高铁、“吉林”卫星等标志性成果,冰雪旅游、生物医药、航天信息等发展势头强劲;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加快建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医疗卫生、体育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发展等等。吉林初步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为开启加快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还是要怀平常心,把握住自己的历史定位。”推动吉林全面振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吉林实践,既需要立足于现有发展基础,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体现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要求,更要符合吉林实际,具有吉林特色。尽管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是普遍的,但这一任务的展开和实现应该是具体的,因为这种普遍的现代化任务是在各不相同甚至千差万别的历史环境、社会条件、发展基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展开的,并且如果不是具体的、实际的,立足于各自基础上的展开,它就不可能真正地实现,不可能具有体现本地特色、符合人民需要的现实性。这也是“从抽象到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运用,也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新时代,各省(区、市)面临的共同机遇和职责使命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各自的优势,是大局中的优势、机遇中的优势、比较中的优势。”推进吉林全面振兴需要把握吉林自身的立足点和优势,把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普遍任务同吉林特有的历史环境、社会条件和文化传统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真正立足于吉林大地的现代化。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的实现路径可以主要概括为:“一个战略”、“双循环”、“三产”融合、“四化”统筹和“五位一体”。

(一)“一个战略”,即“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省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定。这一决定有利于从战略层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国家需要布局吉林发展,锚定核心任务,聚焦攻坚重点,实现新的突破;有利于从发展层面,立足吉林实际、顺应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丰富新时代吉林发展内涵;有利于从布局层面,充分发挥吉林区域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开放通道等优势,从产业空间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拓展,以发展为重点,涵盖改革开放、安全稳定、城市关系、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民生保障等诸多方面,重构战略布局,重塑发展优势,筑牢振兴基础,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二)“双循环”,即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定》。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需要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加强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扩大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高水平开放中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充分释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动力和活力,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坚强支撑。

(三)“三产”融合,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实体经济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为方向,以满足消费需求为目的的新型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和融合不够,通过三次产业之间的优化重组、整合集成、交叉互渗,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范围,增加产业功能,提升产业层次,不断生成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空间布局。

(四)“四化”统筹,即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扩大发展需求、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突出吉林特色,以新型工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加快农业技术革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努力探索一条“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新路子。

(五)“五位一体”,即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统筹推进。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吉林实践,一定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成效应该体现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文化繁荣兴盛、打造美丽中国吉林样板、人口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民安居乐业等等。

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宏伟的事业,受影响的因素无疑是十分复杂的,推进的过程无疑是极为艰辛的。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本质要求、重大原则,高度重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等压力,辩证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势,科学谋划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作者系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